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
站着,把钱挣了
今年6月,作为第一家在美上市的穿戴设备类公司,Fitbit的股价在上市首日便大涨48.4%至29.68美元。截止发稿前,Fitbit的股价都以根本停不下来的姿态保持着大涨。
为什么Fitbit能在发行价并不低的前提下持续获得大涨?除了穿戴设备市场前景无限这个环境原因外,Fitbit的自身实力才是主要原因。
作为第一批入局穿戴设备市场的公司,Fitbit早在2009年就开始发力渠道建设,目前其拥有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的4.5万家零售店以及网上售卖平台。销售渠道建设完成后,就如习武之人打通任督二脉一般。Fitbit在今年5月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显示,Fitbit在2009年9月至2015年3月期间共销售2 080万台设备。而前段时间,市场研究公司IDC公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全球穿戴设备销量报告显示,Fitbit又以390万的健身和活动追踪器销量成为第一季度销量最大的穿戴设备公司。
有趣的是,Fitbit设备有超过43%的销量都来自其官网Fitbit.com,这一数据甚至高于亚马逊的40%销量。对Fitbit而言,渠道的建设,不仅让其节约了发售成本,也让其坐上了穿戴设备销量冠军的宝座。
人家赚钱了,那么你呢?
艳羡Fitbit的股价大涨,许多国内穿戴设备厂商开始躁动不安,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然而从2013年伊始,每年年初和年末都有大批文章展望和总结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并预言这个市场马上就会迎爆发式增长。遗憾的是,截止目前这些文章巧合的全预言错了。
墨分五色,创业分高下,Fitbit把钱挣了,而国内的可穿戴设备厂商,浪了几年,不仅没能挣钱,连虚名都没得到。
追本溯源,穿戴设备核心功能缺失和适用场景偏少是国内穿戴设备厂商遭遇的瓶颈。拿现在发展比较成熟、用户接受度较高的手环来说,除了计步器、闹钟、睡眠监测和健康管理等几个基本功能外,鲜有其他拿得出手的功能,这让穿戴设备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廉价的装饰品。
功能缺失带来更重要的问题是应用场景偏少。与智能手机相比,穿戴设备并不像智能手机那样拥有核心功能,以满足用户的刚需,于是穿戴设备难以拓展更多服务。加之穿戴设备许多功能都有被替代的可能性(比如计步器和闹钟被智能手机替代等),甚至大多穿戴设备都需要结合智能手机使用,并不能独立操作。用户就会觉得这个有点麻烦、功能并不强大的穿戴设备没有存在的必要。一份来自腾讯今年的报告显示,穿戴设备使用三个月后,用户的流失率为30%,三月以上流失率高达 41%。
在没有良好的品牌认知和成熟的销售渠道的现状下,国内穿戴设备厂商因Fitbit的成功上市,就断定穿戴设备市场行了,未免有些太过武断,因为那只是别人行了,自身和这个市场都还不太行。
喧嚣之后,生存才是最迫切的需求
Fitbit上市就像一个洗脑的励志故事,给予了同行业更多的信心,但在如此激烈竞争中,国内穿戴设备厂商不应去想象着如何快速崛起日进斗金,如何长久生存下去或许更具意义。
去网上搜索一下有关Fitbit设备的评论文章,会发现毁誉参半。从客观角度分析,这是穿戴设备市场的真实写照—市场很火,但依然逃不开用户体验差评的结局。因此,在穿戴设备成为用户刚需之前,厂商们应该做的是,从细节入手,把这一小部分的人服务做好。
穿戴设备想要成功必须在价格、功能、续航和外观等方面获得用户的认可。目前市场上的穿戴设备除了功能缺失,在外观设计上也延续了传统的设计方案,并无差异化体验可言。以目前穿戴设备领域认知度最高的Apple Watch为例,传统的表式设计和18小时的续航力,既无法给予用户新鲜感,也无法满足用户需求。于是乎,国内的穿戴设备厂商以这些不足为突破点,解决用户的痛点,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除了功能、续航和外观上的完善,切入点的“专一”也很重要。Apple Watch之所以后力不足虎头蛇尾,很大原因在于切入点太宽泛,什么都想干,以为能横着走,结果只能吃不了兜着走。相反的是,国内一些主打儿童安全和老人健康的穿戴设备,虽不至于大卖,但深耕细分领域的他们过得还不错。所以,随大流不一定就好的,用户真正需求的才是对的。
市场研究机构BI Intelligence前不久预测了穿戴设备在2019年的销量将将达到1.48亿台。可以肯定,穿戴设备是一个前景很无限的行业,但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来成长和增长。
Apple Watch没能带起穿戴设备的黄金时代,Fitbit上市也不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