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导写我看传统文化

2015-04-29 00:00:00何秀珍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5年31期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材料一:没有什么比节日更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特性了。清明的祭扫承载了民族独特的生命体验,中秋的圆月见证了千家万户的浓郁亲情……传统节日法定化作为文化中国最突出的“表情”,成为我们文化与民族认同的重要标志。

材料二:当今,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国家的一些节日,在中国并无法定假期,但却日益红火,声势浩大。

请以“我看传统文化”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中国的传统节日逐渐被人们淡忘,而西方的一些节日却异常火暴,这不能不引起国人的忧思。人们为什么会对传统文化如此淡漠呢,是传统的文化跟不上时代的节拍,还是人们的思想认识出现了偏差呢?其实,已经不言而喻,很多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已经渐渐消失。我们要追究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进而去揭示本质。作文时可以从这个方面出发分析论证。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洋文化目前在我国有广阔的市场,主要原因是人们盲目崇拜,不能够明辨是非。这是舍本逐末的体现,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从题目中的“看”字可知,本文偏重阐释观点,抒发议论,因此在选择文体时,以写“议论文”为佳。

【佳作展示一】

我看传统文化

李昊

当人情越来越冷,人心越来越远时,我们是否需要一个传统的节日来重温往日的温情?当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工作负荷越来越大时,我们是否需要一个饱含文化气息的节日来为心理减压?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历史文化精髓的积淀。从古到今,无数文人骚客给传统节日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作和篇章,流传至今,脍炙人口。

中秋节是人们企盼全家团圆的节日,在外的游子们,会借这天寄托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人们也会在这一天祭拜月亮,寻求月亮的保护。清明节,我们可以踏青、扫墓,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寄托我们对已逝亲人的哀思。端午节,是专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这一天,我们可以划龙舟、吃粽子。在怀念爱国诗人的时候也使自己受到了教育。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节日文化,彰显的不仅仅是某时某地的民情风俗,更重要的是它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敢机智的传统美德和古朴纯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类精神财富!

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一些西方文化也开始漂洋过海,盯向了具有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它们来势汹汹,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发起了挑战。而那些思想麻木的人不能够正确区分,于是被洋文化所迷惑,他们开始变得忘乎所以了。

圣诞节是基督徒纪念耶稣诞生的一个重要节日,这本应是在西方盛行的节日,可是在中国却占据了广阔的市场。如果问人们何谓圣诞节的时候,他们却张口结舌,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连圣诞节是怎么回事都不知晓就去盲目效仿,这难道不是我们的悲哀吗?

情人节也是一个洋味十足的节日,不知是在何时,它进入了中国市场。于是,我们就看到了每年的2月14日这一天有很多热恋中的男女手捧鲜花口口声声喊着“情人节快乐”,为什么我们的国人不能正确地面对自己呢?非要什么都沾染上西方的色彩和气息才算得上时尚和摩登么?可是你是否发现,在你表达爱意的同时,中国传统的七夕节正在落泪。

让我们都清醒一下吧,不要再执迷不悟了。西方的文化有其优点,但是它毕竟不能代表我们民族的特色,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沉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华,更值得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品味和珍藏!

内容:文章通过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比,将两者的区别形象地表现出来,使读者一目了然。明确地阐明了要合理对待外国节日,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主旨明确,引人深思。故本项评19分。

表达:作者运用了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一些长句的使用使得文章表达更加厚重有力,还有一些过渡段的灵活运用使得文章衔接自然。故本项评18分。

发展等级:本文主旨是倡导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但也没有一味地否定外国文化,而是辩证地对二者进行分析,说理深刻,思想有见地。故本项评19分。

综合以上亮点,该作文最后得分:内容19分+表达18分+发展等级19分=56分。

【佳作展示二】

我看传统文化

闫俊求

随着西方洋节在中国的流行,现在人们对传统节日的观念却越来越淡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高楼阻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年画在大城市近乎绝迹,七夕节冷清,可是情人节却异常火暴,京剧没人喜爱,可摇滚却大受欢迎,春节逐渐乏味,可圣诞节却备受青睐。

