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生活教育理念拓展时文阅读视域

2015-04-29 00:00:00姚伟荣陆宝初
知识窗·教师版 2015年11期

时文是一种时期流行的、为人们喜爱的文章。在《文心雕龙》中,刘勰写道:“观其时文,雅好慷慨。”可见,时文具有时效性、认同性且文质兼美的特性。

时文阅读则是寻求知识源头和思想营养的活动,是情感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它是以知识拓展、应用为目标,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阅读教学,担负着丰富学生情感生活、净化学生心灵世界、重塑学生人格魅力、构筑师生精神家园的重大使命。

一、重构时文阅读课程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人们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种文化,只有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在一起,才有可能诞生出新的文化。时文,是当今中西文化和古今文化交流碰撞的直接载体,代表了当今文化的主流和成果。

1.时文阅读的现状

从教材看,紧扣时代生活的时新文章较少,学生很难想象出遥远岁月的风土人情,一些误读、误判令人啼笑皆非,使得教材失去了时效与品位。

从兴趣看,因教材文本背景时隔太长,不符合“90后”“00后”的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很难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从知识看,当今教材关于新生活、新科技的内容较少,题材不时尚,缺乏吸引力,不符合现代中学生的阅读取向。

从模式看,新一轮高考语文由160分增加到180分,甚至200分,“得语文者得天下”的观点大行其道。由此引发的问题是语文读写的瓶颈,学生积累不足,导致语文考试成绩不理想。

从训练看,在平时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很少接触时文阅读,所以一旦在试卷中遇到时文,学生可能会判读当今时事、社会现象,不能较好地把握文本的内涵,从而影响考试成绩。

2.当今时文阅读价值取向

第一,时代特质。学生的精神发展离不开鲜活的时代生活的滋养,时文阅读是影响学生精神发展最直接、最常见、最重要和最有效的途径,具有获取信息、积累知识、探究拓展、培养情趣等意义。

第二,终身阅读。时文阅读侧重于从小培养学生乐读、勤思的习惯,在“终身阅读”的大方向上,它包含主题式浅阅读、体验式感悟阅读和探究式思辨阅读等阅读模式,进行浅阅读、深阅读和研读等阅读实践。

第三,文化涵养。在开展时文阅读时应引入时代的“活水”,能培育学校文化,给学生提供面向广阔生活世界的鲜活的学习资源,并通过书刊、媒体时文的阅读,使他们接受文化的熏陶、涵养。

3.当今时文阅读理论基础

(1)“生活教育”思想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基本内容。“生活教育”思想以创设“生活化”时文阅读的新型学习环境为特征,以增强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把生活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开展生活化的语文学习。

(2)“学习型社会”思想

“学习型社会”思想是用相应的机制和手段促进和保障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是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社会风气的有效途径。

(3)建构主义教育思想

建构主义教育思想旨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关注教育意义的建构,关注文本对话、师生对话,追寻富有意义、充满挑战和对话的教育境界。

(4)自主发展教育思想

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自由”“充分”和“富有个性”的自主发展,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只有促进学生素质的自主发展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二、秉承生活教育理念

1.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

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就是以“生活化阅读”为课程特色,秉承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真正的教育,其范围并不在书本,而应扩大到大自然、大社会。

“生活化阅读”就是通过时文阅读,与高尚者对话,汲取人类文化的精髓,获得伟人的理想和人类探索的真理,从而对生活、学习产生直接而有效的影响、引导和指导。

2.形成时文阅读课程特色

从2015年,我校开始建设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时文阅读”课程基地,以“蠡水文化”作为学校课程基地建设的精髓,继承和发扬海纳百川、兼容并蓄,重视教化、尊重人才,崇真向善、淳朴平实,敢为人先、超越自我的“蠡水文化”精神特质,以我校办学理念“培养最富创新激情的现代中国人”为课程核心理念,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凸现“生活化阅读”的语文课程特色,并通过时文阅读中的读写思创,启发学生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的种种困惑,提高学生体验和感悟生活的能力,建设了易学、易操作、易推广的时文阅读语文课程基地。

3.建立时文阅读课程框架

我校高中语文“时文阅读语文课程基地”实施了“1035”建设规划。“10”即10大重点建设项目,它包括百年名人馆、蠡水文学馆、古籍研究馆、百年大讲堂、和远励志堂(展示厅)等“体验式阅读”堂馆,以及时文阅读文化长廊、班级三味书屋、便捷式浅阅读区、E学习平台、教师研学中心等开放式阅读平台。“35”是5项阅读专题、5大阅读活动、5项阅读成果。5项阅读专题包括时文与生活(心理、审美)、时文与写作(社刊、校报)、时文与教材(教材拓展、文本训练)、时文与探究(研究性学习)、时文与社会(家、校、社区互动平台);5大阅读活动包括找时文(时文检索)、读时文(时文导读)、选时文(时文选粹)、评时文(时文点评)、荐时文(时文荐赏);5项阅读成果包括《导读集》《心得集》《探究集》《案例集》《论文集》。

三、改革知识呈现方式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培养最富创新激情的现代中国人”。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办学的关键是“人”,教育的本质是“创新”,所以我们必须改革传授知识的陈旧方式。

1.自主阅读的互动平台

我校设立了班级“三味书屋”,在校园里设立了鸟笼式书架,采用图书馆自助式借阅,师生、家校合作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找时文”等“五大读书活动”。其中,“时文与社会工作室”以家、校、社区互动平台的形式,通过网络化的交流,使家长和社区都积极参与到读书活动中。

2.校本化阅读的课程资源

我校利用图书馆、活动中心和网络,开展国家课程的拓展学习、探究学习,结合教材“文本研习”“积累与应用”“问题探讨”“写作实践”等版块,引入“时文”这一源头活水,完成了教材规定或教师自定的读书活动,积累了班级积累与开发、年级逐年滚动、学校逐年完善的纸质物化成果和图书报刊、校刊校报等丰富资源,形成了比较完善、可供借鉴和示范的学科课程。

3.阅读实践的有效路径

我校以“培养最富创新激情的现代中国人”为办学理念,办学历史上曾出现过7名院士,教师可以通过校友名人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立远大志向、做天下文章”的激情,告诉学生:“人生在于勤奋,点滴铸就辉煌。”另外,我校通过竞选“蠡水文学社”社长和编辑、举行时事励志演讲、编辑《蠡水》社刊、班报和校报,以及“找时文”“读时文”等五大时文系列阅读,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和才华的平台。

四、建构师生精神家园

1.掌握生活主动权

在生活中,往往谁最先“观”,谁最先“闻”,谁最先“涉足”,谁就掌握了生活的主动权。所以,拓展课外阅读资源,是学生自我观照、自我调控、自我发展的重要过程。

2.提高文本探究力

通过多读、多思、多辩,能提高学生感悟、探究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能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语文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提高了学习的语言感悟能力,增强了语感,他们才能在占绝对比重的高考文本阅读中取得优异成绩。

3.走进生活大课堂

教师只有让语文学习走进生活课堂,广泛涉猎,丰富人生阅历,才能增长学生的学识。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具有胸怀天下的情怀,才能拥有更广阔的生活天地。

4.拓展师生新视野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学科课程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等要求。为了保持我校百年老校的良好形象,我校提出了“以文化濡染、熏陶人,以书香激励、引领人”的口号。这对于处在人生成长关键时期的高中生来说,打上文化的印记,其影响是很深远的,同时也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心灵成长,进一步提高了全体教师的科研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和桥高级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