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伍华
现象:作文背后的故事——千树万树梨花开
故事1:失落的酸楚
有一次,老师把作文本发了下来,同学们争着互相看评语,我也急忙打开本子。“啊!”老师的评语像针一样刺着我:“事情不够真实,重写!”我哭了,这是我花了整整一个晚上才写成的,怎么……我满脸通红,恨不得找一个地缝钻进去。老师,请不要在我的本子上留下永远也抹不去的伤痕!
故事2:心惊胆战
我对作文“情有独钟”,写一篇作文,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可是我害怕作文评讲,老师的话让人有时喜形于色,有时心惊胆战,有时满面春风,有时呆若木鸡。
故事3:困惑无助
一次,我写了一篇作文,老师写道:“改变句子的写法,可以使文章更生动。”老师让我修改,可我不明白怎样修改,改了好几次都被退了回来,让重新修改。“到底怎么改呢?哎……”我心中连连叫苦,可又不敢和他人讲,怕别人说:“你的作文不是写得很好吗?”我呆呆地坐在座位上……
故事4:甜蜜的幸福
一天中午,老师正在评讲作文,我的心被提到嗓子眼了。我正在胡思乱想着,突然同桌碰了我一下,原来,我的作文被评为优秀作文了。老师表扬我的作文语言生动,有童趣。这可是第一次有人说我的作文有优点,我心里比吃了冰淇淋还舒服,感觉连作文本都显得那么可爱。
以上四则故事的背后,折射出了传统的作文评价——几人欢喜几人愁。反思原因,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问题一:评价方法机械化。
传统的作文评价,总是学生作文在前,教师评价在后,“分数+评语”成了作文评价的机械模式。总结性的评语千篇一律,枯燥乏味,如“文章内容不具体,中心不明确,不符合本次作文要求”等。判决书似的评语和冷冰冰的评分,大大地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问题二:评价语言大众化。
许多负责任的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洋洋洒洒,改得满纸通红,殊不知这样遍体鳞伤的作文让学生望而生畏,大大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而教师的评语,又侧重于理性说教,只评不导,如“用词不当”“语句不通”“中心不明确”“材料不典型”等干瘪、乏味的套话充斥其间,很难让学生得到启迪。
问题三:评价标准模式化。
评分的标准很高,85分以上的寥寥无几,70~80分成为主流。教师对心目中的“好学生”与“差学生”运用统一的作文评价标准,大大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还有些教师评价标准模式化,每次在写作前给学生提具体字数的要求。
问题四:评价主体单一化。
传统的评价活动,教师是法官,从学生每学期八篇的练习作文,到每周至少一篇的练笔,均由教师一人批阅、评价。这就容易造成任务量大、批改不细致的缺陷,久而久之还会形成评价体系中的“晕轮效应”,产生一种“爱屋及乌”的情感和不切实际的评价。
策略:新课程理念下作文评价的有效方法——柳暗花明又一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倡导绿色的发展性作文评价。倡导绿色的发展性作文评价,就是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呼唤儿童的灵性,激发儿童的悟性,张扬儿童的个性,要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本,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得以张扬个性,激情飞扬,使学生在写作中真正享受到表达的快意。为此,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优化作文评价,努力体现语文新课标的思想,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一、贴近儿童生活,多样评价奠基础
“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作文评价的目的也应在于“唤醒和激励”,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应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1.“等级+评语”与形象符号相结合。
作文评价若是一个单纯的“优”或“良”甚至 “不及格”,总让人感到缺乏了人情味,忽视了学生作文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因此,教师的评语应注意激情昂扬的褒奖,或是诙谐幽默的调侃,或是具体明白的点拨,或是尊重理解的心灵对话,或是提出恳切由衷的商榷意见……眉批与总评相结合,让灵动的、富有人情味的评价语出现在学生作文的每一处,使学生不仅学作文,而且明事理,学做人。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多种形象符号评价激励学生。如给学生文中的好句子画上“~~~”,给好词标上“▲”,给好段注上“☆”,对低年级学生的习作还可以印上“笑脸”“小红花”“翘起的大拇指”等图案。特别优秀的作文,还可以突破“优秀”等第,同时附以“多星级”奖励。简单的符号蕴含的是他人的欣赏、鼓励和引导,给予学生的是信心和动力。
2.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
50本作文本,教师要一一进行书面评价和修改,其工作量可想而知,而效果也不一定好。在具体的评价操作中,口头评价主要为朗读优秀作文,在课堂上全班欣赏、点评,让学生取长补短。共性问题引领全班集体评价,可以就典型的文章师生共同讨论、修改,从而掌握评价和修改的方法;个别问题(特别是对中下生)宜当其面提出修改意见,可采取“现评现改”的操作方法,见效较快。书面评价,则以教师初评、学生修改后互评为主,学生互评则以“口头评价为主,书面评价为辅”。
3.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重新评价相结合。
