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湘竹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长因为害怕“危险”处处担惊受怕,孩子在幼儿园摔跤踫破些皮,一些家长就对老师不依不挠,以致于在幼儿园,老师为了避免安全责任,不敢让孩子放开了玩,有些老师甚至不让孩子跑跳跳跳,孩子的行动处处受到限制,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导致的将是孩子不善于自我保护,生存能力的低下。有人说,每个人身上都有“疤”,“疤”是孩子成长的印记,如果我们为了不留下“疤”而处处设卡阻拦,那我们也阻挡了孩子对生命的多彩体验,限制了孩子的成长。一些来自北欧来的学前教育专家无法理解我们为什么不敢带着孩子去户外玩泥趟水,他们那儿的孩子很小就会荡秋千,荡很高,爬房子,能有许多不同的方式爬上房顶。他们说:关于危险的概念,不致命,不致残,就不叫危险。若孩子不听劝告导致了受伤,家长不会责怪老师而是会向老师道歉。
当然,孩子幼小,生命脆弱,家长老师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十分必要,但孩子必然要独自面对自己的生活,一味地保护培养不出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和独立人格的人,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学会运动。因此,应当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家长与教师应当帮助幼儿使其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幼儿园的户外探究活动和体育活动中,教师应在有保护的前提下提供更多机会给幼儿尝试练习,逐渐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对于孩子自发的挑战行为,老师不宜大声训斥。训斥与约束,希望幼儿“少动少错”,是无法培养其自我保护意识的,这也很不利于激发幼儿对探究活动和体育活动的兴趣。
幼儿参与探索性活动和体育活动的兴趣主要来自幼儿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的成就感。如果家长、教师过于强调幼儿的安全,而又没有关注到幼儿自我保护意识、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害怕幼儿受伤,户外体育活动时束缚幼儿的手脚,这样的限制很容易打消幼儿练习的积极性,也让幼儿难以因挑战自我成功而感受到成就感。导致户外体育活动价值无法得到正常发挥。
在该如何兼顾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的安全与自由运动,还有待于教师对安全调控策略的合理运用。此话题留给幼儿教师与家长们来畅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