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受伤后也不放弃马拉松
在2015年北京马拉松比赛过程中,当全程赛至国奥村附近时,不少参赛者已体力透支,连续出现心脏骤停、严重腹泻、高热、抽搐、意识障碍等急症,8名参赛者被120急救中心接连送到医院进行抢救。经过抢救后伤员均已基本脱离危险。而伤者没有一个说以后不跑了,甚至一位伤员劝医生下次也参加马拉松赛跑,若医生跑不动他用绳拽着医生跑。
【案例二】
打雷下雨,感冒发烧也要跑
李先生每天都要坚持跑步5到8公里,风雨无阻。如果哪天没跑步,就会坐卧不宁,心情郁闷。有一次感冒了,医生让他在家休息,不要在外淋雨吹风。可是即便是外面打雷下雨,他还发着低烧,还要出门跑步,为此妻子跟他争吵翻脸,老人也劝他,但是他就是不听,病情反反复复折腾了很久。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爱极限运动呢
研究发现,脑中存在着一个奖赏系统(Reward Mechanism)。每当我们从事了某种有利于生存及繁衍的活动,奖赏系统就会激活,通过多巴胺、内啡肽等神经递质产生欣快感。运动能刺激肾上腺素分泌使人兴奋,可以促进内啡肽产生。
提起内啡肽可能有些人会陌生,但要是说起吗啡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联想起麻醉剂、毒品等。其实内啡肽的作用和吗啡有些相似,只不过吗啡是人工提炼而成,而内啡肽则是人体脑下垂分泌的一种物质。
内啡肽被称为“快乐激素”或者“年轻激素”,在内啡肽的激发下,身心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中,可以帮助人排遣压力和不快。
从心理的层面,也可以来解释,为什么中产阶级人群更爱跑马拉松或者登山这样的极限运动。那就是极限运动给了他们很强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和做企业的满足感非常相似。
高强度运动让人分泌快乐激素
这里有人又要问了,为什么我跑步的时候只感觉累,完全感受不到快乐呢?
当进行长时间、连续、高强度的运动,直到把肌肉内的糖原用尽,只剩下氧气,脑下垂体便会分泌这种物质。比如,一些剧烈的运动,如跑步、游泳、登山、羽毛球等进行30分钟以上,人体分泌此种物质可使人消除疲倦,并伴随有种轻飘飘的快感。
然而,并不是每次进行长跑或高强度的运动都可以获得此快感,精神紧张、运动强度不够、太过于激烈等,都无法享受到这种快感。
有些运动迷一旦停下就会焦躁
有一种运动成瘾症,也叫运动强迫症,它是指人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式产生了心理、生理依赖。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并不是所有热爱运动的人都是“成瘾症”,绝大部分喜爱运动的人,是能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的。而成瘾的人反而会受到锻炼行为的控制。
科学家发现,有一部分运动迷非常频繁地锻炼身体,一旦停下来,就会出现沮丧消沉、睡眠质量不高和焦虑不安等症状。对他们来说,锻炼成了强制性的任务,只要不锻炼就会有愧疚感,而且情绪低落,焦躁易怒。锻炼的重要性超过了家庭、工作以及和朋友的交往,他们觉得工作、学习,甚至跟朋友约会都占用了锻炼的时间,于是不惜旷课旷工去锻炼身体。
运动成瘾症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便在身体有伤病或者很累的时候,他们也不愿意停止锻炼,对朋友和家人的劝告置之不理。有一部分运动成瘾发展到高峰就是运动依赖性,就像对酒精、药物和赌博成瘾一样,会让锻炼者对身体活动产生精神依赖并难以摆脱。
如何克服“运动成瘾”
过量运动不仅让精神紧张、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还增加了运动受伤的机会,如骨骼和关节损伤,肌肉、肌腱或者韧带拉伤等。
避免运动成瘾,应该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来调整。首先不要对通过运动改变身材抱过高的要求,然后在专家的帮助下制定一个合理的健身计划;运动的时候要适可而止,觉得累了或者受伤了就应停止运动;不要频繁过度运动,要做到有张有弛。
【提醒】
普通人“跑马”前一定要体检
每年都会出现在马拉松比赛现场猝死的悲剧,如果平时不怎么运动,身体没有充分准备好,就别报名参加如此剧烈的运动。如果已经报名参加了,那么最好让医生为您做个全面的筛查评估。另外,在跑步中出现胸闷、胸痛、心悸、头痛、异常心律、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情况,可能是运动性猝死的先兆症状,须及时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