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月西厢

2015-04-29 10:29舒曼
艺术品鉴 2015年11期
关键词:张生西厢记瓷器

舒曼

唐代大诗人元稹有一篇著名的传奇《莺莺传》,写青年举人张君瑞客居普救寺,遇相国之女崔莺莺,为其美貌所惑,作《春词》二首。晚上莺莺差侍婢红娘送来彩笺一幅,上有《明月三五夜》诗一首:“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张生明白,这是约他夜于西厢下相会。后来“待月西厢”便成为情人秘密约会的典故。

《西厢记》为元代剧作家王实甫著名作品,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古时瓷器作品崇尚以历朝戏曲故事版画为本,《西厢记》是最为流行的题材之一。

人物故事套杯上的《西厢记》

走进浙江嘉兴博物馆历史文物陈列大厅,可见到一字排开,从小到大渐次陈列着的10件马蹄形瓷杯,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著名的雍正粉彩西厢记人物故事套杯。

所谓套杯,即成套之杯,是套具的一种,有各种质地制成的,或铜锡,或髹漆,或木竹,或瓷器,尤其以彩绘瓷器套杯受到世人的青睐。

粉彩西厢记人物故事套杯,从小到大的十只杯身外壁分别绘以《佛殿奇逢》(奇逢)《妆台窥简》(窥简)、《僧房假寓》(假寓)、《斋坛闹会》(闹会)、《长亭送别》(送别)、《锦字传情》(传情)、《夫人停婚》(停婚)、《衣锦还乡》(还乡)、《乘夜逾墙》(逾墙)、《白马解围》(解围)等典型场景。色彩柔丽典雅,人物栩栩如生,故事情节丰富,生活气息浓厚,构图精美,别具匠心。比如《夫人停婚》那幅,写琴童搀扶心灰意冷的张生离去之状尤为入神(有的选本是画红娘搀扶张生),立着的老夫人冷酷无情,躲在一旁的莺莺却伤感失望的情形在小小的杯身上均有所反映。为满足套杯相叠时的整体视角效果,特将叠在最上面的那件,也就是最小的一件的画面分由内底心和外壁两部分构成。这幅《妆台窥简》的主题图案绘在内底心:身着红衣绿裙裤的红娘斜身倚立在梳妆台旁,举镜窥简;外壁则是烘托主题的西厢场景。其余9件瓷杯的内底心均白釉无图。为此,叠在上面那件杯子的内底心的仕女红娘装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用《西厢记》人物故事装饰瓷器的形式颇多,除了餐具、酒器等之外,还有瓷板、赏瓶、屏风、彩瓶嵌饰等等。

雍正粉彩西厢记人物故事套杯,称得上是清时期粉彩的代表作。属半脱胎瓷,胎骨细腻。制作精致,造型规整,釉面纯净,装饰柔丽。共10件一套。器物逐件由小渐次增大,其口径5至10厘米、高1.5至5.9厘米、底径3.1至6.2厘米。每件造型一致,形似倒置的马蹄,故有马蹄杯之称。为敞口、削腹、平底内凹,白釉地粉彩。十杯相叠,口平如一,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十只口沿紧密无隙,天衣无缝,且分散时灵活自如,不得不钦佩其工艺的精湛。最为精彩的是每件杯身外壁分别彩绘以西厢记人物故事图案,笔触流畅,技法娴熟,构图生动,柔丽典雅,赏心悦目。

《西厢记》题材最受西方喜爱

外销瓷是中国明清时期重要的出口产品。那时远在大洋彼岸的西方人如何了解中国人的生活呢?除了商人游记和使团报告的文字记载,从18、19世纪的外销瓷上可找到新的答案。中国瓷器贸易之初,买方以各国东印度公司为主,除了批量购买中国生产的瓷器,也有一些特殊定制和来样定做的瓷器,后来出现私人贸易的订单,专为某个家族、个人或公司定做质量上乘的瓷器,价格昂贵。“我们不可能看到更美的东西了,它是多么诱人,多么精美!它是中国的产品。”这是17世纪中国瓷器大批进入西方市场后,在欧洲流行的一首诗。欧洲人对中国瓷器的喜爱,不仅仅在于其精巧的材质。事实上,每一种用来交换的货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可以看作是那个时代的“传媒”。

