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滋润人心灵的工作

2015-04-29 00:00:00刘长铭
知识窗·教师版 2015年11期

北京物理特级教师郭振伦先生曾说,教师的工作特点是“学问不深功夫深”。就教学内容而言,我们在课堂上讲述的内容并非多么深奥,但是如何教学、如何运用教学艺术和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这是一项永无止境的探索。

教师不论取得怎样的成绩,那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在我工作的北京四中校园里,有三位普通教师的铜像,他们是化学教师刘景坤先生、物理教师张子锷先生和体育教师韩茂富先生。刘景坤先生曾说,教师要做到“三热爱”:热爱学生、热爱科学、热爱教学。这是对教师职业精神的高度概括;张子锷先生讲过,“上好每堂课,教好每个学生”,这是每位教师努力的终极目标和理想。他还讲过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虽然,我们今天对这句话有种种新的理解,但是它说明了一个合格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条件,况且一位教师要始终保持自己是满满的一桶水,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这两位教师在20世纪40年代倡导的启发式教学,对今天的课堂教学仍具有重要的意义。他们是一代名师,深受学生的爱戴和敬仰。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名师,是因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教学,他们从教学中享受了无尽的生活乐趣和职业幸福。能否成为名师,重要的是取决于他或她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

《沉思录》中写道:“不环顾别人的道德堕落,而只是沿着正直的道路前进的人,为自己免去了多少烦恼啊。”我的中学时代是在“十年动乱”中度过的,而且我就读的学校是一所极其普通的学校。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在校园里常能看到一位身穿白大褂的年轻女教师,手里拿着各种化学容器和药品。在那个大家都在搞政治运动、无心研究业务和教学的年代里,这身装束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因为这身装束看上去与贴满标语口号和大字报的校园极不相称。后来,这位教师成了北京市特级教师。我入了教师这一行后才发现,从我母校这所普通学校中走出了不少水平很高、名气很大的教师,他们有些是我的恩师,有些不仅在中学时教过我,后来在我的职业发展中也给予了我许多帮助。能遇到好教师,能得到好教师的指点和帮助,是人一生的幸运。

教育是滋润人心灵的工作。我始终认为,教育的原则是科学,教育的方法是艺术。违背教育原则就是违背了科学,教育一定不会成功;遵循了教育规律和原则,采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艺术的生命在于其形式的多样性,所以对教育科学和教育艺术的探索永无止境。今天,许多教师都能够讲出精彩漂亮的示范课,但是如何使自己的教育真正滋润学生的心灵,怎样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怎样准确把握教学的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对于我们来讲,是一项永无止境的探索。不论我们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那只能是一个起点,我们的努力还远没有达到终点,我们的目标还很高、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