[摘 " " " " "要] "在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简要概述基础上,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力培养上的重要作用,并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课堂教学以及实践环节等层面探讨了基于就业能力培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策略。
[关 " "键 " 词] "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1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19-0074-02
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就业方面表现出来的竞争力,主要包括了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寻求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抓住就业机会、得到认可和相对优势以及打败竞争对手的实力。本质上讲,是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它广泛地包括了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水准、表达和沟通以及组织和管理的水平、工作责任心以及职业道德水平、合格的身体与心理素质水平以及创新的能力等内容。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一)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有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提升其思想道德素养。思想政治道德教育能够使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道德标准,可以使其明白人应该诚信守信,从而培养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激发其在工作中的事业心。这既有利于大学生集体与协作意识的加强,也有利于使大学生培养起艰苦的优良作风。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中可以相对客观的认识到一些社会现实,促使其更加积极地去学习文化知识,遇到问题时也可以学会用科学的思维去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个人的素质,也使自己形成了一定的就业能力。
(二)实践教育帮助学生提升社会实践能力
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对大学生进行实践教育,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能力完美的结合,真正的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是使大学生拥有社会实践能力,这就需要高校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可以使大学生将所学到的相关知识很好地应用到实习的工作中。
(三)心理教育帮助学生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重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当代大学生要想具备很好的社会生存适应能力对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就业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大学生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表现出的应变能力以及在遇到挫折时的调节能力,也是社会适应能力所包含的内容。
二、基于就业能力培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策略
(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突出“能力本位”人才培养
党的十八大系统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并对取得的一系列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这些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提供了指南,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根据十八大的精神指导,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时,应突出“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理念,处理好课堂教学、校园文化以及社会实践的关系。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肩负起对人才的培养、对优秀文化的传播与继承以及对社会提供服务的重要责任。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培养的目标,在注重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就业方向的需求,培养出符合要求的具备综合就业能力的大学生。同时,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之间的有效互动,使本科院校大学成为具备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
(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充分体现就业能力需求
新形势下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要求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就业伦理教育、健全大学生心理素质、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以及创新教育。为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应将这些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中,实现大学生对应能力的有效提升。可拓展如下几方面内容:
1.就业伦理。就业伦理指的是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伦理原则、道德规范及其实践的总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注重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和工作观,并能够在具体的工作中为用人单位创造价值。同时,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诚实守信的品质,尊重择业伦理。此外,要求大学生尊重专业伦理,通过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升就业伦理水平。
2.大学生心理素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将健全大学生心理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具体应包括: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恰当的自我认识、正确的自我评价以及健全的个性品质等。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就业能力能否提升,更是决定能否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
3.就业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渗透就业观教育,使学生了解人才观念的变迁和就业形势的严峻,使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方向以及就业待遇等正确认识,避免出现理想与现实的过大反差。大学生是普通劳动者阶层中的一员,必须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念。
(三)改革课堂教学,增加课内实践教学环节
按照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全国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主要精神》要求,在开展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时,应当注重对课堂授课方式的创新,并强调课内实践教学。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呈现多层次和多元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根据当前多样性的形势,转变教学方式。
1.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制作教学用的PPT,争取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基于就业能力培养,可以尝试引入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专题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通过多种新的教学法的引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就业能力。
3.增加课内实践的比重。课内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具体注意两方面:第一,课前做好备课,制定好课内实践教学计划;第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内实践活动。在课内教学中,通过学生共同参与、师生共同探究开展课程教学。
例如,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个人演讲、对时政新闻进行评价、组织团体进行有趣的表演,团队之间可以进行辩论,以及展示才艺等实践活动。授课教师通过设计有趣、形象、生活化的情景,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去领悟所学到的教材知识,可以很好地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表达、合作、适应、动手以及人际沟通等方面的能力有很大的进步。
三、结语
高校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是高校教育的根本追求。根据有关部门进行的一些调研数据显示,不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相关专业知识的水平、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职业道德以及责任感等方面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基于就业能力培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的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S2):151-152.
[2]侯军英.就业能力培养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4):145-146.
[3]牛青杨.基于科学发展观指导的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J].前沿,2009(13):163-165.
[4]王鑫明,张艳沁.创新创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对接的综合研究:基于创业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7):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