随着外销瓷贸易的发展,反映中国家庭生活、郊游、狩猎等休闲情景,中式家居及中式庭院、景德镇御瓷厂、广州十三行商馆区等重要建筑,中国文学名著和神话故事人物等图像纷纷被绘制在外销瓷上。这些生动有趣、耐人寻味的图像具有浓郁的中国情调,成为西方人了解中国社会的重要媒介,为他们提供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明末清初,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时期,几大古典名著均在这一时期诞生,并随着戏曲、小说的流行广泛传播。这些题材也大量运用在外销瓷器装饰上,特别以清初康雍乾三代为多。其中王实甫创作的《西厢记》最受欢迎。这种世俗爱情故事因为受到中国大众的广泛喜爱,被当作具有浓郁中国世俗情调的媒介大量远舶西方。这或许是中国古典小说首次呈现在西方人面前,比文本的传播要早。

《西厢记》:瓷器传播中国文化

《西厢记》在中国文学史上作为文化现象,实际上具有个性解放的思想内涵,晚明《西厢记》的评注、改编、校刻蔚成风气。而在英国,正是人文主义高扬的时期。十分有趣的是,目前已发现了当时英国向中国定购青花瓷器的函件、订单的底稿。英国对瓷器上的绘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希望以人物仕女为主,有故事情节尤佳。根据这一要求,景德镇特地烧制了一批以《西厢记》的张君瑞、崔莺莺爱情故事为题材的青花瓷碟、瓷瓶等。

许多目前珍藏在欧美的青花瓷器上的《西厢记》绘画与某些明刊本《西厢记》插图有惊人的相似。伦敦大学博士徐文琴说,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艺术博物馆所藏的高42.2厘米的青花瓷瓶上的图案《佛殿奇逢》和西德科隆亚洲艺术博物馆所藏的直径16厘米的青花碟子上的图案《佛殿奇逢》,都是以日本内阁文库所藏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金陵继志斋陈邦泰刊《重校北西厢记》的插图为蓝本。艾西莫林博物馆所藏青花碟子上的图案《堂前巧辩》,以清初顺治十六年(1659年)刻本《哥林拾翠》之插图为蓝本。徐文琴收录的有关《西厢记》的青花瓷器照片,均为欧美博物馆的藏品。根据绘图人物场景的分析,丝毫没受南曲《西厢记》的影响。这些瓷瓶、瓷碟照片计有:《佛殿奇逢》、《僧房假寓》、《斋坛闹会》、《白马解围》、《夫人停婚》、《琴心写怀》、《妆台窥简》、《乘夜逾墙》、《堂前巧辩》、《草桥惊梦》、《衣锦还乡》、《西厢全景》等。由此看来,早在明刊本《西厢记》还未流传到欧洲之前,早在《会真记》、《董西厢》、元杂剧《西厢记》诸书被英译、德译、法译之前,欧洲人早已从青花瓷器的图案上接受并欣赏《西厢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了。

民国 方云峰 汪野亭 粉彩《西厢记》人物故事诗文图四方笔筒

尺寸 高20cm

成交价 RMB 2,300,000

拍卖公司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款识:西厢伫立意千重,倚遍栏干冷露浓,花影竹声俱恍惚,空教人恨五更钟。红袖添香,时在己卯年残冬为一斋旅座,法家正新平佩霞方云峰敬绘于珠山佛印湖畔。

