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英
0~1岁为说话做好准备
小宝宝的表现
从出生到正式发出第一个有意义的词之间,宝宝需要做大量的积累,他的这些小表现都是在为说话做准备呢。
用哭声表达自己
刚出生的宝宝通过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需要,哭就是他的语言。例如,当他饿了、冷了、尿了、不舒服了等,他就会哭。在宝宝大约3个月大时,他们最早的、类似语言的声音出现了。这些发音,是一种自然反射,是无意识的,主要包括一些深喉音(例如“gu咕”和“ku枯”)和元音(例如“o-u哦呜”)。对于宝宝来说,这种发音更像是一种游戏。当宝宝感到舒适和平静时,他就会发出这种声音。
起初,宝宝心情愉快地躺在自己的小床上时,嘴里发出“咕咕”声,顺便吐几个口水泡泡给自己解闷。以后,宝宝会逐渐地不甘于寂寞,转动着小脑袋,四处寻找声音的来源,也许能找个人陪他说说话。
好像在咿呀学语
咕咕发音之后,宝宝开始发出一种很像说话的语音,这就是咿呀学语。宝宝四五个月时,他的咿呀学语包括更多单音节的发音,如mu或bu。
7个月时,宝宝真正开始出现咿呀学语——能发出一种很像说话的语音,如“ba”“na”等。最初,只是单个音节如“ba”,后来他可以把音节连起来,发出“bababa”的连续音。虽然宝宝在咿呀学语,但是他并不真正了解他可以与人交流,不知道用声音提要求。为了让他早日明白自己的“语言”,需要为他的话音做解释。当他在够玩具时嘴里发出“呃呃”的声音时,您可以为宝宝解释这个动作并做出回应:“噢,你想要你的拨浪鼓。”
有点听懂了
8~12个月的宝宝开始真正理解成人的语言。1岁左右的宝宝听觉已经相当敏锐,并在头脑中存储了大量的词语。这时,宝宝已经能听懂十几个词,如果结合当时的情境以及父母的手势,宝宝是能够理解大量语言的。他还能够执行大人的一些简单指令。比如,你说“跟奶奶再见”,宝宝就会挥挥小手。他在词语和动作之间也建立了稳固的联系,比如,当别人在谈论宝宝说“这孩子会跟奶奶再见了”,宝宝也会挥挥手,这说明他听到并理解了“再见”这个词。
宝宝天生对语言反应敏感,且喜欢妈妈的声音
当你同新生儿讲话的时候,他经常会睁开眼睛盯着你,有时还会发出声音。有研究表明,出生三天的婴儿已经能辨认出母亲的声音,且与陌生的女性的声音相比,更喜欢母亲的声音。
这样和宝宝交流
呼应宝宝的咿呀学语
宝宝吃饱了、睡醒了,感到很舒适的时候,就会活跃起来,发出一些咿咿呀呀的声音,这时,妈妈可以巧妙利用宝宝这些尚未成为语词的发音,促使宝宝建立条件反射。比如,当宝宝高兴地发出“mama”的音节时,妈妈马上面带微笑地出现在宝宝的视野里,并且慢速而清晰地说出:“妈妈,妈妈在这里。”次数多了,就会促使宝宝把自己嘴里发出的“mama”音节和眼前妈妈的笑脸联系起来,“mama”也就渐渐具有了意义。
做抚触时说儿歌
宝宝的言语熏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比如,在给宝宝做抚触时,妈妈可以配合抚触的部位,依次告诉宝宝他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叫什么。宝宝一边享受着抚触,一边听着妈妈柔声细语的儿歌,慢慢就会把名称和部位配对。
随时随地交流
留心看见的、听见的、闻到的、尝到的以及感受到的任何事物,并试着引起宝宝的注意。比如说:“听,狗狗叫了。宝宝,你听见狗狗叫了吗?汪!汪!”然后闭嘴静听,引导宝宝倾听周围的声音。
给宝宝的世界取名
抱着宝宝在房间走,指认周围的物品,比如“这是电视”“这是电灯”等,指着你脸上的部位并告诉宝宝名称。比如,当他注意你时,你可以指着自己的鼻子说“这是妈妈的鼻子”。还可以抱着宝宝,对着镜子,摸着宝宝脸上的部位,告诉他“这是宝宝的鼻子”。不久,宝宝就能指出自己的五官,甚至指出玩具布娃娃的眼睛、鼻子。
边做边解释
把宝宝正在做的、看见的、听见的、闻到的、尝到的以及感觉到的描述给他听。指着屋里的东西并告诉宝宝它们的名字,比如:“这是椅子,宝宝和妈妈坐椅子。”用他的身体和你自己的身体来说明什么是“坐椅子”。给宝宝换尿布的时候,说:“我们要换尿布了。”宝宝哭时说“宝宝饿了,要喝奶了,让妈妈给宝宝冲奶”等。
让宝宝根据指令活动
1岁左右的宝宝已经能够理解许多词语和短句,他们也已经经历了爬行阶段,开始走路。这时,宝宝可以根据指令完成一些简单任务了。比如,让宝宝去拿离他2米
远的玩具,可以说“宝宝,拿小熊”,或说“小熊在哪?拿来给妈妈”。
与宝宝交流时需注意
●跟宝宝说话时,要注视着他。
●跟宝宝说一些只是略微超出宝宝接受能力的词语和简单句子。
●当你跟宝宝说话时,要尽量使用重要的名词。例如,如果你在找宝宝的鞋子,要说“你的鞋在哪儿?”而不是“它在哪儿?”
