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继续创新高,上证综指、创业板指分别站上4000点、2500点,市场波动加大,创业板指连续出现4.9%、6.2%的日振幅,更是在4月15日出现了4.58%的跌幅。
随着指数的上涨,恐高心理自然出现,尤其是累计涨幅很大的创业板指连续大幅波动刺激着投资者的神经。我们认为,用望远镜展望这轮大牛市,牛途还很长;用显微镜查看阶段性波折,暂无需过虑。牛市里顺应趋势胜于猜测拐点,牛未老,勿恐高。
望远镜:牛途还很长
近期市场继续创新高,上证综指、创业板指分别站上4000点、2500点,这是本轮牛市中值得纪念的一道风景。
本轮牛市是社会变迁、技术进步、政策导向、资产配置等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是转型牛、改革牛。2012年12月开始的创业板牛市是转型牛,是2014年7月“转型牛+改革牛”全面爆发的孕育期,类似2002-2005年的港口集运和地产股。
用望远镜展望牛市,一轮牛市最终结束于产业发展动力充分释放,如1996-2001年的家电饱和、2005-2007年的地产销售疯狂、2000年科网泡沫化。目前TMT+环保+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市值占比仅为17.6%,2007年房地产+水泥+工程机械+钢铁+煤炭+有色市值占比29.6%。
回顾二战后代表性牛市,A股市场1996-2001年和2005-2007年、美国1942-1968年和1982-2000年、日本1950-1961年与1967-1989年、中国台湾1985-1990年、香港地区1984-1997年,一轮牛市股指涨幅分别为3.3倍、5.1倍、13.6倍、14.2倍、11.7倍、27.6倍、17.9倍、19.5倍,核心区域是10-20倍,目前上证综指才涨1倍,创业板指才涨3.4倍。
A股2007年、美国2000年、日本1989年、台湾地区1990年、香港地区1997年股市高峰期市值/GDP为121%、172%、146%、176%、281%,核心区域是150%-200%,目前A股市值/GDP(2015年预测数据)才74.7%。股票市值/M2为82%、256%、77%、135%、170%,目前A股市值/M2(2015年预测数据)才41.2%。
显微镜:暂不忧波折
任何一轮牛市,途中都会遇到波折,回顾A股牛市及震荡市,中期调整通常由三大因素导致:管理层调控股市,如2007年“5·30”上调印花税率为股市降温;宏观政策调整,如2006年5月加息导致股市调整;海外金融危机,如1997年5月亚洲金融危机导致股市调整。
这三类风险均值得警惕,需要跟踪,目前无需担忧。第一,3月以来资金入市第二次加速、股指向上突破正是源于政策暖调,如“两会”期间央行和证监会领导对股市表态积极,近期新华社、人民日报社连续发文对股市上涨评价正面,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也未有意“风险提示”。第二,目前宏观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仍大,货币、财政、地产政策3月以来纷纷放松,央行再度下调7天逆回购招标利率10BP至3.45%,近期李克强总理考察东北、中财办主任刘鹤调研上海,本月底政治局会议仍可能继续出台稳中求进措施。第三,近期公布的3月FOMC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官员们就6月是否加息存在分歧,3月中以来美元指数走平震荡,海外金融风险及资金流动冲击尚早。
我们一直强调这是增量资金入市的牛市,个人、机构、杠杆资金是三大增量资金主力。2014年11-12月资金加速入场时,超级大户是主力,超级大户(1亿元以上)、大户(500万到1亿元)、中户(50万到500万元)、小散户(50万元以下),账户规模环比增速为22.4%、17.4%、14.9%、10.3%。2015年3月以来资金加速入场,四类账户规模环比增速为25.4%、34.2%、32.7%、15.5%,中大户加速入场。
此外2014年下半年偏股型公募及阳光私募新增份额1448亿元,2015年以来为2677亿元,机构资金增长迅猛也显示资金入市加速。融资余额目前1.6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6000亿元,动态测算2015年融资余额上限可达2.4万亿元(假设2015年券商净资产增长10%,融资占总资产比例40%)。
不过,从换手率、交易活跃度(单周参与交易的账户数/总账户数)来看,近期市场热度明显上升,参考过去历史,市场波动率将加大。令人欣慰的是,3月资金第二次加速入场以来,杠杆交易占比在下降,这与资金入市结构变化有关。
策略:无需恐高,继续做多
上证综指站上4000点,低点来看累计涨幅100%,恐高心态出现很正常,但以更长远的视角展望牛市,对比二战后海内外牛市,当前的涨幅、市值/GDP、市值/M2还太小,而且引发牛市中期调整的三种因素并未出现,因此无需过虑,牛市顺应趋势胜于猜测拐点。
增量资金入市的趋势性行情中,价值股、成长股轮涨,创业板转型牛是整个大戏的主角,金融因改革创新现阶段戏份多。存量债务置换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注册制缓释信用风险、光大理财业务拆分、兴业综合金融拓展、招行员工持股计划都将释放银行制度活力,券商业绩靓丽。
此外,从盘面看,过去3个月与2007年“5·30”前相似,价值股涨幅小、成长股(概念股)涨幅大,而“5·30”市场进入中期调整期金融股相对收益明显。由此可见,即便考虑向下风险,风险收益比角度,金融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成长股中我们强调大环保(新能源汽车+环保),政策面,“水十条”方案已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汽柴油国五标准将提前推行,新能源汽车补贴及招标等也有望陆续落地。基本面上,新能源汽车3月销量超预期。资金面,目前已经募集完毕在建仓的新能源分级基金约94亿元。此外,以一级半投资看成长子行业估值,相比定增价,新能源汽车、环保相对低估。
区域聚焦大上海,上海是经济重镇、股市票仓,从自贸区到国企改革,改革转型中上海已在发挥领头羊、试验田作用。近期上海建设科创中心方案有望推出,2.0版上海自贸区将以推动长江经济带通关一体化为核心,进一步发挥上海区位优势,大上海主题将持续发酵。
作者为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