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是株拒绝苍老的荷

2015-04-29 00:00:00臧晓峥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5年31期

记忆的梗上,谁不曾有三两朵带着情绪的花。

外婆当年是一个文艺青年,嫁到乡下时手里还捧着几本徐志摩的诗集和散文集,书中还经常会夹着几片已经枯黄了的荷叶。

无论多么忙碌,外婆总是背着箩筐,里面满满的都是荷叶,一片浓浓的绿意。这让我觉得外婆的生活充满了诗意,没有忧虑,没有烦恼。

每年盛夏,外婆就带上特意绑了长木棍的镰刀,斜跨个柳箩筐,沿着半亩荷塘,采撷她最中意的荷叶。这个习惯,似乎是她珍藏美好事物的一种方式。

我在外婆的书中看到过那些荷叶,准确地说,是些荷叶的碎末残屑,那也许是外婆在灯下孜孜不倦留下的成果。每一片荷叶仿佛都记录着一段美好时光,时刻提醒着她哪些故事需要重温,哪些画面需要铭记。

我从来没见过自己的外公。母亲说,外公在结婚两年后便去从军了,就再也没有回来。作为军烈家属的外婆,她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可始终不会有人知晓她心里的酸楚。外婆从不与邻里乡村抱怨日子的苦,反而是说些安慰别人的话。时光如流水般仓促,外婆用一箩草,一箩藕将母亲和舅父拉扯大,她的鬓角却过早地发白了。这么多年来,我从未见外婆掉过一滴眼泪,但我知道,她的心是蓄满了雨的云,稍稍触碰一下,就可能泪雨滂沱。

生活的苦难像一座座山,压弯了外婆的脊背,却压弯不了外婆“年轻”的心。

外婆在秋天离世,只记得那天下着雨。门前的荷塘里,株株残荷不断摇晃挣扎,原先硕大的碧叶已缩成片片的瓦状。叶子泛了黄的边缘,有着或大或小的窟窿,似乎一碰就会碎了。雨停之后,荷却依旧亭亭而立,好像在吸收天地间的精华,来彰显它的活力。

怀念外婆是从一株娇嫩的荷开始的,荷柄中汩汩的清晰水声,就像是外婆经脉里流淌的年轻之血。

“外婆,你钟情于荷的什么呢?”

“我爱它叶的清香,花的朝气,枝的秀植,夏的喧哗,秋的寥落。”

我似乎听见荷在说:“你真幸运,那么年轻,等我,来赴一个灿烂的约会。”

本文善于将“物”和“人”相互映衬。外婆喜欢荷,永远保持着年轻乐观的心态去生活。正像荷亭亭而立于水中,即使荷花凋零,荷叶残落,依然不改本色,青春不朽。作者只言片语却将外婆的坎坷经历尽收文中,又将外婆坚毅的内心尽现笔下。全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来表达对外婆的怀念,“物”“人”之间相得益彰。

【作者系江苏省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学生,指导并置评:蔡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