七夕节是中国土生土长的节日,关于它有着很多美丽的传说,可是这一天除了天上的鹊桥热闹外,丝毫看不到人们有高兴的表情。仿佛七夕根本就不存在。恐怕只有在下点雨的时候,乡村里的老一辈们才会叨念几句:“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没有人再在意牛郎织女的相会、海枯石烂的爱情,他们需要的是“三分钟热度”。可是,西方的情人节那天,街市上人山人海,甚至会造成交通大拥堵以及饭馆门口的长龙大排队,到处弥漫着鲜花、巧克力的味道。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可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国人连国粹都不喜欢了,他们没有那种闲情逸致去欣赏这高深的艺术,他们浮躁的心绪难以平静下来,以致他们面对京剧的时候表情痛苦。可是,每当听到摇滚的旋律,他们便情不自禁地开始扭动身躯,消沉的思绪为之一振,热血沸腾。虽然不懂在唱什么,但是也没关系,够“酷”就行了。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会在春节与亲人团聚,放鞭炮、贴年画与对联、吃饺子或年糕,春节象征着旧的一年的结束,新的希望与耕耘的开始。可是,最近几年总会听到有人说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年味越来越淡了的话语,而一听到西方的圣诞节他们马上就有了精神。于是,我们见到更多的是,圣诞树、圣诞树挂饰品、圣诞卡片、圣诞礼物之包装等等,街市上情侣成双,家里父母们眼泪汪汪。

我们的传统文化在西方文化面前显得有些土气,于是它在自己国人的面前没有了存在的动力,相反那些洋节却被那些崇洋媚外的人们所喜爱。这的确是一种悲哀。作为一个民族,连自己的传统,连自己民族的精神都没了,还称得上什么民族?请不要再冷落传统文化,让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吧,拯救我们的传统,拯救我们的文化!

内容:本文通过对七夕、京剧、春节等象征中国传统文化事物地分析,表达了对传统文化衰落的忧虑和反思。内容充实,说理深刻。故本项评18分。

表达:文章结构完整,语言风格轻松诙谐,但在诙谐中引人深思。故本项评18分。

发展等级:文章对比鲜明、语言凝练,深刻地论述和表达了对传统文化没落的忧虑和悲哀,发出了“拯救传统文化”的呐喊,极具感染力。故本项评18分。

综合以上亮点,该作文最后得分:内容18分+表达18分+发展等级18分=54分。

【同步训练】

一、请以“学会倾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倾听是一种人生姿态,更是一种人生境界,倾听中体现着尊重、自省、理解等。在审题时,可在标题的前后添加词语,来拓宽行文思路,确立行文主旨,如:(我)学会倾听(母亲的“絮叨”),(人要)学会倾听(他人的美言或诤言),(老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语)等。也可依据倾听对象的不同,发散思维,从中选取行文佳径。如,学会倾听自然(如天籁之音,风声、雨声、涛声等),提升人生的品位;学会倾听诗文(如屈原、陶渊明等人的佳作等),感受伟人的胸怀;学会倾听他人(如领导倾听群众的呼声,老师倾听学生的心曲等),营造和谐的气氛;学会倾听意见(如他人的批评、建议等),造就开阔的胸襟等。

该命题作文适宜各种体裁的写作,如散文、议论文、记叙文等,在构思作文前,可选择自己所擅长的体裁来写作。

二、请以“痴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作为只有一个词语的命题,“痴迷”给了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素材掌握情况,对题目作适度的拓展,组织成有观点性质的短语或句子。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打开思路:“痴迷”什么,怎样“痴迷”,为什么“痴迷”,“痴迷”的作用、效果怎样等等。当然还可以考虑到“痴迷”是个中性词,对不同性质事物的“痴迷”会造成截然不同的结果。

有些“痴迷”是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价值观、不同世态人心的体现。有些“痴迷”是一种生活态度、学习态度、工作态度甚至是一种人生境界。当然,也可以从不痴迷于身外之物,不为虚名所缚,不为蝇利所惑,快乐生活、自由生活的角度立意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