底款:方斋

与民国珠山八友齐享盛名的民间著名陶瓷艺术家方云峰(1897—1957),景德镇人,为当地籍唯一从事陶器彩绘的艺人。早年在浙江省立尤泉瓷业工场任绘瓷技师,后入杭州浙江中华美专中国画系学习三年,先后任教于江西省立陶业学校、浮梁陶瓷职业学校。擅长粉彩,立追嘉庆、道光年间的扬州名家王小梅,绘画题材广泛,有人物、山水、花鸟、走兽、草虫等,善于运用中国画“立粉洗染法”在瓷上画花头。瓷绘古典人物作品大都以戏曲小说故事题材创作,代表作为《西厢记》题材系列作品。方云峰尤善瓷上彩绘仕女,其虽不在珠山八友之列,但其艺术造诣不在八友之下,绘画题材广泛,《景德镇陶瓷史稿》有言赞其:“貌温雅而清癯,情嗜画而善书。寄情于尊爨柘锩,传神于猫蝶仕女,继踪光哲,比壶公以何殊。创新仿古,应予年唐而并驰”。

此件《西厢记》四方笔筒无愧为其当年力作,四个瓷面有两面分别绘以西厢记中两个不同桥段,其余两面均以诗书表现。每幅画面全图富有韵律,工而不板,在中国画传统笔墨中融入了西画写生素描技法,风格与民国间京津名画家刘奎龄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物造型神态逼真,用笔纤丽,线条细劲而流畅,画面构图饱满,造型生动,线条流畅自然,具有生动的故事叙事性和场景的再现。题诗“西厢伫立意千重,倚遍栏干冷露浓,花影竹声俱恍惚,空教人恨五更钟。”诗书画印集于一体,布局呼应,形成古典绘画的艺术形式美感。

清道光 朱石梅制白泥西厢记长方壶

尺寸 宽20.5cm

成交价 RMB 1,897,500

拍卖公司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中国嘉德2014春季拍卖会

壶以精炼白泥制成,呈长方形,四角浑圆,上下起双弦纹,壶身平正,通景泥绘堆塑西厢记场景,画面气韵生动,章法布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人物、景物刻画精到,形态毕肖,尤以流、把、钮的处理,别具匠心。壶口与盖面齐平,居中处贴塑一束灵芝,呈拱桥状,韵味十足,壶流饰以数朵祥云,壶把为苍天老松,并伸展枝干松针,紧贴于壶身,将画幅带出壶外,具立体效果。

画意取《长亭送别》是《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表现崔莺莺和张君瑞的离愁别恨,反映“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的送别主题,画中油壁香车停泊树下;疏林中,张生与莺莺临别依依,莺莺面容凄惨双目噙泪,哀怨中透着几分娇媚,张生执手相看,正要述说情衷,竟无语凝噎。此时,红娘催发,童仆劝止,瘦马低首嘶鸣,一幕离情别绪的场景。这一折是情景交融的重场戏之一,朱石梅以堆塑人物的画面布局来阐述其对于古典名著的理解,充分表现了词意的内涵,非一般匠工所能创作,其意境深远而极有份量,真有握拨一弹,心摇神移的艺术感染力,实乃文人佳构也!

《西厢记》画片盛行于道光粉彩瓷器,此壶的堆塑手法更与道光时期陈国治和王炳荣的雕瓷工艺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这类高浮雕形式的工艺罕见于紫砂壶上。据目前紫砂出版所载,尚未发现有类似工艺的茗壶,应当是传世孤品,具有时代代表性。壶底钤印"石梅摹古",印款金石味十足,传世所见朱石梅作品,用印考究,足见朱氏在金石书画上的全面素养。

朱坚,清代嘉庆、道光间(1796-1850)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石梅,一作石楳,又作石眉、石某。工鉴赏,多巧思。善制砂壶,于壶上作画题咏,所作文韵十足,为文人壶一脉,并以精锡制成茗壶,砂胎锡壶是其创制,与清初锡壶大家沈存周齐名。着有《壶史》,嘉、道以来名士题咏殆遍。能画,善墨梅,亦具苍古之致,兼长人物花卉。篆、隶、行、楷,均劲逸有风致。尤精铁笔,竹、石、铜、锡靡不工,卒年七十余。《墨林今话续编》、《广印人传》。

