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8月出生,台湾人。先后毕业于台湾艺术大学古迹修护学系、台湾师范大学美术创作水墨组研究所、台湾师范大学美术创作理论组水墨组博士班。现任台北市立明伦高级中学美术资优班教师。
《艺术沙龙》:您觉得“新水墨”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吗?如何看待“新水墨”的发展?
简志刚:当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快速上升,政治实力崛起,艺术与文化的话语权便会渐渐被重视。中国要居于世界艺术的主导地位或许尚要一段时间,但可能性却是无限的。对于年轻的水墨创作者而言,这是一个处于起飞阶段的时代,能做的就只有奋力往前冲刺,在努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站在一个更高、更宏观的角度上去审视自己的作品与定位。当中要有多少的本位文化意涵,又需要取多少的外来文化为养分,是水墨艺术的重要课题。我认为应当以建立自信心为基础,用充满自信的方式去正视自己所处的文化,分析文化当中的过去、现在。从东方的感性思维美感与隐晦内敛气质出发,融合西方的理性研究能力与强烈情感的表达力,来重新塑造属于自我的“新水墨”未来。以此路线来经营,“新水墨”成为主流当指日可待。
《艺术沙龙》:怎样理解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关于时代性,您有什么看法?
简志刚:中国画过去曾经因为很多因素而丧失了话语权,如今正在寻回。在如此长时间地失去权利后,如何寻回与该寻回什么,寻回的东西又该怎么与新的时代作结合与取舍,是当代中国艺术家所面对的共同课题。此外必须面对的课题还包括研究方法论﹐西方长久以来已建立理性的、有组织的研究方法,在未来究竟是该以西方的学术研究方式来塑造东方艺术思维,还是重新建立专属东方的学术研究方法,这些问题目前仍暧昧不清。但也因为如此,才显得中国画未来充满希望与可能性。以我的立场来说,诚实面对自己生命过程中的一切好坏经验及所吸收的各个领域的所有知能,尽力宏观地了解自身的文化、作品在历史上的定位,当可自然展现时代感并建立自身的独特语汇。
《艺术沙龙》:您更在意市场认可还是学术认可?
简志刚:艺术当依照个人心性而为,做自己想做的,并试着让自己不被身边的闲言蜚语所干扰。完全地、尽心地作出自己相信的作品,获得自己的真心认可,即是最好的作品。在这样的前提下去谈市场与学术认可,都是可行的思考方向。以我本身的作品而言,关注的方向一直都是对生存状态的直接提问与反思。这样的议题与我的绘画表现手法在市场上本就相对较难被接受,但却是我深深相信并追求的,这是自然而然且無法改变的,我想我会继续依照生命的体验、朝着自我的心性、以不受限于任何媒材的态度去创作,能获得现世的喜爱固然很好,但更希望着眼于对后世的影响与价值意义。
《艺术沙龙》:媒体宣传对您有意义吗?您觉得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哪种媒体更适合展示您的作品?
简志刚:艺术家总是期望在市场与学术上作一个平衡。我主要以追求学术及历史的特殊定位为主,在抓紧这一块后,若有能增加自己作品的曝光度的机会,并能借此将自己的创作理念、想法传达给他人,也是一件十分值得努力的事情。所以,媒体的宣传虽不该是艺术家首重的,但一定是有其意义的。我认为网络的传播速度最快,接收年龄层最低、留存时间最久;电视的普及度最广;杂志的公信度相对来说比报纸更高。所以网络、电视与杂志,是我希望透过其展示作品及理念的媒体。
《艺术沙龙》:您有拖延症吗?日常生活中您如何管理时间、提高效率?
简志刚:因为平常有包括纯平面艺术、商业设计、插画绘本、立体雕塑与音乐创作等许多领域的工作同时在进行,另外也有着高中的正式美术教职身份,在多种工作的夹击下,实在容不下拖延症的发生。然惰性总是有的,所以我会为自己硬性订下一些行程使自己不得不去达成。例如密集申请个人展览,接下时间较紧迫的案件,规定自己每天都要触碰多种媒材创作,并都要有一定的成果与进展,在这样不给退路与借口的压力下,激励自己去完成各项目标。
《艺术沙龙》:对未来一段时期的创作,您有何打算?
简志刚:我一直以来都是在同个时期进行多项创作活动,一方面是符合自己的多元性格,一方面也让自己对于各项课题保持着具有弹性的观点,以防过于钻牛角尖而丧失全面自我评估的能力,如此也可以让自己时时对新的事物保持着敏感度,不会只专注于某个议题。然而在多项创作中,还是会选定一个主力去冲刺。目前创作希望以压解与消散的系列为主,强化已有的多媒材运用能力,拉紧视觉与课题间的对应关系,并加入更多新的生命课题与个人经验,也融合所有能使作品更有力道的可能性媒材,并继续思考、探索这样的作品是否有更多的表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