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感到胸闷胸痛、心脏不适,或是夜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时,你有没有想过,或许这些都是因你的血管垃圾在“作祟”?科学研究表明,血管健康与人的寿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关爱自己的生命,先从关爱血管做起。
四通八达的道路是城市赖以正常运转的基础。如果有一天,城市的主干道出现堵塞,车辆无法通行,想必整个城市都要乱了套。血管也是如此。血管就像人体内阡陌纵横的“道路”,一旦一处出现了问题,所波及影响的,就是整个人体。或许你觉得自己身上的疾病与血管八竿子打不到一块,但实际上它们却是密切相关的。
血管决定人的生老病死
血管是血液输送氧分和营养物质到全身的通道,同时也是排出新陈代谢后的垃圾、残留物和二氧化碳的渠道。19世纪法国名医卡萨尼斯曾经说过:“人与动脉同寿”。血管年轻,人就年轻;血管老化,人就老化;血管破碎了,人就死亡了。养护自己的血管,时刻保持血管的年轻与活力,就是对自身健康的最大保障。
血管如此重要,可我们又对它了解多少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老年病学教研室主任何平教授说:“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是一个由动脉、静脉和许多微血管及各种组织细胞组成的整体。即使我们在熟睡中,血液也会像河流一样,不停地流动在身体的各个地方。如果血液不流动,生命就会有危险,所以血管就是我们人体的命脉。我们每个人出生时的血管内皮都是光滑干净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中的脂肪和胆固醇会慢慢沉积,使血管内皮慢慢变厚,血管腔慢慢变窄,每年变窄1%-2%,如伴有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粘、高血糖,再加上吸烟、酗酒、肥胖、有心脑血管家族史(遗传倾向的)等诸多危险因素,则每年狭窄的速度为3-4%以上。当动脉血管堵塞75%以上,血流量过少时,人就会有胸闷、气短、头晕、头痛等不适的感觉,更严重的可诱发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疾病。”
多数老年病均因血管老化而致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中科院外籍院士斐里德·穆拉德博士说,人的血管伴随着人体一同生长,也必然会因人体衰老而老化。而近代内科学之父Osrar博士的名言:“人和血管一起变老”,让人们深刻地意识到,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多,加上吸烟等危险因素的作用,血管病变的速度远远超过人体衰老的自然进程。
那老化的血管可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危机呢?何平教授说:血管老化最先威胁到的往往是重要的器官,一般的老年病,其实就是血管老化引起的。且这些疾病由一种症状或一种隐患开始,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又会引起另外的问题。具体举例来说,血管硬化或蜕变,将导致心、脑缺血及痴呆等疾病;血管破裂会发生脑出血;血管堵塞会引发动脉硬化,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窄。和动脉硬化相似的疾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症,指血管内侧堆积了胆固醇,堵塞了血管的疾病。粥样的意思是指堆积了像粥一样黏稠的东西。这就像陈旧的下水道内侧腐蚀后,变得凹凸不平,卡住很多残渣一样。这些残渣偶尔会脱落,引发心肌梗死或中风(脑梗死),还会引发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而当血管功能失调时,新生血管形成,还会诱发数目众多的恶性肿瘤、感染及免疫学疾病。
血管老化的信号
有些人觉得自己没有血管相关的疾病,而且还年轻,因此,他们就满不在乎,但年轻人也会得严重的血管疾病。
38岁的杨宁常常奔波在各地,熬夜工作成了家常便饭,困时不得不一根接一根地抽烟来提神,平时还免不了参加各种饭局,吃饭睡觉都没个准点。由于年轻,再加上每年公司例行体检都没查出问题,所以偶尔有些胸闷、乏力,也没当回事。最近工作不是很顺利,杨宁压力很大,情绪也不好,有天早上起床时,他忽然觉得胸口剧痛,摔在地上不省人事。到医院后被诊断为急性心梗,幸亏抢救及时,才捡回一条命。
何平说:现在很多中青年人虽然表面看起来精力充沛,连感冒都很少得,其实身体里的血管已经悄悄老化。他们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衰老”症状,如体力活动时,心慌、气短、伴有呼吸困难;在饱餐、寒冷、情绪变化时,感到心前区憋闷、心悸,或长时期左胸阵发性疼痛。他们都认为这是一过性的偶然现象,但其实这是脑细胞或心肌细胞供血不足的早期症状,而很多人出现这些症状,都是血管老化引起的。
穆拉德博士提出了“血液污染”的概念,指出通过身体“信号”可对自身血液健康状况进行检测:1.是否常胸痛、心悸、胸闷;2.是否面颊苍白、头晕眼花、精神不振、疲乏体虚;3.是否常口渴、尿少、体重下降;4.是否有剧烈的头痛;5.是否指甲发脆、头发枯黄;6.是否无法摆脱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惯;7.是否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运动;8.是否无缘无故出现青紫斑;9.是否饮食里缺少蔬果;10.是否患有慢性病;11.是否生活在辐射量超标的环境中。
符合项目越多,也就说明“血液污染”越重。一般2项以下符合说明血液被轻度污染,符合项目一旦超过5项就属于重度污染,应引起高度重视。
【Tips】:
你的血管几岁了?
