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电子信息类专门人才的需要日益增长,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高校传统的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实践模式也亟需进一步的建设与改革,从而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 实践课程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207-01
一、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存在的一般问题
1.课程体系问题:存在课程知识割裂难以综合、内容围绕知识点设置、缺少自主拓展知识等问题。
2.实验项目问题:实验间相互关联少、实验项目深度和难度缺少层次。
3.实践模式问题:实验要求统一有余,因材施教不足,传授知识方法有余,引导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在指导思想、课程体系、实验内容和实践模式上进行改革与建设,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探索、创新设计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主要体现在指导思想、课程体系、实验内容以及实践模式四个方面:
1.指导思想:尽早开展探索研究、尽早接触工程实际、尽早进行知识综合运用。
2.课程体系的融合
(1)以基础实验为载体,在自主实践中学习、体验、掌握:
基本实验方法:实验规范、用电安全、器件识别、电路构建、仪器使用、软件使用、参数测试、数据记录、撰写报告。
基本实验流程:资料查询、设计仿真、构思过程、分析总结。
基本科研要素:分析现象、规律总结、解决问题等。
设置的实验内容举例:对于数字电路设计的学习过程可先从电路特性测试开始,再进行组合逻辑电和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最后进行混合逻辑数字系统设计。
(2)从点到面,从单元到系统,逐步扩大实验知识覆盖面,将前期多个单元实验结合为系统。如举例所示,每个单元实验都有其实际工程应用背景及教学目的,单元实验中的功能电路为最后的音频功率放大电路提供了支撑,实现了由单元到系统的设计。
图1 音频功率放大电路
3.實验项目的“突出”
实验项目的突出就是突出项目内容的工程性、突出实现方法的多样性、突出知识结构的综合性、突出实践过程的探索性。着重选择实现方法具有多样性,实验结果具有变化和不确定性,展示科学研究和探索性,少有现成方案借鉴行的实验项目。选择具有生活和工程背景的内容,让学生在体验“学有所用”的乐趣中,激发兴趣这一原始动力。
实验内容举例:
(1)双端口网络参数测试
实验内容:采用测量的方法判定“黑匣子”T型网络中各元件的性质,并通过测量计算元件的参数。运用知识:欧姆定理,电感、电容元件的阻抗随频率变化。
研究方法:需要通过施加不同的激励、采取不同的测量方法,边测量边分析计算;根据前一步结果分析判断后再设计下一步方法。
(2)温度的测量与控制
实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测量温度,温度范围20~70℃,以数字方式显示温度将温度控制在指定的温度值,误差≤±2℃,考察了温度信号的采集、处理与转换等知识。
图2 实验方法的多样性:温度的测量与控制实验
通过综合设计型、工程实践型、研究探索型实验项目的实践过程要求实现:项目需求分析、知识学习补充、理论推导计算、实现方法选择、电路设计仿真、实验步骤设计、参数测试方案、实验总结分析。
4.实践模式的自主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自主选择任务要求、自主设计方案进程、自主构建实验平台、自我展示实践成果。逐渐形成自主实践模式养成研究探索习惯。教师以多样化教学形式、层次化任务驱动、过程化考核激励,引导学生关注实践过程,做精做透每一个实验。教学中灵活把握“自主”与“引导”。过早、过多“引导”,将妨碍学生的创新思维、研究分析;过度强调“自主”,学生陷入不能自拔的困境,可能挫伤自信心和积极性。在学生感觉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所在,指出柳暗花明的又一村。
三、总结
通过在课程体系、实验项目和实践模式上的改革与变化能够便于安排跨知识体系实践活动,强化了知识融合、综合设计与创新;方便循序渐进地安排课程进程,渐次提升任务规模、深度、知识面。通过案例分析、考核激励及研学方法引导,培养学生能够根据任务要求,自主设计方案进程和构建实验平台,并完成相应的成果展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课程的建设与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尽早综合运用知识、尽早接触工程实际、尽早开展探索研究活动,以满足信息社会对电子类人才巨大需要。
参考文献:
[1]刘素贞.电工电子系列课程理论教学体系的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年S2期.
[2]安健,张鹏.以教育观念转变为先导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