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谈抗癌
何裕民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民生肿瘤诊疗中心首席专家、国家“九五”重点建设学科“中医内科学”的学术带头人。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认为,“病人最好的医生是自己”。他强调“自然治愈力”可由人体自身掌控疾病的发生及治疗。《黄帝内经》也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无论是养生还是治病,都要顺应自然和身体的规律。古今中外的医学专家,都提到人体自身能力的重要性。而这种能力,广泛意义上讲,可叫做正气,何裕民教授把它归纳为“抗癌力”。
抗癌力:被忽视的抗癌利器
本刊记者: 详细说说抗癌力指的是什么?
何裕民:我用“好孩子”与“坏孩子”理论来说明。研究证实,癌细胞是人体正常细胞的变异,干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受到致癌因素等的影响,正常分化过程受到干扰,产生分化紊乱不成熟的细胞,完全或部分失去了正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这就像婴幼儿在向成人的漫长发育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内外周遭诸多因素等的影响,在长大过程中会学坏一样,成为了“坏孩子”。
“好孩子”是指高度分化的正常细胞,而“坏孩子”则是干细胞分化过程中出现障碍未分化成熟的癌细胞。我们在临床上经过总结2万余例病史中分析得出,生活环境发生变化,精神因素的彻底改变,饮食习惯有过调整,甚至是偶然吃错了无关紧要的药物……这些附加因素作用使患者体内的生理生化环境和代谢环境(通常又称作“内环境”、“微环境”)发生了与肿瘤细胞继续生长繁殖相关的改变。
从细胞恶变的根源来看,只有体内代谢环境的自我调节与修复才是对癌症的真正根治,这就是我们要讲的抗癌力。
癌症是一种人体“内乱”
本刊记者: 抗癌力是如何影响癌症的发生和进展的呢?
何裕民:癌细胞受心理因素和自身生活方式等内外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才发展成癌症。癌症是有众多因素参与,主要涉及自身内在细胞代谢的,常有缓慢发展过程的“内乱”。而不只像某些细菌、病毒感染人体所引起的炎症那样,是一种相对单纯的“侵略战争”。所以,对于“内乱”(癌症),除了对抗性措施外,更需要综合的、多环节的,持之以恒地调整或修复。
综上所述,抗癌力是人体一类综合能力,表现为身心协调状态下机体对正常机能的维护、适应、修复与增进。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对异常细胞识别及清理,对创伤正确修复及维护,对代谢废物或致癌物的及时清除,对外界变化的顺应与自我及调整等。它有助于防范或阻缓癌症的发生发展,并帮助机体从癌症状态中自我康复。
激发抗癌力,让肿瘤君“滚蛋”
本刊记者: 抗癌力如此重要,我们该如何提升自身的抗癌力呢?
何裕民:一直以来,癌症被认为是与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密切相关的慢性病。临床发现,大多癌症的发生机制是基因、饮食、环境、慢性应激等多方面因素叠加效应。其中,除去基因与环境等不可控因素外,作为抗癌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与慢性应激都可通过患者自身调整改善的。
研究表明,诱发癌症主要因素中,吃对癌症的发生“贡献率”达35%。管好嘴,提升自身抗癌力,可减少30%~40%癌症的发生。与此同时,现代社会高压力、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慢性应激已成为抗癌力的隐形杀手。研究发现,社会因素明显影响心理状态,并通过心理诱使出现躯体症状;而抑郁、焦虑等心理倾向,则几近“共轭”式地影响着躯体。因此,普通社会大众可通过调整日常饮食、转变思维性格等方式维护自身体内的抗癌力,但对癌症患者而言,还需从医、药、知、心、食、体六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抗癌力。
本刊记者: 您能再简单的总结一下抗癌力,以便大家更方便的掌握吗?
何裕民:好,我简单归纳如下:规避环境刺激,保护抗癌力;学会调整饮食,增强抗癌力;控制慢性炎症,修复抗癌力;消解心身压力,营造抗癌力;和谐应对生活,提升抗癌力;适当运动锻炼,活化抗癌力;提升自我调控,掌控抗癌力。
本刊记者: 谢谢何教授的精彩讲解,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