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智教育”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

2015-04-29 00:44陆莉玲
江苏教育研究 2015年1期

陆莉玲

摘要:太仓市朱棣文小学以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先生的名字命名。学校在充分解读朱棣文精神、深入探究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启智”教育。通过创设“综合、拓展”的智慧课程,塑造“简约、开放”的智慧课堂,培养拥有“爱与智慧”的教师、“志善勤恒”的智慧学生等策略予以实施。

关键词:朱棣文小学;“启智教育”;“智慧生长”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1-0024-04

太仓市朱棣文小学创办于1999年,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先生的名字来命名。朱棣文祖籍江苏太仓,曾任斯坦福大学物理系主任、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主任、奥巴马政府能源部部长。1997年,他以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发明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朱棣文是世界物理学界的巨擘,也是太仓的骄傲。以他的名字作为校名,是我校的荣光。建校至今,学校秉承“厚积薄发、追求卓越,探索发现、实践创造”的朱棣文精神,努力实施“启智教育”。“启智教育”是学校多年来致力于对教育规律的探索、致力于对朱棣文先生的成长历程、杰出贡献及其人格魅力的研究、致力于对学校办学思想和理念的总结提炼而形成的,力图不断探究学生的成长规律,“启智”育人,为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奠基。

一、“启智”教育的内涵解读

“启智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智慧生长。《学记》认为:教育本质为“化民由学”。“化民”即启智育人,启迪人类智慧。因此,“启智”教育的第一层意思就是:它是“启迪智慧”的教育。“智慧”一是指处世的智慧。要培养有道德的人,能与人和谐相处的人,这是我校德育的目标;二是指学习的智慧。主要体现在智慧的学习内容和智慧的学习方式。学校追寻朱棣文先生的成长历程,从他身上总结、提炼和汲取了许多优秀的品质,作为指引学校发展和师生成长的精神力量,将其命名为“朱棣文精神”。并充分挖掘其内涵,概括为两个方面:厚积薄发、追求卓越的人文精神和探索发现、实践创造的科学精神。要使这两种精神在我校学生身上得到传承和发扬,学校因此确定“智慧的学习内容”为两大方面,也是我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校的特色发展目标,那就是——“书香致远”和“格物致知”。营造书香校园,培养“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学生,培育“厚积薄发、追求卓越”的人文精神;“格物致知”对应的是“探索发现、实践创造”的科学精神。营造立体化的科技教育氛围,播种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和周遭世界奥秘的兴趣。“智慧的学习方式”是指让儿童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它的特点是学习过程是自主的,学生能主动学习;学习过程是开放的,能关注生成性目标的达成;学习过程是个性化的,能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和不同的认知风格,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特性等。因此,“启智”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启智”教育的第二层意思就是:它是“用智慧去启迪”的教育。首先,要有智慧的理念。智慧的理念包括:一是拥有儿童立场。明确儿童与成人的不同,理解他们是正在成长与发育的个体。做到尊重儿童,理解儿童,“以儿童的眼光来看待儿童”。二是拥有长远眼光。教育要为将来生活做准备,就要让儿童在儿童阶段生活得更好,让生长本身更有价值,而非急功近利,违背教育规律、漠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而拔苗助长。其次,要有智慧的方法。要将智慧的理念落实在整个教育过程之中,一定要智慧地教。“启智”教育应该是教育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教育。

二、“启智”教育的实践策略

“启智”教育是基于对儿童的热爱和尊重、基于对朱棣文精神的理解和实践而产生的教育,在落实和生发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实践途径和策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综合、拓展”的智慧课程

依据三级课程管理及本校实际,学校进行了系统的课程规划。在课程目标、结构、实施、评价和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和安排。围绕“综合、拓展”的课程理念,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面形成了“忠实执行、适度调适、鼓励创生”为原则的实施策略,各学科牢牢把握国家课程的内容、结构、目标等的落实,在教材的校本化处理、学校本位的课程整合、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个性化加工及差异性的学生评价等方面对国家课程进行灵活化的处理,形成了“快乐阅读”“思维的乐趣”“Happy English”“让孩子爱上科学”等立足学科又体现综合性、拓展性的延伸课程。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上,力求丰富多样、符合儿童发展需要、体现学校特色。科学规划校本课程结构,从三个维度出发:一是基于对学生以及家长需求调查的结果设计课程门类,二是积极挖掘太仓本地的文化传统以及科学、艺术、手工、体育等各个领域中的佼佼者资源,来设计课程门类;三是结合我校教师的兴趣和特长实际,由教师自主申报拟开设的课程门类。在此基础上规划和设计合理的校本课程结构,提供可供学生选择的多样化课程。分为科学创新、艺术畅想、阳光体育、文学天地、家政作坊五个板块,从校级和年级两个层面开设,实施走班教学。让不同的学生参与不同的活动,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保证学生人人参与,人人都有所发展。

