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
近年来,长治县在鼓励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的过程中,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实施意见及税收优惠政策,不断加强科技基地、科技平台建设,支持重点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积极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增长由投资和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抓好紫硕电力、潞安安太等10家新投产企业,充分发挥全县中小企业在玻璃制造、电器制造加工、家具制造等方面的传统优势,着力打造以日盛达、长生玻璃为代表的玻璃产业,以宇华电器、晋能电力等为代表的电器制造业,以铝塑门窗、红诗玉家具为代表的家具装饰业。
小微企业显实力
助推经济稳增长
长治县有着很好的工业基础,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曾是山西省的轻工强县、经济大县,“海棠”洗衣机、长河锅炉、长鹰起重、飞华电器都是畅销全国的著名品牌。
近年来,长治县按照“园区集约集群化、经济发展生态化、企业服务精细化”的发展思路,通过规划建设创业园区、制定民营经济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举措,强力推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县共有各类中小微企业1120余家。其中,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90多家,已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建于南宋乡西沟村的美国·诺卡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美精密铸件的大型供货商,客户遍及美国、墨西哥、欧洲等国家。2014年落户长治县之后,经过半年多的施工建设就投入到了生产销售中,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2500万元,计划再投资500万元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投产达效后,年产量可达2800吨,年产值可达3500万~4000万元,为当地上缴税收250万~280万元,安排剩余劳动力200余人。在北呈乡北张村,山西紫硕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机声隆隆,一条条规范的作业线在工人师傅们手里熟练而有序地操作着,一堆堆零件在通过工人师傅们灵巧的双手后,变成一件件电力设施装备,承载着老百姓们的致富梦想,奔走在城乡的小康路上。
为帮扶中小微企业应对挑战,抓住发展新机遇,长治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扶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了加大财政扶持、税收政策落实、融资促进和完善创业扶持和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中小微企业创新集约提升发展的扶持政策措施;提出了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目标,即加快发展二、三产业类的小型微型企业,积极支持创新型、创业型、外向型、商贸服务型和劳动密集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豪力钢构生产的轻钢结构广泛用于电厂、立体停车、锅炉钢结构,目前可实现年销售额8000万,逐步成长为晋东南地区较大的民营钢结构企业;古磨面业作为全国最大规模的石磨工艺低温面粉企业,年产低温面粉达20000余吨,可提供就业岗位110个,实现产值8000余万。同时,对新入驻的企业在协调用地、资金支持、税收奖励、信息服务、代办证照手续、用工、运输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确保中小微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中小微企业只有在“铺天盖地”量的扩张基础上,才能迈向“顶天立地”质的提升。截至目前,全县的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和个体商户构成的中小微企业群发展起来,涉及汽车、电动车配件、送变电设备及配件生产、针织服装、农产品加工、建筑建材、种植养殖等诸多行业,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5万多人就业。
现代农业促增收
推动“三农”上台阶
近年来,长治县委、县政府在大力实施“五五”战略过程中,审时度势,因地制宜,以太行山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为龙头,通过狠抓现代农业发展,有力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有效增强了农产品竞争力,为农民增产增收开辟了新径。以精耕细作而著称的传统农业,如今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经营农业、经营农村、农民经营”是长治县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探索出的新路径。围绕这一思路,全县有着良好农业基础的村庄在发展过程中步伐更加稳健,效益更加明显。
苏店镇东贾村在发展蔬菜大棚的过程中,本着“经营农业、经营农村、农民经营”的原则,通过成立红都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五个统一”的实施,搞活了家庭承包经营体制,消除了农民种植蔬菜的后顾之忧。用农民自己的话说,就是“生产在家,服务在社”,生产问题由农民自己解决,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都有合作社提供,形成了“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将“小蔬菜”做成“大产业”。谈起合作社的事,辞掉煤矿工作、经营着两个大棚的村民张敏略显兴奋:“我家以前以种玉米为主,一亩地一年也就几百元收入。2009年,由合作社向村民统一租赁承包地,建起了反季节蔬菜大棚,经营大棚的村民再向村集体缴纳耕地使用金,村民耕地实现了二次收益。”一年下来,经营户张敏就挣了3万多元,是种玉米的50多倍,用他自己的话说:“当农民,也得能折腾、会折腾啊。”像张敏一样,在家门口的地头上,很多东贾村村民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打心眼儿里意识到了土地的价值,也真正从种地耕地的小圈子里跳了出来,转为经营土地,用商业理念发展高效农业、管理高效农业,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如今,走进长治县,一项项强劲的发展动力,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在人民群众的眼前、身边次第展开,长治县委、县政府用一件件实事回应了“发展经济到底为了谁”这个根本性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