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读

2015-04-29 00:00:00
证券市场周刊 2015年15期

就特赦贪官表态

王岐山为何一声叹息

据中国香港《文汇报》报道,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公开透露,中纪委书记王岐山近期被问及是否有可能特赦腐败官员,他长叹了一口气说,“还不到时候。”有论者称:王岐山并没有断然排除特赦的选项,表明至少在他内心,还是有可能在某个合适的时候考虑特赦贪官的。一段时间以来,鉴于过去贪腐过于普遍,反腐狂潮之下,到底何时是尽头,很多人没有信心,也有人提议对过去的贪腐予以特赦,往后再从头越。但这种提议遭到了决策层的否决。本次王岐山再度明确拒绝立即特赦,亦表明中央对腐败的痛恨和铲除腐败的决心,他的表态也暗示,以目前的反腐力度和成效来看,还远远不到鸣金班师的时候。特赦贪官的时机至少应当具备如下标准:一是贪腐状况得到较大程度改观,官员普遍形成了不敢腐、不能腐的基本态势;二是民众对官员风气有了较大程度的印象好转并表示积极认同;三是民众认为反腐败真正实现了普遍、严格的执法;四是外逃贪官大多被追回。所谓特赦贪官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尚未被发现的过去的腐败行径,一概既往不咎;二是对已经被抓或被判罚的贪官,免除其余刑或需要继续接受的处罚。从历史来看,中国尚未有后一种法律意义上的特赦,但在2007年前后,出台了一个鼓励坦白、实行从宽处理(实际上就是既往不咎)的准特赦政策,但实践效果不够明显,甚至还让部分人误会为对贪腐的纵容。从那以后,决策层在此问题上一直保持谨慎的态度。

人民日报反驳

55岁副处必为贪官

《人民日报》4月14日刊文称:前不久和朋友聊天,谈到贪官话题,一人放炮:“55岁以上、地市任职、副处以上,一准是贪官,老虎、苍蝇之别罢了。”此话一出立刻引来激烈争论。虽然最终持此观点者承认过于偏激,考虑欠周,但亦可看出,中央加大惩治腐败力度竟让一些人误判腐败形势,放大实情,动辄把一个群体一棍子打死。何以至此?中央反腐,打掉老虎、苍蝇越多,让一些人又产生一种错误认知:“不查都是孔繁森,一查都是王宝森。”所谓“55岁副处必为贪官”之谬论有市场也就不足为奇了。打破这个谬论,首先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纪委到底是干吗的?纪委就只是抓贪官吗?翻看党章可以发现,纪委的职责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纪检工作绝非仅仅“抓贪官”三个字可以概括。事实上,纪委的本职工作是“维护党的纪律”,是执行纪律的“啄木鸟”。几乎每个贪腐官员在堕落的道路上都是先犯小错再铸大错。如果对小错不闻不问、放任不管,就会造成整个社会风气和政治生态的恶化,潜规则盛行,劣币驱逐良币。因此,纪委不能只把查办大案要案作为全部职责,认为领导干部只要不违法、不犯大错就没关系,违反纪律只是“小节”可以置之不理,以致忽视了日常监督执纪,导致小错酿成大错。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干部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局面。只有严格执纪才能使党员干部敬畏纪律、遵守纪律;也惟其如此才能保护更多的党员干部,在他们可能犯错时大喝一声,避免走上不归路。人们期待着,在干部出现苗头性错误时,纪委能及时地“扯扯袖子、咬咬耳朵”;纪委查处的干部被警示谈话、纪律诫勉、给予党政纪处分的占多数,被立案审查、移送司法的只占极少数。

总理督促降网费

卡在处长手里

4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在回应企业代表关于“互联网+”的建议时,李克强专门提到网费贵、网速慢的问题:“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没有WiF,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为此,总理敦促有关部门负责人要研究把流量费降下来,把网速提上去。之后工信部回应,立即布置相关企业落实,推动企业加大网络网站投资、降低手机流量资费,加大2015年4G建设、大幅提升网速等工作推进力度。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评估,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排名在80位以后。实际上,提高网络带宽并不缺少技术,光缆技术已经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但中国网费贵网速慢不仅只有技术条件这一个制约因素,还有体制因素在制约。从表面看,中国网络经营有不同的市场主体,电信、网通、广电等展开竞争实现薄利多销,但事实上这些企业都有血缘关系,不但没有展开实质竞争,反而是通过划片经营的方式实施了合谋式垄断。在分级垄断下,大小运营商占据着源头性资源,缺乏服务升级的动力;在层层转售中,它们也不放过牟利契机……网络服务价高质次,体现的正是典型的垄断市场特征。此外,行政干预惯性和一些不合理政策也束缚了这些国营企业的手脚,导致市场基因难以发育。此前“三网合一”进程缓慢几近失败,原因就在于此。网费贵网速慢,卡在垄断经营没有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卡在没有形成鼓励竞争的普遍氛围,卡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缓慢。总理的强硬能起作用吗?在4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严斥一些部委和地方政府文件运转流程繁冗、拖沓,亟须进一步简化流程,加快简政放权进程。“部长们参加的国务院常务会已经讨论通过的一些政策,现在却还卡在那儿,让几个处长来把关,这不在程序上完全颠倒了吗?当时你们部长们都来开会了,会上都没有不同意见,现在难道还需要几个处长来把关?”

