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初入小学、幼儿园的孩子家长接到老师的反馈:“你家孩子上课总是不能集中精力,带他(她)去检查一下,看是不是多动症?”许多家长忙不迭地带孩子上医院。
别按成人标准要求孩子坐定
嘉欣读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向嘉欣妈妈反映:刚上课头15分钟嘉欣能认真听讲,之后就开始摸摸这、玩玩那,还会和旁边的孩子讲话,影响别的同学听讲。
嘉欣算“多动”吗?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专家钱蔚珍解释,注意力分无意注意力和有意注意力。有意注意力指暗示集中注意力的生理现象。不同年龄,有意注意力时间有差异。5-6岁,有意注意力集中时间为10-15分钟;7-10岁,有意注意力集中时间为15-20分钟;10-12岁,为25-30分钟;12岁以上超过30分钟。有意注意力集中通俗地说就是“能全神贯注”。
无意注意力是说注意力被分散了,以课堂为例,15分钟后许多孩子开始无法集中注意力,文静的孩子可能只在头脑里开小差,活泼好动的孩子就开始动动这、摸摸那,但老师讲的内容仍能听进些。嘉欣课堂上能保持15分钟的全神贯注,基本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
孩子是否专注,老师家长也有责任
钱蔚珍说,注意力集中时间也受其他因素影响。常有家长反映孩子注意力总是不集中。细问,原来孩子上不喜欢的课时才这样。而上喜欢的课或上喜欢的老师的课,就很认真。这就是说,孩子上课是否专注与老师讲课是否生动、有趣及孩子与老师的亲密度有关。有的孩子做作业总开小差,可拼喜欢的积木时,坐定一小时不受干扰。钱蔚珍建议,家长或老师可帮孩子把做作业变成有趣的事。还有的家庭,孩子在做作业,电视开着,孩子难免被吸引。钱蔚珍建议,家长在孩子学习时应创造少干扰的环境,当孩子能够较专注地完成作业时,给予他表扬和鼓励。
“多动症”帽子别随便戴
钱蔚珍介绍说,多动症儿童在做任何事情上(包括他最喜欢的事情)都很难维持专注力。别人跟他说话时,常表现出没有在听的样子,哪怕说话的人他很喜欢;常很难依照指示完成事情,无法完成功课、家务等(他们心中理解指示,也想完成,但行为不受控制)。“多动症的诊断是非常严谨、慎重的,一般当孩子出现这些行为后,还不能说孩子就是多动症,还需对孩子进行智力、注意力量表检查,并通过一些医疗手段做进一步的检查,综合评估后才能确诊。”
孩子确实患有“多动症”,就需对症干预治疗了,包括心理、感觉整合训练的治疗及药物治疗。家长无需特别担忧,通过规范治疗,孩子是有可能完全康复的。而且,来就诊的“多动”孩子,真正被诊断为“多动症”的少之又少,绝大多数孩子只是“好动”。所以,家长和老师都别轻易给孩子戴“多动症”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