清乾隆 白玉西厢记子冈牌

尺寸 长5.2cm

成交价 RMB 1,035,000

拍卖公司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2春季拍卖会

此件玉牌选用上等籽玉雕琢,玉质温润洁白,通体作厚实的长方板片状。两面雕工,一面琢饰西厢记人物故事图,另一面则镌刻相应的情节文字。

玉牌正面额首以减地技法浮雕相向而视的夔龙,修长的龙身向下延伸且交于玉牌底部,交尾之处的下方并嵌有如意云纹。四方围绕的龙身自然形成长方形开光,开光外起边框,开光内减地一层,铲修平整的地子上刻画人物故事。仔细审视,近景一仕女坐于推车上回首顾盼,两旁有推车老汉与俾女各立左右。而中景长亭一侧,书生与僮仆跨坐马上,惟书生侧首凝噎,泪眼相看推车中的仕女,眼睛流露出几许无奈别情。若再根据另一面的浮雕文字,即:“直要到,归来时,画堂箫鼓鸣春尽,方是一对儿鸾交凤友。”末署:子冈制。更可知画面中主角人物,应是西厢记故事情节中,张生被迫进京赴考之际,临别前与崔莺莺难分难舍的催泪画面。

清早期 竹雕西厢记香筒

尺寸 高27cm

成交价 RMB 977,500

拍卖公司 北京市古天一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4秋季拍卖会

此香筒以《西厢记》为题材,以镂雕、浮雕技法,通景刻绘张生赴京赶考与崔莺莺长亭送别的感人场景。香筒以竹为材,色泽温润深红,上下边口镶原配角料。相较于同类香筒,此件尺寸较大。作者对人物关系的梳理,以及主镜头的把握,着实巧妙,突出了故事主体性。画面主体为张生与崔莺莺依依惜别的场景,人物神态细腻到位,张生侧立起身行走,却一副不舍之态,回首抱拳,有“一步一回头”之状;崔莺莺则长袖欲掩面,含羞与情郎道别;身旁的侍女扭头偏向另一侧,似乎有意回避二人的私密交谈。辅助场景亦是刻绘得极为生动,一侧书童早已将行李准备妥当,正等待主人出发;另一侧的车夫弓着身体伏车休息,却还不忘回头看着这对情深意切的恋人。整体场景丰富,故事性极强,具有合理的场景布局,对人物主次关系交待得十分恰当。山石镂刻层次丰富,树木雕琢遒劲有力。

本件竹雕品相完好,人物画意清晰,充分体现出西厢记长亭送别的不舍氛围。

明崇祯 青花西厢记人物故事图筒瓶

尺寸 高42.3cm

成交价 RMB 747,5000

拍卖公司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嘉德四季第二十五期拍卖会

17世纪的瓷器上,喜画人物故事,取历史题材或元曲样本,内容丰富,耐人寻味。“天仙化人,拈花而笑”乃是此件筒瓶绘画题材概括之主题。其取材《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中的故事,穷书生张君瑞和宰相千金崔莺莺相爱,遭莺莺母反对,后莺莺母要求张生只有在得取功名做官以后才能娶莺莺,张生只能情别莺莺赴京赶考。瓷器画面上描写的正是这一离别的场面,左下方头戴唐巾的书生正是张生,其拱手与莺莺告别。画面中央莺莺手执折枝,正寄语张生,所寄话语书于张生头顶左上方,乃是“寄语吴刚休折尽,一枝晋待状元来”,影射吴刚嫦娥之恋,内容正是鼓励张生不要心灰气馁,莺莺会等着他这个状元回来的那一天。如此情愫,催人泪下。莺莺身后,仕女执扇服侍,祝愿张生早日高中,与小姐能团鸾花烛。

以《西厢记》之题材绘于瓷器之上,17世纪颇多矣。其中取其段落,表现了不同本折中的故事,且同一本折中的故事也是采取各不相同的方式以及画面内容来表现,真是千变万化,不一而同,令后人观之,煞是有趣。此件筒瓶所述之故事已不是初段,故莺莺与张生相见时已是面目直视,眉目传情,乃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此处已经摒弃了封建社会之传统观念,也不再是《西厢记》之第一折《佛殿奇逢》中所表现的莺莺“把轻罗小扇遮羞脸”的情景了。