三家政策性银行

国务院同意改革方案

4月12日,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复同意。

稳楼市大棋局

国家住房银行设想露端倪

住建部住房公积金监管司司长张其光、处长崔勇撰文称,以住房公积金制度为基础,设立类似国家住房银行的政策性住宅金融机构,是增加住房消费需求的有效措施,应抓紧组织实施。据分析,设立国家住房银行的想法在这一时间节点上提出有特殊的意义。在住建部官员的分析中,稳定房地产市场、增加住房消费需求是设立住房银行的重要条件,这与当前楼市调控最主要的市场目标相统一,更容易获得认可,透露了政府主管部门对楼市调控顶层设计的构想。按照张其光的设想,这一以公积金制度为基础的国家住房银行,将整合各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为其网点,向缴存住房公积金职工提供低息住房贷款,增加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消费需求。同时,公积金在国家住房银行汇总,将可以实现地区之间的调配与流动,解决地区之间的公积金使用矛盾。长期以来,一边是银行房贷利率高、放款难,一边却有数万亿公积金沉淀资金沉睡,这样的矛盾现状早已被各方诟病。张其光文章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住房公积金3.7万亿元,住房维修资金约5000亿元。目前,全国共有管理中心342个,业务网点2651个,从业人员3.8万人。目前全国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准备金已接近800亿元,其中500多亿元为超额拨备,可转化为住房银行资本金。

北京鼓励用人单位

多用京籍劳动者

4月3日上午,北京市召开2015年就业工作座谈会,为促进实现北京市“以业控人”的人口调控目标,北京市2015年将研究制订政策,鼓励用人单位更多吸纳北京户籍的劳动者就业。会议还透露,由于北京市经济结构调整,一些升级改造、搬迁改制及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产生了分流职工,北京市将研究制订补贴政策鼓励用人单位直接招用分流职工。北京市2015年就业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促进登记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20万人就业,帮扶城乡就业困难人员10万人就业,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胡润百富榜28人有公务机

李河君何享健各有两架

4月15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5年胡润富豪榜与他们的公务机》,前100位上榜企业家共有28人拥有41架公务机。其中48岁的光伏大王李河君和73岁的家电大王何享健各有两架公务机。41架公务机中,价格幅度从约3000万元人民币的豪客4000(可乘坐10位)到价值约5亿元的波音BBJ(可乘坐19位),G550价格约为人民币3亿元(可乘坐15位)。

美国财政部报告

人民币仍被大幅低估

美国财政部4月9日发布的半年度汇率政策报告称,中国人民币汇率仍被大幅低估,不过中国对汇率的干预力度看来不像过去那样大,最近还抛售外汇推升人民币汇率。报告还警告欧洲不要过度依赖出口来提振增长,敦促决策者更多地使用财政政策,并称德国需求的增强至关重要。在日本政府持续采取激进措施以使经济摆脱几十年来的通缩阴影之际,美国似乎更加担心日本前景,警告日本官方避免过度整顿财政,切勿过度依赖货币政策。

英刊撤销43篇文章

41篇来自中国

近日《华盛顿邮报》披露,英国大型医学学术机构BioMed Central撤刊了43篇文章,其中41篇论文来自中国作者。据BioMed Central网站发布的公告,撤刊这批论文的主要原因是发现第三方机构有组织地为这些论文提供了虚假同行评审服务。同行评审是通过专家阅读手稿后,决定赞成或否定论文是否可发表的一种评审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确保学术文章的真实性。被撤文章的名单显示,中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上海交通大学第一人民医院、长海医院等43家中国大学和医院被点名,其学者或医生涉嫌学术造假。有记者联系到成都某医院一名麻醉科医生白某,他是此次被撤刊的作者之一,他表示,自己作为合作作者撰写了医学论文,随后投稿给一些杂志,由杂志再向其他学术期刊投稿。他称不清楚这些杂志在投稿过程中是否捏造了同行评审数据,但他承认自己及他知道的许多医生在争取论文发表的过程中需要支付一些“投稿费”。这名医生称,医生平时接待病人、进行手术,工作压力非常大,根本没有时间搞科研,但在评职称、升级时却都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发表,许多医生就会支付一些费用争取发表论文。

碎片化造成人智商下降

比吸大麻影响都强

2004年,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信息学教授格洛里亚·马克(Gloria Mark)带着她的研究生在两个美国的科技公司对那里的员工做了1000小时的观察。他们发现,办公室里的员工平均每11分钟就会被电话、电子邮件或同事打扰一次,而他们的注意力重新回到早先的任务上则需要25分钟之久。研究持续被打断对人所产生的影响,甚至形成了一个科学领域,叫做“中断科学”(interruption science)。其中一个常被提及的发现是,在做事情同时又忙于回邮件的人,其IQ会下降10点,这种影响比吸大麻的作用都强。心理学家还发现,正是由于技术让人们能够实时地了解到事情的发生,这让我们感觉到必须马上就了解,但实际上,许多消息可能并非那么重要。人脑并不能真正地同时处理多项任务,它只是在不同的任务间来回切换。这是科学家们反复证明的一点。科学家的一些初步研究证实了我们的直觉:如果你同时做两件事情,那么你哪件事都做不好。技术正在要求人脑做它做不到的事情。除了葡萄糖的快速消耗,多任务会增加人的焦虑,这让大脑分泌更多的皮质醇,而这种物质会让人变得更有攻击性,导致人发生冲动行为。大脑看起来并不会区分你要做出决定的事重要与否,对它来说重要的是决定的发生次数,这似乎是有一个上限的,当你做决定的次数太多了,那么后面更多的决定就可能失控。神经科学的研究显示,当出现意料之外的新颖事件时,人脑会分泌出多巴胺。在波德瑞克看来,现在的电子设备持续提供社交信息,而我们不知道新的信息在什么时候到达,也不知道新的信息是什么,这是造成这些设备令人成瘾的最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