国外专家曾提出血管年龄自测项目,经检测,一些20多岁的年轻人,“血管年龄”竟会高达40~50岁。而即使在常规血液检查中未见异常,“血管年龄”也会偏高。血管年龄一般高出生理年龄10岁以上的人,患糖尿病、心脏病、脑卒中的可能性较大。
血管年龄自测题:
1.是否存在情绪压抑;2.是否过于较真;3.是否爱吃方便面、饼干及点心;4.是否偏食肉类和油炸食品;5.是否缺少运动;6.是否每天吸烟支数乘以年龄超过400;7.是否爬楼梯时常感胸痛;8.是否手脚发凉、有麻木感;9.是否忘性大、经常丢三落四;10.是否有高血压;11.是否胆固醇或血糖值高;12.是否有亲属死于冠心病或中风。
这12项中,如果你符合其中1-4项,说明你的血管年龄尚属年轻,应继续保持在正常范围;符合5-7项,提示血管年龄超过生理年龄10岁以上,也就到了不得不调整生活方式的时候了;符合8-12项,说明你的血管年龄将比生理年龄大20岁以上,这时疾病已经在敲门了。
血管老化“黑名单”
有些20多岁的人,血管年龄已是70多岁,而根据一项数据显示,大多数国人血管年龄都比实际年龄要大,那血管加速老化的原因是什么呢?何平教授说:基础代谢疾病中,具有代表性的三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这些疾病会使血液浓度变高,血管失去弹性。是引起血管堵塞、血管破裂的定时炸弹。另外,肥胖、饮食习惯不好、吸烟、熬夜、运动少和精神紧张等都会加速血管老化。
高血压:特别是无症状或没有控制好的高血压,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和脑血管病的导火索。以脑血管为例,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或脑出血(即脑卒中)的概率是正常人的4-7倍;
血脂异常:无论是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或低密度脂蛋白,都会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危险。
糖尿病:高血糖不仅累及微血管,也能导致大血管病变,其危害不在高血压之下,其脑出血的发生率要比正常人高2-3倍。
肥胖:肥胖易与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结缘,从而使血管老化的程度大大提高。
饮食:餐餐大鱼大肉,血管容易堵。如常在外面应酬,餐馆里的菜多用“高油、高盐、高糖”和“浓油赤酱”炮制出来,导致血管里的脂肪越来越多,容易将血管堵塞。
吸烟:就血管而言,烟草中以尼古丁为代表的多种有毒物质可以刺激身体自主神经,使血管收缩、痉挛,小动脉变细,血液中含氧量减少,损害血管壁,导致血压升高,脑血管收缩功能障碍及加速动脉硬化等。美国科学家50多年的研究表明,每天吸烟20支以上,冠心病风险会增加2-3倍。还有研究发现,熬夜时吸烟,会使血液的黏稠度比正常时升高8倍以上。
熬夜:昼夜颠倒,打乱血管生物钟。从养生角度来说,晚上11时到凌晨四五点钟,是保证肝脏代谢血流的时间。熬夜时,心脑血管的生物钟也会被打乱,导致体内过多地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让血管收缩、血液流动缓慢、黏稠度增加。长期“黑白颠倒”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会比正常人增加一倍。
不运动:科技的进步让人们的活动量变得越来越少了。运动少,血管垃圾多。下肢血管也很重要,但常被大家忽视。一般如果脑血管有问题,出现心脏病的概率是正常人的2-3倍,可如果下肢血管有问题,这概率就会变成4倍。正常人皮肤上每平方毫米约有600根毛细血管,平时只开放100-200根,多运动能让更多的毛细血管开放,促进血液微循环;而长期不运动,血管内的垃圾会逐渐累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这个“不定时炸弹”,还会影响到毛细血管供血,并且随时可能被引爆。
情绪:每天过度的劳累和精神压力,也会时刻让血管处于紧绷的状态。而瑞士专家最近证实,坏心情伤血管,精神压力可引起血管内膜收缩,加速血管老化。
养生,先学会养护血管