学生拿到批阅的作文后,总是先看等级,再看老师的评语。得到老师夸奖的学生,往往沾沾自喜,很少理会教师建设性的评价意见。也有一部分学生作文态度不端正,字迹潦草,错别字连篇,描写不具体……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则采取延时评价和重新评价的方式。对于优良学生,我们标上等第后,要求学生把作文暂时放在身边,根据老师和同学的评价意见进行自悟自改。在学生自我修改的基础上,教师再给予重新评价,酌情加分或提高等级、星级。而对于那些“及格”或“不及格”的作文,教师则慢点打上等级,先进行当面的口头评价和具体指导。批改时,错别字用“○”画出,不通顺的句子用“——”标出,需补充内容的地方用“∨”注明……要求学生在他人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下认真及时地进行修改,等有了进步后再打上等级。在这里,我们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将即时评价、延时评价和重新评价结合起来,让评价和修改时时进行,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4.直接评价与间接评价相结合。
除了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等第、星级和评语这些直接评价之外,我们还巧用间接评价——“展示”,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如充分发挥学校校刊、红领巾广播室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利用学校宣传橱窗、黑板报、墙报、学习园地等,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或片段;将班内的优秀日记、周记、作文装订成册,在班级内、班级间、家庭之间甚至学校之间传阅;让优秀作品走出校园,鼓励学生向报社积极投稿……这种有形的间接评价往往会使学生不断地尝到写作的甜头,从而激励学生不断地修改,不断地提高,不断地创新。
二、师生角色一致,多层评价促催化
教师与学生聊天式的评价语,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催化剂。因此,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进入儿童世界,体验儿童心理,要尊重学生原作的完整性、童趣性,以个性化的激励性评价为主,采取适合儿童身心特点的方式去评价学生的习作。聊天式作文评价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赏识式聊天评价。
赏识式聊天评价贵在发现学生文章中的“美”,教师要用赞许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品,发现文章的闪光点,对文章的结构、选材、立意、佳句等予以肯定,同时指出克服“美”中不足的方法和努力方向,使学生的作文更“美”。学生的习作,有的在遣词造句上较独特,有的在结构上有自己的特色,有的有较出色的结尾或开头,抓住这些长处,可采用赏识肯定的激励性批语。如:“这个词用在这儿很合适,很到位。”“你的结尾让人回味无穷。”“你的巧妙过渡,使你的文章前后浑然一体。”
2.探讨式聊天评价。
探讨式聊天评价贵在与学生聊天研讨,要和学生一起从作文立意、选材、表达方式、行文思路等方面进行研究讨论,双方充分发表意见,相互交流心得,促进师生沟通。对学生某些不怎么规范的语言,教师要用征求意见的口吻让学生修改。如有学生写道:“我实在很激动很激动。”教师可以这样批语:“你的心情老师可以感觉得到,如果换成‘此刻我难以表达心中的激动之情,是否更妥当?”
3.导向式聊天评价。
导向式聊天评价贵在给学生指出习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努力的方向。如开始时可在聊天的过程中指出学生在书写、标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标点正确,不出现错别字,写好片段;接下来,通过再次与学生的聊天,要求学生锤炼语言,注意条理清晰、突出主题,写出文采。这样的导向式聊天评价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逐渐将写作目标推向高一层次,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如写《我和妈妈》,有的学生只写了“我”或只写了“妈妈”;写《上学路上》,有些学生却写成《放学路上》,等等。针对这些情况,可这样评价:“你的妈妈真好,请你帮老师找一找‘我到哪里去了呢?”“‘上学‘放学一字之差,相去万里,一字值千金啊!请你看清题目,再作修改,老师等着看你修改后的作文。”这样“润物细无声”的导向式聊天评价,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又保护了学生的心灵。
三、自主合作修改,多元评价抓关键
作文评价不是教师单方面的权利,而是要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会评价,从而实现对自我的激励和超越。因此,教师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人人参与评价,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提高学生参与作文评价的积极性。
1.确定多元评价的维度。
多元评价采用作文绿色评价表,设置多个项目指导学生自主参与评价(见下表)。
2.渗透多元评价的意识。
作文课堂要善于创设多元评价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多元评价的意识。如我校一位教师在上《看图(△□○)想象作文》课,课堂上让学生把自己构思好的故事读出来,师生共评。这个环节给我印象深刻,举例如下:
师:谁愿意把自己编的故事和大家讲讲,还可以谈你自己觉得成功的地方。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待会儿再来说说这位同学编的故事好在哪里,也可向他提提修改的建议。
生1:(讲述自己的故事)我的故事题目是《太阳也有手机》。故事讲的是太阳看到地球上的人们都用上了手机,羡慕极了,它也想拥有一部手机……
生2:这位同学想象力十分丰富,能把天上的太阳和人们用的手机这两样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编故事。
