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 告
欧盟探讨建立综合性技能战略
日前,欧盟就业政策主任Detlef Eckert发布报告,强调技能政策对于应对经济危机及保持社会模式发挥着关键作用。他强调,技能、创新和服务型市场改革是提高总体因素生产力的三个关键因素。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全球竞争,欧盟需要发布综合性的技能战略,提高人力资本的总体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如下方面作出积极行动:首先,把技能纳入到综合性的政策领域中,以开辟解决就业和社会问题的新途径。其次,把职业教育与培训和就业政策衔接,他指出,在很多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和就业归不同部门管理,这两个领域间仍没有充分建立联系。未来五年,要以一种更实际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第三,要把青年就业作为技能战略的关键指标,把关键能力和技能转化成工作或其他,每个人都要学习一系列软技能,并把其纳入到课程中。第四,工作本位学习是欧盟未来5年的重要工作领域。就职业教育与培训来说,要进一步加强工作本位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份额。就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来说,要合理划分工作场所培训与课堂学习的时间比例;就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来说,在加强工作本位学习的基础上,还要实现与高等教育的融合与衔接。2016年,欧盟将更加重视学徒制和工作本位学习的开展,同时,加强高等层次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发展,并在这两者间实现更有效地融通和流动。Detlef Eckert强调,制定综合性技能战略的关键是要求各利益相关者间加强协同,在国家层面,在教育、劳动、经济和社会事务等部门间加强协同,特别要加强教育、就业及社会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者间的协同。欧盟委员会就业、社会事务和劳动流动处主任Marianne Thyssen也指出,要起草综合性的技能战略,努力开发全民的技能潜能,培养公民现代经济和终身学习需要的正确技能。欧盟未来要通过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进一步发展及实施“欧盟青年保障计划”,促进欧盟经济的持续发展。
观 点
促进劳动力卓越:职业教育与培训中职业认同的形成及其意义
德国帕德博恩大学Viola Katharina Klotz等在《职业教育与培训实证研究》上发表“促进劳动力的卓越:职业教育与培训中职业认同的形成及其意义”。文章认为,职业教育中的学习不仅包括学习事实性的知识和程序,职业认同的发展也是职业教育的关键教学结果,而且职业认同在学生学习和未来生涯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研究运用结构模型,通过对来自187个行业的504名职业教育学习者的数据分析表明,学习者职业认同的发展与其未来的职业参与状况和职业能力发展密切相关,学习者自由的生涯选择及其在最大程度上把工作场所实践纳入到学习过程中是职业认同形成的关键因素。研究提出了在职业教育中同时培养学习者职业认同与工作场所认同的理论模型,见图1。
中低收入国家青年人TVET:系统回顾和综合分析
英国伦敦大学Janice S Tripney等在《职业教育与培训实证研究》上发表“中低收入国家青年人TVET:系统回顾和综合分析”。文章认为,世界面临日益恶化的青年就业危机,在这一背景下,多年来一直受到忽视的TVET重新回到了各国的发展议程中。研究对以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为主的26个国家TVET的有效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TVET对国家总体有偿收入、正式就业及月收入的影响是积极和显著的,但是,这些效果在不同国家间存在显著差异。总体来看,TVET可以显著改善中低收入国家的劳动力市场状况,接受过TVET的人口在正式就业和月收入方面具有更多优势。因此,中低收入国家有必要加强对TVET的持续投资。
未来五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预测分析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在《教育研究》上发表“未来五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预测分析”,对未来五年教育发展目标作出如下预测。目标一: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基于中国教育决策模拟系统预测的学前教育3~5岁学龄人口数计算,2015~2020年,幼儿园在园人数将从4132万人增长到4790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84.1%增长到85.5%;同期,九年义务教育在校生人数将从13861万人增长到14706万人,巩固率从92.9%增长到94.8%;高中阶段在校生数从4355万人下降到4238万人,毛入学率从86.6%增长到90.5%;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从3576万人增加到3736万人,毛入学率将从36.4%增长到45.2%。从目前发展情况看,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有可能超出预期目标。目标二,全面提高全社会人力资本水平。到2020年,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人口数从2015年的17090万人增加到22974万人,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5年的10.2年提高到10.7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从2015年的18.7%增长到25%;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5年的13.8年提高到14.1年,其中受过高中阶段以上教育人口比例从91.8%提高到94%以上。文章认为,新常态下我国劳动力供求形势变化对教育提出新需求。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中,职业教育和培训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对经济新常态下“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任务有:完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培养各级技术技能人才;推动普职教育灵活转换,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服务产业升级,发展职业培训。到2020年,使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开展培训人次的绝对数达到全日制在校生数的1.2倍以上,培训量比现在增加50%,达到3.5亿人次。
职业教育对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城市动态面板数据
南昌工程学院阚大学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发表“职业教育对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城市动态面板数据”。文章基于1992~2012年城市动态面板数据,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部地区职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城镇化水平。其中,2001年前中等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的促进作用最大,2001年后高等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的促进作用最大。分城市看,省会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的职业教育均促进了城镇化水平提高。其中,2001年前省会城市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的促进作用最大,2001年后地级市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的促进作用最大;而且,2001年前省会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均是中等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的促进作用最大,但较地级市和县级市,省会城市中等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的促进作用最大;2001年后省会城市和地级市高等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的促进作用最大,县级市依然是中等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的促进作用最大,但县级市高等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的促进作用正在逐渐凸显。文章认为,目前中部地区可以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来提高城镇化水平,特别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其中,省会城市和地级市要重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而县级市则要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同时也需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课 题
基于四维度模型的企业大学创新体系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基于四维度模型的企业大学创新体系研究”认为,企业大学是成人教育范畴人力资源开发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点,同时也是实践上最为活跃的领域。在美国大约有4000所企业大学,在我国国内大约有500所。企业大学是在企业培训中心基础上的升级,是企业教育的创新。课题在系统研究国外企业大学定义、背后逻辑和要点的基础上,实证考察了我国企业大学,提出企业大学定义:企业大学是企业出资成立的,为企业战略服务,以推动企业员工系统化学习和建设企业知识体系为主要内容的非学历教育机构。企业大学是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企业大学的主要目标是员工学习与创造知识。企业大学的性质是非学历教育机构,因此,企业大学要避免将发展学历教育作为其追求。企业大学的目标是为企业战略服务,也就是为企业绩效服务。
研究认为,社会与政府应该给予企业大学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将企业大学纳入我国终身教育体系中,使得开展企业大学有法可依,也便于从国家层面推动企业教育。另外,企业高管也需要认识到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性,避免弱化企业大学的作用,将其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下面的一个部门。要推进企业大学朝战略性人力资源开发部门思维转变,与业务部门建立非集中式、绩效伙伴关系。企业大学项目设计需基于绩效范式与学习范式的统一,努力实现项目为企业战略服务的同时也促进员工个体的发展。推进知识管理建设,打造企业大学的核心内涵。顺应信息技术的挑战,推进网上学习环境与机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