想要血液循环畅通,需要有健康的血管,血管壁变厚或堵塞都不行。只有对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及有效治疗,才可延缓甚至逆转血管病变的发展,降低血管疾病导致的器官功能损害。那么,我们应如何防止血管老化,如何保养我们的血管呢?何平说:养护血管,其实并不难,只要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
合理饮食:“管住嘴”。管住嘴”能在一定程度上让血管保持清爽。平时注意膳食平衡,多吃水果、蔬菜等植物性食物;多用植物油,少用动物油;多蒸煮,少油炸;多用鱼肉代替畜肉和禽肉;还要适量吃些利于血管健康的食品,比如山楂、燕麦、黑木耳、金橘、茄子、红薯、大蒜、洋葱等,这八大食物最能疏通血管,并保持血管壁的弹性。
此外,含鱼油多的食物、富含精氨酸的食物、富含叶酸的食物以及天然抗凝与降脂食物也是保护血管的良方。而研究发现,每周两块黑巧克力也能保护血管。黑巧克力含有天然抗氧化剂黄酮素,能防止血管变硬,同时增加心肌活力、放松肌肉,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内积累,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有一定功效。
适量运动:为血管减龄的另一个必要措施是坚持适量运动。懒得动、久坐会导致人体新陈代谢的改变,影响脂肪代谢,减弱酶的活性,使得血液中的脂肪及甘油三酯含量上升,血黏度升高,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增加患心脏病风险。而运动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脂质代谢,改善血管弹性,预防动脉硬化。
国外研究显示,每天运动半小时,如走路、骑自行车、游泳、打乒乓球、慢跑、游泳、爬楼或登山,都能起到减肥消脂的作用,提高血管“年轻化”程度,防止变老。如果饭前适度运动,保护血管的效果更好。
注意生活细节:除了上述两点,一些生活细节的改变也可以保护血管。首先,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应该主动戒烟;其次,喝点绿茶,其中的儿茶酚能减少血液中坏胆固醇的含量,增加好胆固醇的含量,增加血管柔韧性、弹性,预防血管硬化。或每晚喝约100-150毫升红酒,它具有抗氧化作用,一周喝上四五次,能很好地软化血管。不要过度疲劳,不要熬夜,一定要规律作息,每晚11点前睡觉,每日保证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另外,多走路、及时给身体补水、没事拍拍掌等微不足道的行为对血管健康也很有帮助。甚至,深呼吸也能让血管健康。而瑞士苏黎士大学研究发现,放松精神也对血管内皮有益,应尽可能保持乐观、豁达、开朗的心情;还有一点,40岁以上的人可以适当服用一些药物来保护血管,比如他汀或者阿司匹林,当然,必要时可以先去检查一下,然后根据医生建议服用。
【Tips】:
给血管做套操
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北大校长马寅初活到百岁,就与他每天做“血管体操”有关。方法是:每晚睡前用冷热水交替淋浴,热水温度为40℃-44℃,冷水温度为12℃-16℃。做“操”时先冷后热,交替5-10次,每次持续2-3分钟,最后以热水浴结束。这种血管体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及时“冲走”血管内的垃圾。另外,大步快走也是一节不错的心脑血管操,可以增强肌耐力并增强血管弹性。
【专家提醒】
别忘了给血管做体检
科学生活、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淤塞”,是让血管系统保持通畅和年轻的好方法。但由于中国目前的血管健康体检体系并未广泛建立,很多血管疾病的防治都没能很好的实现。在治疗方面,有不少误诊、漏诊情况。
何平教授表示,现阶段,我们国家的人越来越认识到体检的重要性了,但是很多人每年体检都是同样的项目,而大部分体检做的也就是普通心脏彩超等检查,其实在常规体检后,针对高危人群开展血管键康体检更有必要。对于“三高”患者及年龄超过50岁的人群应在每年常规体检后,定期进行血管健康体检。主要内容应包括:血液流变学、血管硬度检查、踝肱指数检测、颈动脉彩超、腹主动脉彩超等,以做到对自己的血管健康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