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课间游戏,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2015-04-29 00:00:00钱丽
知识窗·教师版 2015年11期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是他们生命活力的体现。课间时分,操场上,学生们欢天喜地,生龙活虎,使校园充满了生机。此时,教师可以抓住有利时机,让每位学生享受愉快的游戏活动,成为课间活动的主人,玩出精彩,玩出自我,并从中培养自主管理能力。

一、游戏时间,乐趣无穷

如今,除了学校正常的学习任务,学生还要应付各类辅导班和竞赛,课余时间被各种学习挤占。

课间活动作为学校教学活动之一,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间活动,明白“我的时间,就该我做主”,找到真正的活动乐趣。如在学生活动《我们一起玩游戏》中,笔者通过对学生课间游戏的即兴采访,发现学生们喜欢游戏,也会做游戏,对游戏有自己的理解,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多开展一些课间活动,不仅活跃学生思维,锻炼手脚的灵活性,更让他们对生活,乃至生命产生许多感悟。

二、游戏场所,各显神通

学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天地,并从中得到乐趣。虽然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很多活动空间,但从安全角度来说,很多教师并不允许学生自己体验体育设施。其实,只要辅导员正确引导、安全教育的落实到位,都可以为学生提供真正的活动空间。课间时,学生就可以到操场上尽情享受丰富多彩的游戏了。

三、游戏体验,创意无限

学生可以根据活动方法和内容,自己制定活动规则。事实证明,即使平时调皮的学生,也能遵守自己制定的活动规则,使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1.传统也可以流行

大部分学生的父母都是“70后”“80后”,拥有难忘的童年游戏,学生可以向父母请教,了解他们曾经在课间玩过的游戏,然后利用班队活动课,与同学和教师交流,并开展相应的游戏。在活动课上,一边沙包飞扬,一边彩色粉笔画好的“房子”成了抢眼的风景线,一边“黄豆”在“锅子”里翻腾,伴随着好听的歌谣“炒蚕豆,炒黄豆,噼里啪啦翻跟头。”那里,学生拍手对歌:“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娃娃坐飞机;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娃娃打电话……”还有“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笑……”唱啊,跳啊,拍啊,学生们个个合不拢嘴。

2.选择很自主

教师要有一颗既敏感又善诱的心,不仅善于利用学生发现的问题,从问题中挖掘活动主题,还要寻求新办法,不断实践、体验,调查学生探索的需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当今信息技术时代,事物发展迅猛,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收集其他同龄人的课间游戏。通过搜索,学生很快发现,原来不仅爸爸妈妈的游戏很精彩,别人的游戏也妙趣横生。如利用废报纸做纸球、利用课间进行跳绳练习、原地向前或向上跳、板羽球、踢毽子、爬绳、爬竿、跳集体舞、比臂力、玩呼啦圈等。这些活动都使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3.玩出创意来

学生从父母、同龄人身上接触到了许多课间小游戏,了解到一些关于小游戏的设计方法和要求,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自行设计课间游戏,体验当设计师的感觉,每个学生都以十二万分的热情投入到这项任务中。

不过,学生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如给游戏起名字,学生们思考着字数多少容易让大家记住,名字怎么叫起来响亮,什么样的名字才能与众不同,或者富有时代气息,或者适合自己的口味等。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每个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修改自己设计的游戏方案,终于带有他们自己特色的游戏诞生了。

在班队活动课上,学生逐一介绍自己的游戏,并在黑板上画出游戏的简单示意图,有的学生还当场请台下的“小评委”现场提问,就像召开记者招待会一样;有的学生请几个队员一起,亲自演示自己设计的游戏。在活动中,全班学生还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参与奖、最佳合作奖等多个奖项,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课间游戏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快乐,还学会了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与人交往自主管理能力、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等。因此,和谐、有序、愉悦的课间活动,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追求。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