哆哆
巨头入局,母婴领域成智能硬件新宠?
2015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持续升温,数据显示,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由2014年的22亿元人民币暴增至2015年的135.6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19年,可穿戴设备的全球使用数量将超过5亿。而可穿戴设备一旦与母婴产业相关联,更使得它的市场想象空间呈几何倍数增加。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孕婴童产品消费国,母婴行业也因此成为国内消费的热点。根据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中国B2C市场母婴品类交易规模达918.4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了109.7%。随着全国各省市陆续放开单独二孩政策,2014年全国出生人口为1 687万,相比2013年出生人口增加了47万。目前,母婴市场需求以每年200万人左右的速度递增。
一些“行业大佬”也早已看出了这一发展趋势,纷纷进入母婴智能硬件领域。360推出智能手表“360儿童卫士”,乐视发布智能亲子硬件“乐小宝”,搜狗也同样推出儿童智能手表“糖猫”。除了这些互联网巨头的加入,一些年轻的初创公司也同样云集于此,其中也不乏表现出众者,比如WAAWO(哇喔)儿童智能防护手表,在众筹首日即突破十万,比如快乐妈咪完成5 000万元人民币融资。
但资本市场的热度并不代表用户市场的肯定,目前的母婴智能硬件领域仍有不少的难点亟待解决。
市场慢热,母婴智能硬件领域有难点
首先是产品诉求。和新兴硬件需要跨越极客(Geek)与大众人群的“鸿沟”不同,母婴类新硬件面向人群的解决需求一直都是“帮父母解决实际问题”。在产品上,父母们对“智能”的需求相比不高,反而极其看重安全、卫生和体验结果。简单的说无论是配奶机、体温计、奶瓶还是防丢贴片,父母在使用的过程中并不在乎“智能”带来的体验感和过程,更需要“它能解决的什么问题”。也就是说,这类产品更注重实用性,而非炫酷、简单或者功能有多全面。
拿配奶机举例,父母希望它能“一键冲奶”,前提是安全且高效。他们会要求这款产品能在多少时间内完成这个工作,能以多精准的比例和温度来冲配最营养的奶等。一个智能奶瓶需要适配的APP,需要记录喝奶的时间、饮用量,甚至是远程加热。不过父母在乎的只有两点:恒温和卫生。在他们眼中,智能奶瓶的这两个需求会比同步数据重要得多。简单来说,母婴类新硬件在APP、智能程度上可以做得很轻,但是必须要能解决一个本质问题,而且要把体验做到优秀。
即便目前从销量上来看这类产品还不足以称之“爆款”,但购买这些产品的用户大多年龄都在1985年之后,甚至更年轻。
其次是技术壁垒。2013年至今,没有除了蓝牙4.0以外更好的传输方式。因此,各类母婴新硬件无非是蓝牙+新硬件+APP的标准化操作,而多数母婴智能硬件产品便是产出于这种传输不稳定的情况下。可以想见,体验感不佳也极易使父母们对此类产品糟糕印象。
最后是使用场景。更多的父母希望在孩子不在身边时还能对孩子的情况有所掌握,而目前的母婴类硬件产品能解决的问题,还是必须父母与孩子在一起才能实现,比如体温计、防丢失贴。而父母真正想远程监控、管理的问题遇到了技术的局限(必须为单一的产品提供蓝牙转无线接入的转接器)以及长辈们的引导成本(长辈普遍使用的是非智能手机,而对于长辈的引导以及普及又是一个使用成本),因此母婴类新硬件无非就是在一定的固定范围内,父母与孩子们在一起的前提条件下,才“智能”。
今后的母婴智能硬件之路应该怎么走?
这一点和目前的智能硬件产品颇为类似,即服务路线。也就是说母婴智能硬件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一个数据收集中枢,主要是为后续的服务提供接入的角色,使得今后为父母所提供的服务“更智能”。
在将来,通过一系列新硬件的统一标准化接入,父母随时可以观测到孩子的变化已经不是一个需求,更高的应该是通过新硬件所获取的数据产出有价值的分析。
举例来说,母婴智能硬件收集到的宝宝睡眠状况以及他(她)的饮食状况后,将相应的数据传输到相对应的私人医生或是营养师,由这些“幕后”经过所获取数据进行分析,来针对不同情况并给出专业的建议,对于父母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宝宝起到帮助。这不仅仅是输出数据,并且需要有价值的后台判断。
当然,营养这类日常分析并不是唯一。拿母婴行业来说,这个类服务涵盖后续医疗、母婴电商甚至是月嫂等各类针对性业务。
写在最后
和习惯于体验新鲜实物的年轻人不同,母婴智能硬件的目标用户显得更为谨慎,因为这其中父母所扮演的更多是消费者的角色,婴孩才是使用这些产品的主角。但婴孩不具备判断力,父母能做出的选择就是为婴孩购买更安全和更可靠的东西。所以就目前说,这个领域的市场并没有打开,和提供产品的厂商名头小有关,也和该类产品的实用价值未确定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