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哺乳期乳腺炎易被误诊为乳腺癌

2015-04-29 00:00:00于荷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5年12期

上一期的杂志中,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的金锋主任带大家认识了哺乳期乳腺炎,这一期我们将继续请金锋主任带我们了解乳腺炎的另外一种——非哺乳期乳腺炎。

非哺乳性乳腺炎发病率在上升

哺乳性乳腺炎一定发生在哺乳期,那么非哺乳性乳腺炎好发于什么时候呢?金锋说:非哺乳期乳腺炎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发病高峰年龄约在20岁~40岁。须注意的是,随着孕期和产褥期卫生知识的普及,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率已呈下降趋势,而非哺乳期乳腺炎则呈上升趋势。

吸烟或可导致非哺乳期乳腺炎

究竟是什么导致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生呢?金主任说: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因及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尚未十分明确,与化脓性乳腺炎不同,非哺乳期乳腺炎细菌培养常为阴性,但其可能存在的病因有:1.吸烟环境。2.乳头先天发育不良、畸形、炎症、外伤、手术、乳房退行性变等。3. 自身免疫性因素(比如肉芽肿性乳腺炎发病原因很可能是对乳汁的超敏反应)。4.外伤、激素水平的异常及化学物质的刺激也有可能成为发病诱因。

长久不消的肿块该警惕

谈到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症状,金锋表示非常复杂。拿最常见的浆细胞乳腺炎及肉芽肿性乳腺炎来说,浆细胞乳腺炎以乳头长期溢液为首发症状,或仅乳头内陷,或乳晕深部存在长年不消肿块,急性期乳房可有红肿热痛,而全身症状较轻,白细胞计数不高,抗生素治疗欠佳等,早期同侧腋窝也可出现质地较软,但压痛明显的肿大淋巴结,随病情进展可消退。病情反复发作,甚至可形成乳晕旁瘘管。而肉芽肿性乳腺炎多发生在哺乳期以后,常出现在离乳晕较远的部位,短时间内出现较大肿块,伴疼痛,发烧多为低热。既易形成多发性脓肿,又容易溃破形成窦道。

易反复发作,易被误诊

对病情反复发作的问题,金主任说:非哺乳期乳腺炎虽是良性疾病,但进程似恶性,治疗过程非常棘手,预后易反复发作,如治疗不当,此病甚至可能长期不愈。

目前我们尽量先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控制:控制感染,调节免疫治疗以及利福平等药物治疗,对已形成脓肿的患者行对创引流术,单纯乳房切除术等术式。

还有一点要特别提出,此病易反复发作,一时溃烂一时又可能痊愈,进而可形成经久不愈的瘘管。由于其发病隐匿且反复发作,诊断困难大,尤其难以与乳腺恶性肿块区别。凡青、中年女性在非哺乳期出现乳房急性脓肿、炎性肿块及慢性反复发作的瘘管,经久不愈,很可能为非哺乳期乳腺炎作祟,如果使用消炎药一周后,肿物会缩小1/3以上,基本可以排除乳腺癌可能,因为肿瘤不可能通过消炎药治疗就如此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