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的移动阅读,行还是不行?

2015-04-29 00:44哆哆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15年15期
关键词:网易互动式内容

哆哆

新闻APP的进化史

一开始,新闻APP主要是以“分类目录结构”+“文章标题列表”的形式展示的,随后逐渐发展为“小图”+“标题”+“摘要”的混排方式,使得新闻的吸睛效果更为明显。但随着内容量的剧增,用户的阅读负担渐重,所以,如今的新闻APP大都采用“大图”+“精简摘要”的方式来体现重头新闻,并以瀑布流的方式将精选的资讯推送给用户,以此来避免信息过量的情况发生。

当然,同屏可展示的新闻量大大减少,使得新闻APP的信息推送在选择上更为困难,所以被动接收的方式又发展到了主动选择—订阅。

再之后,新闻APP也不仅仅是单向的订阅式阅读,绝大部分的新闻APP都加入了分享等社交功能,这一趋势的表现就是:用户阅读新闻,已不再是趋于了解时事的想法,而是更希望借此表达自己的想法、诉求,甚至是体现自己的品味或者通过新闻和其他用户进行交流。以《今日头条》为例,通过互联QQ账号体系,使其注册用户的黏性和活跃度大幅加强,通过QQ互联的分享功能,《今日头条》在社交网络上得以更好的传播,同时也给合作的媒体和信息源带来了大量的回流流量,从而实现了应用、媒体和用户三者的共赢。

“互动式”的交互体验

在近段时间,腾讯和网易先后发布了新品,分别是《快豹》和《网易热》。这两大巨头旗下产品的出现,可以看作是新闻APP的又一个新发展。

《快豹》这一产品的特色主要集中在它的新闻评论模式上:读者可以选取任意一段文字进行点评(类似“批注”),被评论的段落会被标注出来,并且评论的内容会直接在他人阅读该新闻时呈现在正文中。而《网易热》则更好理解一些,从它的名字上看,就是用户看到的,都是网易新闻里的热门话题,只是这些话题的“热度”是由用户决定的。其内容显示规则是“内容(原创或转发)+投票(顶或踩)+评论=选出全网最热内容”,即用户可以发帖、看帖、顶踩、转帖和评论等,内容的分类则有“热门”、“最新”、“上升最快”和“最具争议”等类目,其中新闻排名按用户的“踩”或评量进行排序。

显而易见,这两种新方式的用户参与度极高,其直接效果就是让以前死板的新闻诉说页面变成了用户的讨论社区。传统的评论机制是大家阅读新闻然后留言评论,评论可以回复、点赞、置顶以及盖楼,在门户时代,诞生了网易新闻跟帖这样独特的新闻阅读模式:内容本身成为了附庸,大家都是冲着跟帖来的。跟帖的好处显而易见,那就是极大的提高了用户的活跃度和新闻的互动性,但囿于评论区和正文的两者的相对独立性,导致新闻互动机制显得有些粗糙,甚至简陋。因此基于热门评论等注重用户参与的新闻阅读产品便应运而生。

促使这两款产品诞生的原因很简单,在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间,《腾讯新闻》虽然稳居第一,但用户活跃率下降7.2%,《网易新闻》则是下降25.4%之多,对比增幅高达183.5%的Flipboard看,前两者都有被反超的风险。而Flipboard做了什么?同样也是关于用户交互式体验的新设计:自制杂志。简单来说,Flipboard是让用户成为新闻搬运工的“二道贩子”,用户自建杂志并添加文章来获得关注。

突破点依旧在于找到用户阅读兴趣

当然,新模式也并非就完全打破了常规,能引领未来新闻APP的功能走向,因为其缺点也非常明显。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腾讯“热批”模式的缺点在于过度的评论占满屏幕,导致新闻阅读不畅,并且大量低质量的评论会拉低新闻的阅读价值,甚至还有一些不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内容在正文显示的政策风险。虽然《快豹》的产品团队注意到这个问题,在评论上设置了点赞按钮,未来不排除会根据热点选择性地呈现评论。

另外,以《网易热》的排名推荐方法,新闻没有了类别上的区分,如某一时段大部分用户喜欢娱乐新闻,那么其他用户被动看到的,也只是娱乐新闻。简单来说,《网易热》的毛病在于新闻的展示效果太过被动。在表面上看用户的主动性大多了,但实际上,用户其实是随了另一个大流,根本没有自己的选择,通俗一点说就是只能看热闹。

猜你喜欢
网易互动式内容
智珠2则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当代青年生活定律
摭谈初中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策略
网易考拉的“一千零一夜”
主要内容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如何打造自主互动式高中语文课堂
互动式设计模式研究
图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