生3:我觉得这位同学“羡慕”这个词用得好。
生4:他的故事虽然编得好,但我觉得他的题目是《太阳也有手机》,而在故事的结尾却没有再提到手机。我觉得结尾应改成:太阳下定决心,扔掉了手机,也扔掉了手机所带来的烦恼,又过上了快乐的日子。
师:刚才几个同学都评得很好,这故事的确编得很好。不过我的看法和刚才第三个评价的同学一样,如果在结尾能再提到手机,这样文章看起来会更完整。这也是其他同学在编故事时应注意的地方。(板书:故事的完整性)这位同学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编出这么好的故事,真了不起!让我们向他表示祝贺!(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其他同学也评得很好,同样也把掌声送给你们。(教室里又一次响起掌声)
这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成为了评价活动的主体,使学生有了自由表达的机会,在切切实实的讨论和评判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大胆探索,细心体验,相互交流、评价,相互赏识,启迪了思辨的灵感,激活了积累的语言,实现了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3.形成多元评价的流程。
教师在初步浏览了学生有代表性的习作后,可采用下列多元评价流程进行批改。(1)疯狂大下载:由批改习作的学生将同伴文章中优美的词句摘录下来;(2)病句大搜索:由批改习作的学生搜索同伴文章中写错的字、用错的词和不通顺的句子;(3)星语心愿:由小组评议并为这位同学的习作标上星级,写上批语;(4)沙场点兵:小组评议后,习作本交还给作者手中,作者把同学们找出的语病进行订正;(5)高手过招:教师发表自己的意见;(6)QQ聊天室:请学生把由自己、同学、老师修改后的作文本拿回家给父母看,父母看后写出自己的感想,学生也与家长一起聊聊自己在看了同学、老师和家长的评价后的想法。
4.创新多元评价的方法。
如“超市式”作文欣赏活动,发下没有批改过的作文本,宣布本节课的活动规则:每位同学持有两张写有“优秀作文”字样的特殊“购物券”,自由阅读10篇左右同学的作文后,最终把两张特殊“购物券”分别贴在你最欣赏的作文上,最后看哪位同学的作文成为本次“超市购物”活动中的畅销作品。
在近20分钟的活动时间里,学生静心地阅读欣赏着同学的作文,最后根据得票多少揭晓了本次作文超市中最受欢迎的十佳作品,并由作者自己朗读,全班欣赏。“超市式”作文欣赏课,以交流欣赏为目的,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评价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反思意识。这样的活动式互评,凸现了学生作文的阅读价值,使读者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形成了学生间的交流场,凸显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
再如“三卡寄语”激励法,三卡指家长的“寄语卡”、同学间的“赠言卡”和自己的“回音卡”。为促使家长对孩子的习作多一点关心,多一份鼓励,设计使用“家长寄语卡”。在使用前,召开家长会,向家长渗透课改精神,传授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学会正确评价孩子的习作,多鼓励、表扬孩子,同时写下对孩子习作的肯定与建议。让学生写同学间的“赠言卡”和自己的“回音卡”,着重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学生经过阅读交流,并根据一定要求对同学的文章进行评价,写好相应的评价语,文章作者针对同学阅读后的意见作出相应的回应。
四、建立激励机制,多维评价求发展
赏识评价淡化了统一的目标,对不同学生提出有层次的要求,为每个学生提供机会,让其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体验收获,获得自信。通过创设多形式的激励机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更让学生从各种赏识评价中点燃写作热情,从而实现师生双向互动,合力共驱,不断增强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写作水平。
1.作文相册记录法。
记录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成长记录袋,以学生作文为主,各种写作素材为辅,包括学生的生活日记、读书札记、轶事记录、优美词句摘抄、优秀习作剪辑。到期末的时候,让学生每人选一篇自己最喜爱最满意的作文,编辑在一起成为一个小册子,取名叫《芳草地》,发给每个人保存。
2.等级评奖激励法。
在班级的作文“龙虎榜”上,学生的作文每刊出一次,便可获“文学家名片”一张。累计得三张“文学家名片”后,可获得“作文新苗”称号,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累计得五张“文学家名片”后,可获得“作文小能手”称号,享受班级图书角优先借阅权。累计得七张“文学家名片”后,可获得“班级小作家”称号,享受学校图书借阅卡一张。累计得十张“文学家名片”,并在正式报刊上发表文章后,可获得班级“诺贝尔文学家”称号,享受学校小记者外出采风活动一次。
每一次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积极评价,就像教师的一个善意的微笑,一束关切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会唤醒学生对作文的自信,点燃学生热爱写作的火种。鼓励性的评价语是沁人心脾的春风,是润物无声的春雨,更是催人奋进的号角,能催生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但是,需要教师崇高的责任感和对学生无私的爱。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上虞区崧厦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张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