●使用大的动作和夸张的表情。
●当宝宝发出声音时,你要试着去理解他的意思。你的反应和理解会鼓励宝宝尝试着继续与你交流。例如,当他发出声音并注视着某件物品时,你可以说出在你视线范围内他也许想表达的所有物品,如果你说中了,他会表现出极大的喜悦。
1~3岁在情境里,从听明白到说清楚
小宝宝的表现
宝宝1岁左右,已经开始说简单的字词了,但能听懂的话比能说出的话要多得多。1岁左右的宝宝能够听懂20个左右的词,但能模仿说出的词却只有几个。这个阶段是宝宝语言迅速发展的阶段,宝宝的词汇量在迅速扩大。到3岁左右,大部分宝宝都能顺利说出完整的句子了。
一次一个词
●宝宝可能在1岁左右开始说最早的几个词。
到1岁半时,宝宝大概能够掌握50个以上的词。最初宝宝说出的词以名词为主,词的范围和种类在不断扩大,从爸爸、妈妈逐步扩展到自己的各种玩具、衣服和日常用品,自己的手、脸等身体部位和五官,甚至还有家里的各种物品、窗外的景物等。再后来逐步扩展到动词、代词和形容词。
●一词多用。
宝宝常常用词表示句子,这就是单词句。同一个词在不同时候可能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妈妈”这个词可能表示让妈妈抱,也可能表示要吃某样东西;说“饭饭”,可能是“我要吃饭”,也可能是“他在吃饭”;“鞋”可以表示“那是我的鞋”“我要脱鞋”“我要穿鞋”“他拿了我的鞋子”等。由于一词多义现象,宝宝所说的话有时让我们难以理解。另外,有时宝宝在使用新词的时候,由于他并没有完全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因此往往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现象,也让父母一头雾水。
●用声音代表物品。
这个年龄段,宝宝对物品的称呼往往只根据它的某个具体特点,用声音代表物品是1岁半前的孩子说话的一个明显特点,如把“狗”称为“汪汪”。
●词的外延扩大或缩小。
宝宝说出的词有时会出现词的意思超过了正常范围,例如宝宝说“毛毛”,可能是指所有带毛的动物或用毛皮做的东西。有时宝宝说的词也会出现说的词专指某一个事物。例如,宝宝说“车车”,指的可能是他的婴儿车,而不是所有的交通和运输工具。
说话像在发电报
1岁半以后是宝宝言语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他们说话的积极性很高,词语大量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
1岁半开始,宝宝进入语言发展的双词句阶段。双词句即两个词语组成的句子,如妈妈抱抱、爸爸班班等。宝宝能把两个词语连起来,当作句子用。这些句子都很短,大多在5个字以下,比如“喝果汁”“去哪里”“我的玩具娃娃”“没有床”等。宝宝说话的方式跟电报里使用的语言十分相似,因此叫作“电报句”。
开始说完整句子
到2岁时,他们的词汇量能达到300个左右。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发展,给父母的感觉是“宝宝突然会说话了”。到3岁左右,宝宝学会了使用疑问句,经常问:“这是什么?”他开始表达自己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渴望得到成人积极的回应。
这样和宝宝交流
面对面、简短而清晰地与孩子讲话
家长应多用愉快的口气和表情对孩子说话,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正在做什么事就讲什么,如“吃奶了”“妈妈抱”“洗澡了”等。与孩子说话时,家长应尽量与他保持一样的高度,与孩子面对面地讲话,使他能完全看见你的口型,注意你的发音与口型的变化,这会极大地刺激孩子尽早发音或说话。另外,家长须专心地倾听孩子说话,并鼓励他继续发出声音或表达意愿。家长跟孩子说话时,应放慢速度,话尾可留一段空白时间,让孩子有机会练习说话。
说话时语句要完整
1岁半左右的孩子能说3~4个字的语句了,此时家长对孩子说话时,一定要注意句子完整。比如“宝宝吃饭”不要说成“饭饭”,更不要跟孩子学说“饭饭”。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可以从教“吃饭”“皮球”等单词,逐渐过渡到简单的短语,如“我来了”“吃西瓜”等。家长要用缓慢而清晰的语调重复这些短句。
