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 " " " "要]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是我军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培养解决岗位任职能力做出的教育模式创新。新的历史时期下,任职教育更要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任职教育规律,突出实战化要求,统筹教育区域发展布局,加速信息化进程,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完善任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军队院校任职教育创新发展。
[关 " "键 " "词] "任职教育;发展理念;创新式;军民融合;质量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0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19-0052-02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是以学历教育为基础,以部队岗位任职需求为牵引,以任职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大学后职业教育,是一种能力本位教育和军事职业教育,对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军队院校要履行职能定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为动力,坚持实战化教学要求,统筹区域合作协调发展,加速信息化进程,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完善任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努力培养理论水平高、实战能力强、指技一体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军事人才。
一、实战化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为战”是新时期下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的基本要求,院校要围绕打仗的要求来组织教学,用战斗力标准来评价教学,切实做到教为战所想、教为战所谋、教为战所备,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危机意识,培养“能打仗、打胜仗”的高素质军事人才。
(一)实战理念是核心
要从战略与全局的高度,牢固树立“服务战争、准备战争、打赢战争”教学理念,要从教学内容、方法措施、作风养成上提高标准,深化落实实践。
(二)内容方法是关键
要以战斗力为唯一标准,始终围绕战斗力生成环节中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瓶颈问题来设计教学。要突出基地化、模拟化和网络化训练,广泛开展仿真训练、网上演练、模拟对抗等组训方式,提高教学的实战化水平,努力实现课堂与部队对接、教学与战场对接。
(三)教员队伍是保证
教员队伍作风优良,才能精良,理论研究才能精湛,要自觉铸师魂、修师德、正师风、强师能,求课堂教学质量之真,人才培养规律之真,学问理论研究之真;务实战教学之实,务成果鉴定之实,务制度落实之实,确保形成实战化教学、实用性成果、实效性落实。
二、统筹区域合作协调发展
统筹规划地区教育训练资源,实现区域内“联教联训”是实现实战化教学、检验实战化成果的有效方式。要深化院校任职教育与部队训练有机衔接的认识,建立可持续有效发展的机制,确保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一)培训阶段有效衔接
要将院校任职教育与部队训练作为一个大系统来设计,院校完成以个人岗位合格为目标的训练,训练机构完成以武器系统、作战平台为单位的基础科目训练,部队完成以作战任务、对象、方向、计划和方案为主要内容的实战化训练,这三个阶段的关系是紧密衔接、逐级递进的。
(二)教学资源优化整合
加强学科建设,共同建好以院校为主体,以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联合作战学科专业。拓展协作领域,强化联合保障,扩大院校部队合作交流,组织院校与部队教员联合教学、开发,建设联合作战教学训练基地、营造联合作战战场模拟环境、打造联合作战理论研究平台,实现“综合组网、资源共享、联合保障”。
(三)运行机制合理高效
建立归口管理体制,实行总部、院校、部队“三层一体”的联合训练组织领导体制,合理确定军队院校层次结构、规模形成一体联训机制。完善监察评估机制,建立训评分离的监察评估机制,实现对训练整体作战能力的科学考评。
三、加速信息化进程
任职教育院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军队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和院校教育训练动态变化的特点规律,不断充实、调整建设目标,准确把握建设方向,推进信息化教学条件建设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整体规划,协调发展
着眼院校人才培训的客观需求,优选建设内容,做好系统筹划和顶层设计,既要坚持规范标准和统一平台,实现与其他院校、部队共享,又要突出个性化设计,彰显院校专业特色和独到功能。
(二)规模适度,突出特色
任职教育院校学科种类相对精简、经费相对较少,但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建设信息化训练条件应着力质量和效益,以综合集成、融合发展的理念走特色发展、精品发展之路。
(三)需求牵引,应用主导
任职教育院校信息化建设要通过细致深入的需求论证引领正确的建设方向,要认真分析发展现状,适时进行结构调整,准确把握未来趋势,建用结合,以用促建,针对人才培养的核心需求,推动应用系统向深层次、高水平发展。
四、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进行了新的战略定位,对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不断拓展深化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队人才培养、军队保障、国防动员等重点领域和拓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海空天、信息等新兴领域的军民融合式发展。
(一)加强战略规划
要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整体筹划和顶层设计,使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国防与军队建设战略、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进程相适应,做到按计划、分步骤、有重点地向前推进。
(二)健全发展体制
军民融合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涉及军地各方诸多部门的利益调整,需要健全体制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军地协力推动,构建职责明晰、分工明确、组织精干、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运行有效的体制机制。
(三)加强政策法规建设
当前军民融合政策体系设计的侧重点,不仅要解决市场主体参与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积极性问题,还要加强“军民融合促进法”的立法研究论证,把国防法规与国家其他法律法规有机衔接起来,使军民融合发展在统一的法律法规框架下规范运行。
五、完善任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教学质量是通过提供优质的教学形成的,只有事先设计教学标准,实行全过程管理,特别是要重视教学的过程和管理,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
(一)优化课程设计
要做好需求分析,对总部的要求、部队用人单位和学员个人期望进行分析,针对送学单位和受训学员的需求和期望进行调查,并进行课程设计和开发。要做好培训目标、教学内容、方法的设计,应基于任职教育的需求分析,设计培训目标和教学内容,针对学科特点和学员学习规律,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灵活性,注重教学效果的形成。
(二)严格过程管理
要建立授课教员课前培训制度,使授课教员熟悉培训任务,了解培训对象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准备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加强信息反馈,将收集到的教学意见和评价要及时反馈给教员,督促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迅速纠正。
(三)科学考核评估
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加强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评估,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保证教学质量,评估内容包括对学员满意度的调查,对学员培训效果的评估,以及对教员的教学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学、研、训、考、评”组成部分,促进教员持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员不断提高岗位任职能力。
任职教育创新式发展,就是要坚持实战化要求,统筹区域合作协调发展,加速信息化进程,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完善任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努力培养理论水平高、实战能力强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军事人才,推进任职院校建设新跃升。
参考文献:
[1]崔登文.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的特点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4(6):106-107.
[2]舒本耀.论教为战[J].装备学院学报,2014, 25(1):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