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2015-04-29 00:00:00杨星
知识窗·教师版 2015年11期

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探索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化学教学现状,探讨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五种方法。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 探索能力

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现状

1.教学模式老化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化学教学模式老旧,缺乏创新,课堂教学仍以教师讲授,学生做笔记为主,被动地听课,以至于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体会不到化学学习的乐趣,甚至对化学学习产生抵触、厌烦心理,影响化学教学的效果。

2.教学目的不准确

现今,教师仍以成绩论成败,没有发挥主体作用,教学目标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其他能力,尤其是学生的探索能力,也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其实,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教师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让学生重新认识事物,鼓励学生自主解决疑问,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

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方法

1.建设师资队伍与实验室设备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决定着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虽然现阶段,教师的人数和质量已经有所改善,但是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需要更多优秀的师资团队,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可见,重视师资建设,更新教学理念,引进优秀的教学方案,是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基础。

实验室是学习化学、探索化学的场所,健全的实验室设备和良好的实验室环境是学生学习化学的有力保障。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加大化学实验室的投资力度。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决定了学生对学习欲望的强烈程度,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好奇心强,对未知事物有探索的冲动,继而产生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和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如课本上有这样一道题目:“向100mlFeBr2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Cl23.36L,全部被还原后测得溶液中Br-和的浓度相同,FeBr2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笔者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来解答。

方法一:设FeBr2溶液的浓度为x,根据

n(Cl2)=3.36L/22.4L·mol-=0.15mol

可得n(Cl-)=n(Br-)=0.3mol

由电子守恒定律可得 0.1L·x+(0.1L·2x-0.3)=0.3

所以,x=2mol/L

方法二:反应后的最终溶液中的离子有Fe3+、Br-、Cl-,并且n(Cl-)=n(Br-)=0.3mol ,设FeBr2溶液的浓度为x,则有0.1L·x·3=0.3mol+0.3mol

所以,x=2mol/L

3.鼓励学生设计实验

有些学生知识不扎实,动手能力差,对化学实验操作感到非常茫然,即使听完教师的讲述,也不能运用实验原理与方法操作实验。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掌握实验原理,自主策划实验,制订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要想制订出良好的实验方案,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实验技能,并灵活运用。如在工业制纯碱的实验中,首先要让饱和食盐水、氨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从而获得碳酸氢钠结晶,其反应原理为:NH3+CO2+H2O=NH4HCO3;

NH4HCO3+NaCl(饱和溶液)=NaHCO3+NH4Cl

4.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等环节,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关键,它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高中生的提问时常抓不住重点,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提问的要点与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5.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大脑在思考时表现的一种扩散性思维模式,是大脑创新活动的源泉,是联想知识的集合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法多用”,有助于避免学生受固定思维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综上所述,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积极采取措施,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这将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

(作者单位:江西省全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