给宝宝讲故事
宝宝周围的语言环境越丰富,接触到的语言素材越多、质量越高,他自然也就学习得越多越快越好。儿童读物能为宝宝提供丰富的言语学习素材,讲故事是最有效也最简便易行的方式。讲故事的过程中吐字要清晰,避免错误发音,语音语调尽量生动活泼;除了言语的交流,讲故事时父母和孩子目光及肢体的交流对于理解故事的内涵也很重要。
不要强制纠正宝宝的不正确发音
2岁之前的宝宝所说的词和句子不清楚是正常的,等宝宝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他自然会使用正确的语言。强制纠正宝宝的不正确发音,会阻碍父母跟宝宝的正常交流,挫伤宝宝交流的积极性。
扩充宝宝的语言
多给宝宝做正确使用语言的示范,能够提高他对语言和句子结构的理解。例如,宝宝说:“妈妈球。”你可以说:“好,妈妈给你拿球。”父母还可以对宝宝所说的话添加一些信息,例如说:“妈妈给你拿球,球在桌子上。”宝宝能说的词会越来越多,能说的句子也越来越正确、复杂。父母还可以跟宝宝一起玩游戏,观察宝宝正在做的动作并对它进行描述。实际上你是在告诉宝宝他正在做什么,让宝宝能够听见与自己活动相对应的词语。这样当宝宝准备谈论类似的事情时,他就会使用这些词语。
3~6岁开始连贯完整的表达
小宝宝的表现
创造复杂的句子
3岁以后,宝宝的语法和口语表达能力方面都有迅速发展,为入学后学习书面语言打下基础。此时,宝宝不但能够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和要求,而且为了协调行动能够在对话中与人商议、讨论对事物的评价,对别人提出指示等。
会自言自语
4岁左右,宝宝会出现自言自语,比如在游戏中宝宝会自言自语来表达有丰富的情感。再如在遇到困难时,宝宝也会用自言自语表现困惑、怀疑、惊奇等,当找到解决问题办法时,也会用这种言语表示所采取的方法。
这样和宝宝交流
给宝宝一个宽松的语言表达环境
让宝宝乐于表达,要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宝宝在生活中,经常要将自己的各种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言语与他人交流。然而,受生活经验、词汇量和思维特点的影响,常常会出现使用“错误”语言。此时父母应正确对待“错误”,给宝宝以支持、鼓励,相信宝宝会在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中进行自我调整。
同时,和宝宝的沟通要平等,尊重宝宝的感受,让宝宝敢于表达不同的意见,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参与者,而非被动的接受者。
让宝宝描述“我的一天”
当宝宝语言能力提高,父母可以有目的地让宝宝叙述一件事情,比如描述一下他一天都干了些什么?今天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今天都和哪些小朋友一起玩了?孩子说的时候,父母一定要用心听,并适时回应。
和宝宝一起玩游戏
宝宝都是喜欢玩游戏的,宝宝喜欢参加各种假装游戏,特别是主题角色游戏,宝宝在游戏中一块儿商量,确定游戏主题,编排故事情节,分配任务角色等,这都给宝宝提供了言语交往的机会。
同时,在扮演游戏中,宝宝会理解新的词、新的思想以及做事的方式,使他们体验到已进入了一个假想的“卡车”,假想的“飞船”,或成为一名假想的“医生”等。主题角色游戏或者戏剧性游戏不仅有利于宝宝的言语发展,对他们的情绪、社会性和认知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鼓励宝宝大胆创编故事
比如读完故事《亲爱的小鱼》后,就可以引导宝宝创编关于“假如我是小猫”的活动,“如果小鱼带着我的帽子回来了,我就……”
看似简单、有趣的假设,却能给宝宝提供充分想象和讲述的空间,孩子可以把自己美好的心愿、离奇的想法在这一环节中充分发挥,在自我满足的情绪下,大胆地讲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宝宝获得的不仅仅是阅读的快乐,更有语言、思维、交流等多方面能力的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