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蛋鸡育雏成绩的关键措施

2015-04-29 00:44:03吴现时
家禽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均匀度雏鸡鸡群

吴现时

中图分类号:S831.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5)01-0027-03

提高雏鸡育雏成活率,是提高育雏成绩和养鸡效益的重要途径。生产管理中,要分析死淘率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

1  死淘率高的主要原因

雏鸡死淘率高,关键是饲养管理存在疏漏。开始几周的死淘率特征可以清晰地反映出饲养管理的质量。前3d的死淘率与1日龄雏鸡的质量高度相关。3d以后的死淘率就取决于饲养管理水平。小鸡的泄殖腔周围羽毛肮脏,说明曾经遭受应激。这个问题在本饲养周期无法补救。对这批鸡,应尽量减少应激造成的损失,并争取在下一批鸡的饲养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以下管理不良因素是造成每日死淘率高的原因。

1.1  育雏设备简陋,温度掌握不好  “育雏如育婴”,保温是关键。鸡胚在孵化期间的环境温度高达38℃左右,刚出壳的雏鸡由于身体弱小,绒毛稀短,体温调节机能还不健全,如果环境温度骤然猛降,雏鸡就会因缺乏御寒能力而感冒、拉稀,甚至挤堆压死。

1.2  饲料单一,营养不足  育雏时如果不使用全价饲料,营养不足,不能满足雏鸡生长发育需要,雏鸡生长缓慢,体质弱,易患营养缺乏症及白痢、气管炎、球虫等各种病而导致死淘率过高。

1.3  不注重疾病防治  防疫不及时、漏免,防治工作做不好,容易造成雏鸡患病死亡。

1.4  1日龄雏鸡质量太差  谈到质量必然涉及标准,据了解,目前我国尚未制定雏鸡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控制和检验雏鸡质量,就必须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准。可设立如下标准:

1.4.1  体重  由于雏鸡品系的不同,雏鸡初生重(出雏器检出后2~3h内称重)会有不同要求。

1.4.2  均匀度  均匀度85%以上,即:随机抽取若干雏鸡(每批不少于100只),逐只称重,计算平均值,用体重在平均值±10%范围内的总只数,除以总抽样数,乘以100%,得到均匀度。

1.4.3  感官  雏鸡羽毛颜色、体型符合本品种特征,绒毛清洁、干燥,精神活泼、反应灵敏,肢体、器官无缺陷,无大肚、黑脐、糊肛。叫声清脆,握雏鸡有较强的挣脱力。

1.4.4  微生物检查  同一种鸡来源的雏鸡,每周各取10只健雏、10只弱雏和10只死胚,无菌采取卵黄,分别接种在普通培养基和麦康凯培养基,在任意一个培养基中只要发现细菌,就说明这只鸡被感染。感染率标准为(感染只数/取样总只数):健雏0%,弱雏≤20%,死胚≤30%为合格。

1.4.5  母源抗体  均匀并达到一定水平的母源抗体,每周对来源一个种鸡场的雏鸡检测一次。其母源抗体水平应达到要求,其中新城疫:8~10;H9:8~9;H5:7~8。

1.4.6  鸡白痢  父母代种鸡场鸡白痢阳性率小于0.2%。

1.4.7  死亡率  雏鸡到达养殖户,排除运输原因和饲养管理不当、中毒、突发疫病、饲料等因素,1周内死亡率控制在1%以下。

2  提高育雏成绩的关键措施

2.1  育雏成绩的判断标准

2.1.1  育成率的高低是个重要指标  良好的鸡群应该有98%以上的育雏成活率,但它只表示了死淘率的高低,不能体现培育出的雏鸡质量如何。

2.1.2  检查平均体重是否达到标准体重,能大致地反映鸡群的生长情况  良好的鸡群平均体重应基本上按标准体重增长,但平均体重接近标准的鸡群中也可能有部分鸡体重小,有部分鸡超标。

2.1.3  检查鸡群的均匀度  每周末定时在雏鸡空腹时称重,称重时随机地抓取鸡群的3%或5%,也可圈围100~200只雏鸡,逐只称重,然后计算鸡群的均匀度。计算方法是先算出鸡群的平均体重,再将平均体重分别乘0.9和1.1,得到两个数字,体重在这两个数字之间的鸡数占全部称重鸡数的比例就是这群鸡的均匀度。如果鸡群的均匀度达到75%以上,就可以认为这群鸡的体重是比较均匀的;如果不足70%,则说明有相当部分的鸡长得不好,鸡群的生长不符合要求。

