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萨托利(Peter Sartori)是日兴资产管理公司(Nikko Asset Management)的负责人,同时也担任公司亚洲(除日本外)股票部主管。日兴资产管理公司已有50多年的历史,管理资产额近18.6万亿日元。
彼得.萨托利(Peter Sartori)喜欢阅读巴菲特年度致股东信。2014年,他管理的团队与多家公司的管理层达成了约600多次会见。近日,他在采访中称,他的团队是典型的“自下而上选股”。
本文中,萨托利将为投资者分享他对中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医疗、旅游热潮的看法。
持仓偏好消费类投资
我们主要是偏向消费类投资。长远来看,我们对亚洲的消费潜力充满信心。两三年前,亚洲迸发的消费力印证了这一判断。
2008年和2009年金融危机过后,许多亚洲消费者基金启动。亚洲消费类公司的股价变得越来越贵,尤其是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消费必需品类股。
我们相信一些公司将会有10%或者更大幅度的增长。但在两三年前,这些股票的市盈率约为40倍,估值极高。因此我们做了大胆的决定,撤出消费行业。而随后这些股票表现也一落千丈。公司的估值得以修正,渐渐与其实际盈利增长相匹配。现在,许多消费类股票又回到了我们的选股标准,估值相对合理,我们又开始买进一些。
市场中有些被忽略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很多韩国公司是和日本公司直接竞争的,因此,在日元贬值的背景下,我们大量减持了韩国的股票。
此外,受益于低油价,亚洲的潜力还未爆发。
重仓中国和澳大利亚
很多投资者认为澳大利亚过度依赖于中国市场,尤其是矿产。但澳元已明显贬值,现在很多钱已回流到澳大利亚。这也推动了某些行业的发展,如出口或旅游等相关产业。除了大宗商品外,澳大利亚还有一定的游刃空间。
我们的基金对中国的金融股配置了很大一部分资金。
我比较喜欢保险公司,特别是中国的保险公司。从长远来看,保险公司在未来5到10年增长会很强劲。亚洲的保费份额在快速增长,而西欧和北美的份额则一直在下降,预计这种状况将会继续。
保险产品在中国普及率较低。2014年前半年,中国保险公司的股价并没有反映出其实际增长,这是完全不符合现实状况的。当然,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买入机会。但从那时起,保险股已上涨了很多,但我们认为保险股仍然非常具有吸引力。
2014年上半年,我们曾大规模地减持中国银行股,但我们看到正在实施的改革后又开始加仓。
中国的保险公司在A股中的比重很大,肯定会从市场反弹中获益。太平洋保险公司就是我们的一个重仓股,寿险在中国应该是最重要的业务,我们主要分析其业务的长期增长。除中国外,我们还持有其他很多国家的普通保险公司股票。
亚洲未来一两年的状况
虽然政治稳定对于投资的参考价值不应该被高估。但亚洲正在发生重大、积极的变化,政府的稳定、高效可以将政策转化为切实的经济利益,这为全球投资者带来了投资良机。
“旧亚洲”正在向“新亚洲”转变,它不再是一个廉价的制造中心,而是一个拥有高附加值产业,并深受日益富裕的中产阶层喜爱。投资者需要思考亚洲未来的增长点在哪儿。我们已经确定了四个重点投资方向。我们认为,未来亚洲增长较快的领域会出现在医疗保健、旅游、保险和环境保护等行业。
亚洲最重要的两个市场——中国和印度,已经失宠好长时间了,但从2014年开始,一切都改变了。
印度自2014年5月选举前后,市场开始强势反弹,随后持续走高。当时,有着30多年历史的印度人民党(BJP)首次获得了压倒性胜利。多年来,文化、传统、宗教和政治相互交织,阻碍了印度经济潜力的尽情发挥。尽管某些领导人有着改革派的态度,但过去20年,印度一直被政治内斗和不稳固的松散联盟的阴影所笼罩。
市场对新组建的政府预期很高。选举前后,孟买证交所基准的30种股票敏感指数(Sensex)涨势迅猛。不过,农业、工业、基础设施和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改革方面必须要遵循先前的承诺。
中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以及最近货币政策放宽,中国股市表现得更好。我们认为这两个市场仍处于牛市的早期阶段。事实上,它2014年就进入了牛市。2015年,持续深入的改革仍是必需。美国等国家股价已非常昂贵,因此,尽管亚洲市场经过了一轮上涨,但我们仍然认为估值还有支撑。
在新加坡,你可以看到长期稳定的单一政党可以为经济带来什么。在过去的53年里,新加坡的经济发展迅猛,人均收入同期增长超过50倍。
新加坡的邻国印尼在苏哈托的绝对统治下,成功地实现了持续的经济增长。
现在,印度尼西亚变革的步伐已经落后,GDP增速仅为5%-6%。印尼颁布的特殊资源出口禁令最终导致了贸易的不平衡,2007年到2014年,燃油补贴占GDP的比率0.7%上升到2.8%,每年耗资200亿美元。
不过,油价降低给印尼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燃料补贴占GDP的比率可以因此降低。2014年7月,佐科·维多多(Joko Widodo)当选总统。维多多制下的印尼值得密切关注。
医疗保健是永恒的投资主题
目前,亚洲的医疗产业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好的投资机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在接下来的20年中,人们在医疗保健行业的支出应该很大。
我们看好医疗保健行业。亚洲医疗保健行业有几个细分板块,如医院、制药以及医疗器械等。我们更喜欢医院这块,当然这还取决于公司的品质和估值。有些公司已非常昂贵,但更多的医院将会上市。中国和印度尼西亚2014年上市的医疗公司中有很多的投资机会。
迄今为止,我们在医疗行业的持股比例是最大的。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亚洲当前的医疗基础设施水平并不高,医疗支出占GDP比重较低。比如,中国医疗支出占GDP比重还不到6%。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全球医疗支出占各国GDP比重的数据,美国、加拿大以及欧洲国家占比最高,分别占该国GDP的13%、10%和8%以上。未来十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医疗保健支出会不断增加。尤其是中国,其医疗保健支出将增长迅猛。我们坚信医疗保健行业应该是最好的投资标的。
此外,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驱动因素。一些亚洲国家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如中国和韩国。中国的人口不断增长,而且人们越来越富有。当人们逐渐变老,他们会需要更多的药物和住院医疗,人们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应该会增加。
印度和印尼则不同,这些国家的年轻人较多。这两个国家人口众多,真正意义上的中产阶级不断壮大,他们可以负担得起更好的医疗。
印度在医疗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方面相当缺乏,政府正在增加医疗方面的投资,并改善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为满足人们对更高水平医疗服务的需求,政府还开放了对私立医院的限制,这些都是医疗行业增长的动力源泉。
旅游业也是另一重要增长动力。国际旅游业状况已超过危机前的水平。尽管到欧洲旅游的人数仍占全球旅游人数的44.5%,但到亚太旅游的人数已经居于第二位,约占28.4%。亚洲2011年记录的旅游人数为2.84亿,比2010年增加了2150万人,同比增长8%。而当地入境支出达3626亿美元,占全球入境总支出的28.9%,欧洲则为40%。发达国家老年人的收入不断增加,旅游业仍会是亚太地区的增长点。此外,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在过去四年翻了一番,预计未来五年将会再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