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适应信息时代学生学习的特点,教师不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还要改变教学习惯和态度,以学生为中心,把数学研究性课程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并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懂得学什么、何时学、何处学、为什么学和怎样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 研究性学习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向教育领域不断扩展,高科技在教育活动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人类学习活动也越来越多元化。在信息化社会环境下,教师加强教学规律的研究,能有效创新教学模式,因为“21世纪的受教育者不再是一个只会吸纳大量信息的人,而是一个知道如何检索、评价和运用所需信息的人”。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并运用知识,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它强调开放性和探究性,是一个由师生共同完成选择、组织与发展的学习过程。笔者认为,把数学研究性课程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实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目的。
以数学研究性课题“认识更多的立体图形”为例,笔者要求学生借助计算机,分组选定一个几何体,然后搜集相关资料,以不同的软件为平台,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的方法来设计简单的图形,最后以多媒体报告的形式完成。在笔者的指导下,全班学生按照自愿组合的形式,分成5个小组,各小组分别选择了圆柱、棱柱、圆锥、棱锥和球体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方向确定了,学生的热情自然也就高涨了。
但是,大多数学生还不太熟悉多媒体报告的制作方法,于是笔者把大的课题又分成若干个小课题,然后采用填写“课题进度表”的方法,让每组学生先完成小课题,然后再攻克大课题,由小组负责人填写小组“课题进度表”,逐步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多媒体这一工具,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遇到困难互相讨论,合作学习。同时,为了更好地辅导学生完成这个课题,笔者进行了的扩充:①上网搜集信息的方法;②下载和整理网络上信息资料的方法;③利用数码照相机将有用的照片和景物转录到计算机中,为课题服务的方法;④录制声音、截取乐曲的方法。在短短一个多月的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每个小组均能在预定时间内完成课题,使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每位学生都有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
如何评价学生在数学研究性课题活动中的成绩,是一大难点。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第一,小组成员互相分析、评价各成员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是否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是否积极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第二,以“课题进度表”为依据,评价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从是否丰富了数学知识、是否敢于推陈出新等方面进行评价。
在这次中学数学研究性课题与信息技术课的整合实践活动中,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首先,数学研究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其次,信息技术课要为数学课服务,要培养学生把信息技术知识作为一种工具来使用的意识;第三,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对象,教室也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阵地;第四,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仍然要发挥指导作用,采取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与飞速发展,笔者展望中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将会是新世纪数学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使学生围绕某一类课题进行调查、搜索、加工、处理,并运用相关的信息解决现实问题。
(作者单位:江西省铅山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