以科学创新板块为例,学校深入了解了学生的兴趣所在和家长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认真审视学校原有的科学课程体系、门类和内容,剔除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离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的课程,增加基于儿童特点开发的实验类课程、设计制作类课程、植物种植类课程。确保设计的课程是学生喜欢了解和研究的,增强课程的适切性。对课程的门类、具体内容、资源利用、实施和评价等进行研究,明确了校本科学课程包含“兴趣和知识拓展课程”“探究课程”以及“环境熏陶课程”这三大类。在此基础上有序列、有层次地形成科学校本课程体系。兴趣和知识拓展课程包含科学主题阅读课程、专题影视课程和专家讲师团课程;探究类课程由“动手做”课程、主题单元课程、科学探究课程、家庭实验室课程组成;环境熏陶课程由校内环境课程和校外环境课程组成。

2.塑造“简约、开放”的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的精髓是“简约、开放”。“简约、开放”是一种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和主张,是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发展的动态的过程,也是课堂走向智慧的实施手段。所谓“简约”,就是要体现教学目标的简明扼要,教学内容的删繁就简,教学方法的简单实用,突出解决核心问题,为“开放”提供思维和时间上的可能;而“开放”,则体现在教学目标的适切和多元、教学内容的生成和延伸,教学方法的生本和去程式化,为“简约”提供内在的充实和发展的可能。因此,我们所追求的“简约、开放”的课堂,应该是教学目标简单明了和适度开放的教学,是内容和方式上去粗取精、去芜存菁的教学,是结构和评价标准多元和发展的教学。其外在表现就是“教师的教”洗练、留白,呈现简约之美;“学生的学”主动、充实,体验开放之核。其价值就是将“教学”这一基本概念真正转化为“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将“教师的教”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学生的学”。

“简约、开放”课堂的教学策略,其一就是基于学科特质和学生实际,设计“简约开放”的教学目标。一是体现学科特点。目标设计放在整个学科的体系中来把握,目标的表述简单、明确、可观测。二是体现核心目标。目标的设计涵盖三维目标,但要突出核心和重点目标。三是体现对人的发展的促进。目标的设计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后续性,把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作为核心要素。

“简约、开放”课堂的教学策略,其二就是基于核心问题的解决,选择“简约开放”的学习内容。体现减法思维和加法思维的辩证统一。教学内容要“简约”,教师在走进课堂前,首先回答“教什么”和“不教什么”的问题。洗去繁难偏旧的内容、枝枝蔓蔓的铺垫,让学生有更多的时空去直面核心概念和问题,让主要学习内容更干净、更充实。教学内容的“开放”,一是注重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内容从课内走向课外;二是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多学科元素,体现学科整合,为不同类型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认知方式;三是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和生成,及时把动态生成的资源纳入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程。

“简约、开放”课堂的教学策略,其三就是基于学生需要和学习状态,设计“简约开放”的学习活动。“教得简约”。摒弃生搬硬套的情境、繁琐的分析讲解、机械的训练、华而不实的活动,将尽量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学得开放”。以核心问题主导教学进程,倡导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腾出时间,给予学生开放的空间,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想象力、创造力为旨归,构建“简约而不简单、开放而不随意”的焕发生命活力的智慧课堂。

3.培养拥有“爱与智慧”的教师

智慧的教师,必是热爱儿童的教师。冰心曾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只有喜欢孩子,拥有童心的人才能成为好教师。智慧的教师,必是拥有人文情怀的教师。他(她)一定是热爱生活的、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的教师,是喜爱阅读的、广闻博见的教师。智慧的教师,必是专业素养高的教师。只有拥有扎实的教学技能和厚实的本学科专业知识,才能外化于行,培养智慧学生。而智慧教师的培养,需要文化的浸染和专业的指导。

(1)构建以自我实现、自我超越为核心的教师个体行为文化。

激励教师个体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是学校永恒的价值追求。通过如下方式予以实施:

一是了解教师的真实状态。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性格特长。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基于教师自身实际。管理者在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帮助教师设计适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为水平不同、教龄不同的教师设计不同的发展目标,以便更好地促进教师的发展。

二是设计不同的发展规划。帮助教师找准目标定位。学校为教师铺设成长的阶梯,从合格教师——校内学科教学骨干——更高层面的教学能手,使目标尽可能地贴近每位教师的最近发展区,使具有发展需求的教师能根据自身的条件,在这个目标体系中找准自己的定位,获得不同层面上的有差异的发展。另外,对待一些定位偏低的教师,学校也要适时地唤醒,帮助他们找到自身发展的强项,然后为他们在这方面的发展创造机会进行助推。

三是实施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做到两个兼顾:一是骨干和一般兼顾。骨干教师应该是校本培训中的重点,但不能忽视有强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愿望的“非骨干”。学校有针对性地为他们设置培训计划,特别注重同伴互助,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在合作学习中相互提高。二是新老教师兼顾。校本培训的内容是“菜单式”的,呈阶梯状的,便于不同年龄段的教师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求进行选择。

