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原君
手游公会=手游福利商
尽管还挂着“公会”这个熟悉的名字,但对于很多接触过手游公会的玩家来说,这些公会就等于那些与渠道绑定的导量“福利号”,他们有两个功能:首充与返利。他们仅仅只是把自己当成一个流水线上的“商人”—以从渠道平台拿来的低折扣来吸引聚集玩家,然后依靠充值返利来谋取利益。“现在90%以上的公会,都被渠道‘包养了,哪边给的条件更优惠就和谁合作,他们就是商人。”一位颇有名气的手游公会会长如是说。
如今的手游公会与渠道合作越发简单粗暴。一些渠道会给予公会一些充值返利的优惠账号,而公会就会通过各种途径向游戏的玩家或者是潜在玩家推销这些优惠账号,以返利的形式吸引玩家充值,并从中抽成。目前的返利折扣多为7折左右,即是700元人民币就可以为账号充值1 000元人民币的游戏货币。
这类低折扣“福利”的存在,让手游公会竞争力变为了:“谁能拿到更低折扣谁就更有实力”。在以吸引用户为目的的博弈下,渠道将折扣比例越提越高,从最初的10%~15%,提升到45%~50%,形成了恶性竞争。厮杀过后,手游公会完全沦为代充折扣平台,在热闹的手游市场底下埋了一枚炸弹。
让公会畸变的利益链条
存在不一定合理,但刚需仍希望被满足。对于想做高流水的手游产品,“福利号”确实可以短期内实现高额流水。在渠道看来,这种返利的方式可以快速刷流水,高流水有利于吸引研发商的新产品。而从研发商看来,产品流水高了,通过返利抬高了收益,相应的分成收入也会随之上涨。至少在短期内,双方的需求都得到满足,似乎是两全其美的事。
拿上面的例子来讲,玩家花700元人民币给账号充值了价值1 000元人民币的游戏货币,玩家的游戏粘度提高了,充值也会成一定比例上升。而公会从渠道商那里拿到提成后,会更积极拉拢更多的玩家重复这一过程来滚雪球获利。这里也许有人会问:充值反利让渠道和研发商少赚了300元人民币,亏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姑且不算互联网边际效应带来的零成本扩增,在这个手游行业已过了人口增长红利线,重度付费玩家越来越难寻的时候,渠道们既能在赚钱的同时还收获到货真价实的大R玩家。无论怎么看,都是整个环节里的最大受益者。
那么手游研发商呢?从渠道手中拿到的分成并不会因为“福利号”而减少,而且游戏中的货币对于研发商而言不过只是一堆数值而已,高流水又让研发商的财报数值看起来是那么的漂亮。但实际上,经历“福利号”野蛮生长过后,或者说在虚假繁荣与短期的高流水结束之后,游戏内不平衡的局面往往会造成用户大量流失的惨剧,产品的后续状态如瀑布般坠落,甚至一蹶不振。一些游戏厂商在这种时候,很容易因为产品的断档或者青黄不接而葬送苦心经营的公司未来。
而其中的主角手游公会,已沦为渠道的“马仔”,跟如今手游行业中对于游戏推广过分重视有关。一款手游的研发经费或许不高,但手游的推广费用一定要高,这过剩的推广费用要从中分一杯羹并不是难事,因此手游公会有了生存空间,渠道也有了资金养“马仔”。但一个“吃剩饭的”能活多久呢?
手游同质是其根源
这条Android代充返利产业,眼下正以越来越多的花样畸形地发展着,手游公会这样在厂商和渠道之间以用户充值返利达成的“深度合作”,已经成为一种行业现象。特别是渠道、公会联盟以及游戏交易平台等,会在公开场合宣讲如何搭建手游公会平台,公会的合作具体是怎样的,以及他们会给予多大的支持力度。
从2014年上半年开始,不少大型手游渠道商、发行商和研发商高层在多个场合都不否认这是行业“怪象”,也纷纷称“这就是现实”。然而,在所谓的“现实”背后,手游行业愈演愈烈的同质化问题才是现象的根源。反复用不同名字和一样内容的游戏来洗玩家,以大批量的折扣消耗游戏的生命周期,这是渠道的玩法。而对于厂商来说,跟风市场,企图以时机与速度取胜而忽略游戏本身。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国内手机游戏的用户流失率居高不下。或许手游公会的现状就是手游行业如今的“畸形”缩影。
写在最后
手游中的优惠促销的确会给手游带来更好的收益,为手游加分。但过于依赖各种宣传推广,而忽略了游戏本身的质量,再好的优惠促销都无法吸引来玩家。毕竟玩家追求的是手游的乐趣,而并非那些所谓的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