2.2  雏鸡的标准体重与日采食量

2.2.1  各育种公司都制定了自己商品鸡的标准体重(表1),如果雏鸡在培育过程中,每周都能按标准体重增长,就可能获得较理想的生产成绩。

2.2.2  测重和记录体重增长情况和采食量的变化,是饲养管理好坏及鸡群是否健康的一个反映。因此,每日必须记录采食量,每一、二周必须抽测一次雏鸡的体重。一般在周末的下午二点或在空腹时称重,可将鸡群围上100~200只或抽测鸡群的3%~5%,逐只称重,这样可以随时掌握鸡群的情况。

2.2.3  雏鸡由于长途运输、环境控制不适宜、各种疫苗的免疫、断喙、营养水平不足等因素的干扰,一般在育雏初期较难达到标准体重。除了尽可能地减轻各种因素的干扰,减少雏鸡的应激外,必要时可提高雏鸡料的营养水平,而在雏鸡体重没达到标准之前,即使过了6周龄,也应使用营养水平较高的育雏鸡料。

2.3  加强育雏管理

2.3.1  饮水管理

2.3.1.1  雏鸡出壳存放24h后可失去体内水分的8%,存放48h失去体内水分的15%。为防止雏鸡因失水而影响正常的生理活动,进雏之后必须先教雏鸡学会饮水。

2.3.1.2  长途运输和存放过长的雏鸡,应该在饮水中添加5%葡萄糖。饮水的温度应接近室温(16~20℃),饮水器每天应刷洗消毒1~2次。

2.3.1.3  雏鸡的饮水量大致为采食量的1.5~1.8倍,注意不要断水。为让雏鸡尽快学会饮水,可轻轻抓住雏鸡头部,将喙部按入水中1s左右,每100只雏鸡教5只,则全群能很快学会。

2.3.2  饲喂管理  雏鸡在第一周和第二周体重能增长2倍左右,由于生长迅速而胃肠容积小、消化机能较差,所以必须注意满足幼雏鸡营养需要,应该用质量最好、最卫生的原料生产高能高蛋白的雏鸡饲料。可以在第一周用肉鸡一号料饲喂雏鸡。

2.4  搞好转群  一些鸡场在鸡群满6周龄后,需要转入育成鸡舍。在转群时需注意以下问题:

2.4.1  鸡舍除应提前做好清洗消毒外,还需注意温度,特别是秋季、冬季和开春时节,必须将舍温升到与当时育雏舍相当的程度,不得低于育雏舍4℃以上,否则可能会引发呼吸道病和其他疾病。

2.4.2  转群可以用转群笼或用手提双腿转移,用手提时一次不可太多,每只手里不应超过5只,动作一定要轻缓,不可粗暴。

2.4.3  为减少应激,夏季应在清晨开始转群,午前结束;冬季应在较温暖的午后进行,避开雨雪天和大风天。

2.4.4  为避免刚转群的鸡互啄打架,转群后的2d内,应使舍内光照弱些,时间稍短些,待相互熟悉后再恢复正常光照。

2.4.5  转群后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不熟悉的伙伴,对鸡来说是个很大的应激,采食量的下降也需2~3d才能恢复。如果鸡群状况不太好时,不要同时进行免疫、断喙,以免加重鸡的应激,必要时可饲喂些速补(含烟酸、叶酸、多种维生素和电解质等),防止鸡群发病。

2.4.6  转群后第一天的饲喂量降低为原喂量的70%,待鸡情绪稳定后,再增加饲喂量,这样可以减少鸡群因转群引起的应激,可以减少病死鸡。

猜你喜欢
均匀度雏鸡鸡群
低播量下杂交稻产量形成对种植均匀度的响应
作物研究(2023年2期)2023-05-28 13:44:14
林下养殖鸡群人工免疫失败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引起鸡群呼吸道疾病的因素
均匀度控制不佳可致肉种鸡晚产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9-18 01:21:44
优选雏鸡四法
湖南农业(2017年1期)2017-03-20 14:04:43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26
锦纶长丝染色均匀度判色新方法
雏鸡磺胺类药物中毒的诊治
复方丹参片中冰片的含量均匀度研究
中成药(2014年10期)2014-02-28 22:2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