(2)构建以合作分享、交流对话为核心的教师群体行为文化。

合作分享,是一种基于学校现实问题解决的学习和合作,是一种实现学校发展共同愿景的学习和合作,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校本学习和研修;是一种在个体学习基础上强调群体学习、伙伴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经历。它能够拓展教师团队的视野,促进教师工作上的互动、协作和反思,发挥各自的优势,增强教学能量。另外,还有助于培养教师群体的团队精神。提倡合作分享,不是不鼓励竞争。不鼓励的是封闭的、孤立的竞争,提倡的是开放的、团队间或者是有团队支撑的个体的竞争。具体做法是:

一是专家引领。以“课程研修中心”项目为抓手,做好教师的全员培训工作。特聘省内知名专家、特级教师等为专家组成员,以课程改革与教师主动发展为主题,为我校教师开展为期三年的研修培训。设计包括通识性课程、实践性课程和研修性课程等三大板块的课程方案,培养对象为包括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以及普通教师三个班的所有在职教师,实现了培训活动的系统化、系列化、主题式,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是团队合作。加强年级组、教研组、课题组建设。通过优秀年级组、优秀教研组考评,在学习、教研、科研、常规、德育、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等方面进行考核、奖励,激励年级组间、教研组间形成良性竞争。开展多种类型的课题组活动。在让课题组长压担子,让其完成比较多的研究任务的同时,也赋予课题组长更多的管理权限。组织课题组例会、对本组成员进行教科研情况考评等。加强校内“离散型”团队的建设。为了形成更好的研究文化,让更多的教师分享研究的成果和合作的快乐,鼓励教师成立“本土专家工作坊”,教师自由选择参与,使民间组织也能发挥组织、集中和开展教学研究的功能。

4.设计“丰富、个性”的智慧活动

活动的设计本着“启智育人”的理念,做到尊重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接受爱与智慧的熏陶,努力促进他们情感与智慧的生长,促进他们在自身基础上的个性发展。

(1)实施体验教育,打下品德基础。

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我校形成了“书香致远,格物致知,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育人理念。要求德育关注生命、关注个体、关注社会、关注时代。以公民素养的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公民为明确目标,实施体验教育。以“十项常规”评比为抓手,实施养成教育;开展包括“入学礼”“成长礼”“毕业礼”的“三礼教育”,实施生命教育,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亲情的可贵,成长的欣喜;举办隆重的典礼,为学生的生命成长留下深刻的印记。开展“朱棣文之星”评比,实施成长教育。通过争星、评星、颁星、护星等一系列的步骤,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特点获得一个或者多个“朱棣文之星”,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全方位的学习和生长。

(2)开展特色教育,打下个性基础。

“书香致远,格物致知”是我校的育人理念,它对应着朱棣文精神的两个方面:厚积薄发,追求卓越的人文精神和探索发现、实践创造的科学精神。多年来,我校在这两方面不断探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一是格物致知,培养科学精神。以“探索发现、实践创造”为内涵的朱棣文科学精神为宗旨,以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为载体,以“天文观测”和“动手做”为依托,积极构建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立体框架。学校的天文台定期开放,由教师带领孩子们观察天象,并进行记录;每周四下午,由天文专业人士为孩子们进行天文知识授课;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小小天文爱好者到上海佘山天文台参观并聆听大师的讲座。朱棣文先生是一位实验物理学家,他非常注重“动手做”。学校因此开设了全员参与的“动手做”校本课程,围绕“工具使用”“小制作”“小实验”这三个方面编写了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校本教材,每周一课时。学校还设立了“巧手日”,每学期两次,每次一个半天。为不同年龄段学生设计包括模型拼装、小制作、小手工等活动。学校还开设了航模、车模、船模、3D制作、机器人等多个社团,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二是书香致远,培养人文精神。以系列化的图书漂流为载体,完善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书单,保证每位学生每学期阅读不少于10本好书。创设阅读时空。每天中午辟出半小时为全校师生共同阅读时间;每学期确立一天为阅读日,学生可以不带书包,只带课外书到校,学校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通过红领巾电视台、班级博客进行好书推荐;定期开展班级读书交流会、上好读书指导课、阅读欣赏课,增加古诗文诵读、全校师生共做弟子规操等形式,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培养“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学生。

李吉林曾说过:爱会产生智慧,爱与智慧改变人生。“启智教育”正是爱与智慧相交融的教育,是基于儿童立场的教育,是力求关注“每一个”的教育。朱棣文小学将继续努力,让“启智教育”惠泽每一个学生。

责任编辑:丁伟红

Rational Reflection on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Intelligence-Enlightening Education”

LU Li-ling

(Taicang Zhu Diwen Primary School, Taicang 215400, China)

Abstract: Taicang Zhu Diwen Primary School was named after Mr. Zhu Diwen, who was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in 1997. “Intelligence-enlightening education” has been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complete interpretation of Mr. Zhus spirit, deep exploration of principles on education and students growth, which has been implemented by setting up comprehensive and expanding intelligent courses, molding simple and open intelligent classes, cultivating teachers with love and intelligence, and fostering intelligent students with ambition, goodness, diligence and perseverance.

Keywords: Zhu Diwen Primary School; intelligence-enlightening education; wisdom grow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