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5-04-29 00:00:00宋杨郭可欣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5年7期

[摘 " " " " " 要] "首先简要分析了高职高专院校产教融合的内涵及意义,然后在对高职高专院校产教融合教育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的前提下,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实践意义的对策。

[关 " "键 " 词] "高职高专院校;产教融合;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19-0046-02

一、高职高专院校产教融合的内涵及意义

(一)高职高专院校产教融合的内涵

产教融合的实质就是生产教学与理论教学彼此协调,达到一种有机融合的境界。其最根本的目的是通过教育形式的创新,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进而提高其教学质量,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其能够更好地走向今后的技能岗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与此同时产教融合对企业也是极为有利的,其不仅能够加快企业革新技术的速度,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生产效率,进而促进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可见产教融合对学校和企业来说,其实是双赢的,双方都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有所收获,是其实现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对高职高专院校而言,产教融合很好地体现了其经济价值、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二)高职高专院校产教融合的意义

1.能够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产教融合很好地将学校、企业、社会组织以及政府等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对资源进行整合和配置,实现各种资源之间的取长补短和优势互补。

2.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生理论学习任务完成之余,产教融合以及校企合作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更好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升其岗位胜任能力以及具体实践水平。

3.能够推动教学的改革。高职高专院校的产教融合可以说是一种新思路、新形势,是对传统高职高专教育的创新。在对这一模式进行探讨和研究的过程中,肯定会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等做出一定的调整与改革,如此一来,必然会推动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4.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产教融合严格说起来其实就是高职院校依照企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通过理论学习、生产时间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为广大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与人才支持,以使我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不断发展。

二、高职高专院校产教融合模式的现状

(一)制度存在缺陷

高职高专院校实施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制度上缺乏法律保障。校企双方的合作远远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合作过程中的义务承担、权利保障、意外风险承担、利益冲突等问题,没有明文的相关法律条文、制度协议,难以保证产教模式的顺利开展。

制度存在问题,还表现在产教教育方式的实施缺乏组织保障。学校和企业的直接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人力、时间,提高了效率。但在利益冲突、观念相左时,双方面对面、一对一的沟通模式,再也不是优点。缺乏沟通的桥梁、缓解的平台,即起组织协调作用的组织,产教结合的教育模式很难得到规模有序的发展。

(二)院校认识不足

课程设置方面有待完善。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很多,但在课程内容、教学结构、实用性等方面还有待提高,盲目跟风的许多专业,表面听来高大上,实则教学内容不丰富、教学结构不合理,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不愿与之合作,导致学校大批学生空有理论,缺乏实践经验,毕业就业率低,影响其发展。

教学模式缺乏创新。过分吸引学生就学兴趣,强调就业形势,导致缺乏行业特色,教学质量不足,影响学生就业,更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基础设施有待加强,落后的教学设施无法开展实践教学,学生积极性大大减弱;教学观念落后,仅仅注重教学理论的掌握,忽略实践经验的积累,很少甚至没有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去进行工作岗位的实习。

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要想获得企业的青睐,必须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只有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经验,优秀的职业技能的教师方可培养优秀的学生,才能更好地促进校企的合作。

三、高职高专院校产教融合模式的对策探究

(一)制度建设

高职高专院校进行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首先需要完善制度建设。制度建设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实行法律保障。法律法规中应包括高等院校和合作企业之间的权责分明,如各自义务、承担责任、权益划分、风险意外、违规惩罚等方面的规定,使得产教结合的模式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2.组织协调部门的成立和构建。为了保证产教结合的顺利开展,组织协调部门应进行政策宣导,为企业学校提供信息咨询业务,并组织协调好两者的合作关系,提高合作效率。

3.国家相关政策、制度的完善。国家政策制度的宣导和支持,有利于宣传理念,使民众了解和熟悉相关知识,为学校和企业提供政策支持,是高职高专院校实现产教融合模式的重要保证。

(二)课程优化

高职高专院校要在充分调查市场行情的情况下,结合社会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形势,进行学生的课程优化,来保证学生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学校的专业设置贵在结合市场需求,满足社会和企业需要,并且专业课程的结构和内容方面,要科学合理、丰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室内室外的活动开展,新理念、新知识的融入等,都是课程优化的重要手段。

(三)教学创新

开展实训周的教学方式。学生仅靠课堂上的教学是不可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获得社会青睐的,高职院校必须转变观念,在保证课堂理论教学充分的前提下,创造让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机会。通过设立实训周,学生可在校内完成实践操作,将理论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深入环境的体验工作情境,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与研究结合的教学方式。将理论学习和课堂研究结合起来,及时地巩固学生所接收到的知识,并结合理论知识深入探讨课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结互助意识、思考动手能力、专业技能以及科研创新能力。

理论学习与证书考取的教学方式。大多数学生学习,仅仅是为了应对简单的课程考试,为了扭转这种错误观念,高校应将理论学习与证书考取结合起来,要求学生以更加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学习,并将课程的学习程度进一步深化,这样学生的理论知识便会得到进一步的掌握,以及通过考试获得专业技能的印证。

(四)师资增强

具备丰富理论知识和扎实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是实施产教结合教育模式的重要力量。如何来增强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是高职高专院校应关注的问题。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师资力量的增强有以下方式:

1.高校内部加强教师的培训,以此来提高教师技能。培训方式要根据不同的教师进行选择,理论型的教师要加强学术知识培训,技术型的教师要加强实践技能培训,学校可组织专业技能大赛,来提高教师们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

2.重视教师人才的外部引进,加强交流。高校可邀请企业内部的优秀人才,国内外的学者教授等来本校进行教学,弥补学校教师专业经验的不足和理论知识的落后,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可以相互交流,获得不同的知识和心得。同时学生也可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接受不同的教学方法,获得不同的教学效果。

(五)企业参与

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不仅需要高职高专院校的努力,还需要企业的共同参与。在国家政策方针的指导下,企业应该认识到校企合作,有利于节约成本完成招聘任务,满足企业需求;学生高知识人才的加入,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推动企业知识人才的培养。

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促进了校企合作,有利于整体资源的优化、人才质量的提高、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认可和选择的教育模式,学校和企业应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共同合作,一起努力,创造产教融合教育模式的辉煌明天。

参考文献:

[1]赵月桃.高职高专院校产学合作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2004.

[2]宋志国,陈剑鹤.高职院校建立“校中厂”意义探析[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0):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