此一筒瓶在画风上具有典型17世纪的风格,其亦隶亦楷的书体,地上有“V”形草纹,山石边有鱼卵状叶片,半空中飘着浮云拱卫的山尖,山头上有成排的杉科塔形树,中茎留白的蕉叶纹,山石缝间的“介字点”叶片,皴染画法的山石,平行括号状的浮云以及蕉叶山石旁的椿叶点,如此诸多特点俱是典型标准器之要素。此外,其另有一特点,乃是其独有之特性,于山石旁的三处泼墨式苔点的渲染技法,乃是五代画家董源所创,明晚期在董其昌的提倡下重又流行。此种画法用于瓷器之上,是晚明初清时的时代特征,但却是异常罕见。

纵观上述分析,此件崇祯筒瓶乃是时代之杰作,罕见之珍品,典型之样本,于17世纪之瓷器史中有其独特地位,当是研究、赏玩、珍藏、沿袭的不二之选。

清乾隆 白玉雕“子冈”款西厢故事图鼻烟壶

尺寸 高6.5cm

成交价 RMB 552,000

拍卖公司 北京远方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3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此件作品为白玉制扁瓶型鼻烟壶,选料上乘,玉质洁白温润,直颈,溜肩,内凹底,小口,掏膛精细,配碧玺盖连玳瑁匙。

器身雕刻亭台人物,选材以《西厢记》故事中“惊艳一遇”为题,展现崔莺莺与张生于崔氏别院惊艳一遇之景。壶体一面雕红娘携崔莺莺于普救寺散心,一面刻张生在法聪和尚的带领下游览僧院,二图刻画声情并茂,人物主次分明,山林庭院尽数于画面。壶体双肩下缀行书,文曰:这边是河中开府相公家,那边是南海水月观音院。落款:子冈。当出自《西厢记》内文:“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这边是河中开府相公家,那边是南海水月观音院。”雕刻工艺细腻娴熟,布局结构疏密合理,颇具典雅,温婉之感。

鼻烟壶自康熙时进入宫中,其实极少有玉质的。雍正时的玉烟壶,有了白玉、翠玉等几个品种,造型、纹饰都较古拙。本器选羊脂白玉,造型简单但琢制精巧,无论人物神情或庭院植物动态,皆细腻精致,虽通体施雕,却不显繁缛雍容。器底打磨细润平滑,呈内凹状,并不多见。自乾隆往后,烟壶多见平底或圈足型底,落年号款识。参阅书目,也并无此类器底的严格考证,仅有Hugh Moss的《A TREASURY OF CHINESE SNUFF BOTTLES》套书中记录下个别烟壶器底为内凹型,与本器相似,这类烟壶的年份被定为1720—1800年。年份较早于其他烟壶。本器虽无款识可辨,但较其器型雕工,确与该类烟壶有形神兼似之感。细细想来,雍正时期虽经年较短,但也形成了其“精简文雅,玲珑秀美”的特有的风格,加之玉料尚不如乾隆时期供应充足,不以圈足饰之似更显简单大方,与乾隆时期追求创新华丽的风格形成对比。琢为凹状,或更比平底气韵生动流畅,又防止整器给人呆板笨拙之感。

陆子冈善刻人物故事,多见于玉牌之上,正反面分别以画面、诗文饰之,并刻有名款,刻工精细,淡雅清新。此壶以“子冈”落款,所作人物画面、词句皆尽其妙。

猜你喜欢
张生西厢记瓷器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解析元代瓷器——釉里红瓷器和钧窑瓷器
雷打冬
雷打冬
张生题字喻客
王季思注本《西厢记》补证(续一)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陈继儒评《西厢记》的刊本流变及其真伪
《西厢记》释词补证
“洪州窑”瓷器赏与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