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少
三年混战,两类公司的恩怨交织
从2010年开始,智能手机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由于智能手机市场准入门槛越来越低,因此越来越多的传统手机厂商、山寨手机厂商都纷纷进入智能手机行业。而从201 1年开始到现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出现了新的生力军,那就是互联网企业。大大小小的互联网企业你追我赶地推出新产品,让“互联网手机”这个概念迅速火爆起来。
如今,人们最先想到的互联网手机一定是小米。2011年小米科技公司高调推出小米手机后,在业界和用户中引起广泛关注。眼见小米这个新人风生水起,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盛大和奇虎360等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入局,形成群雄割据的混战局面。与小米的做法不同,这些互联网巨头大多选择和硬件厂商合作,推出带有自家印记的手机产品。例如,百度联合戴尔推出了Streak Pro D43百度易手机、腾讯联合天宇推出了W808“iQQ”手机、360联合华为推出了华为闪耀特供机。当然,也有选择直接做硬件的,如盛大推出的Bambook Phone手机。除了这些互联网巨头的产品,也不乏锤子手机、TP-Link手机、美图手机、爱奇艺100+手机、小辣椒手机与大可乐手机等一大批知名度稍低的互联网手机,整个行业热闹无比。
一时之间,“互联网手机”成为业界被讨论最多的热词,几乎每一位互联网领袖被媒体记者包围时都免不了“是否要做手机”的追问。面对互联网企业的猛烈攻势,传统手机厂商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也纷纷转型做互联网手机。“中华酷联”先后推出了努比亚(中兴)、荣耀(华为)、大神(酷派)和乐檬(联想)等互联网手机子品牌,金立也推出了IUNI,OPPO前副总经理刘作虎创业推出了一加手机,加上步步高旗下vivo手机等,让人眼花缭乱。
雷军将小米手机作为自己创业做的最后一件事,其他公司的掌舵者也并非庸人,为何要一窝蜂地做互联网手机呢?其实很好解答,互联网公司通过自己做手机,不仅可以摆脱苹果、谷歌及微软的控制,还能实现移动入口的抢滩登陆。有利益就有逐利者,有逐利者就免不了纷争,何况逐利者的数量还很多。三年多以来,各大企业之间打过的口水仗、上演过的闹剧数不胜数,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自家手机的市场份额。
遗憾的是,互联网手机大多带有强烈的投机色彩,风风火火的背后是难以掩饰的通病——早期的互联网手机往往因为赶工期而粗制滥造,产品质量低下。虽然互联网手机的价格看起来略有优势,但太过功利性,也有期货的性质,备受用户诟病。因此互联网手机虽然表面上红火,但其实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量并不高。
面对互联网手机的种种窘境,深圳百分之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国祥曾在2012年全球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终端峰会上提出“互联网手机2.0”的概念。他指责互联网手机“不接地气”,并认为“现有所谓的互联网企业做手机,过分依靠微博、论坛和电商,忽略了终端的消费者洞察和互动,更多的只是空中楼阁。”
喧嚣落尽,差异化是竞争的关键
纵观众多互联网手机,核心配置和代工厂商基本类似,市场营销大打价格战,玩互联网思维,但这样的玩法却让互联网手机再次陷入2G时代曾遭遇过的同质化危机。市场中清一色的处理器,定制程度有限的Android系统已经让互联网手机市场深深陷入了同质化竞争的困境。而同质化倾向使得互联网手机的竞争只能靠低价进一步开展。整体来说,“降价”与“干元机”是2014年互联网手机市场的关键词,品牌价值在此过程中越战越低。
继2014年9月轰动性地推出售价1799元的MX4手机后,魅族又于12月23日发布了针对干元智能机的新子品牌魅蓝,并推出起价999元的魅蓝Note手机。有意思的是,魅族在魅蓝官方微博上放出的宣传海报暗藏玄机,五副海报组成了“卡慢丑小米造”的藏尾诗,矛头直指魅族一直以来的老冤家小米。在魅蓝发布会后,小米并没有回应,反倒是百度投资的100+手机如法炮制,也在微博上放出五张海报,并表示“999不够刺激”。显然,100+手机要在性能和价格上同时向魅蓝发起挑战,价格战依然是互联网手机的主旋律。此外就在同一天,华硕也在苏宁易购预售799元的飞马智能手机,仅一天时间预约量就已经突破15万台。可见,又出现一位颇具潜力的竞争者跳进了互联网手机这片冰火交织的市场。
事实上,魅族并不是第一个推出子品牌的公司。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国内智能手机行业就掀起了一股创立新品牌的浪潮,许多传统手机大佬纷纷选择创建子品牌或成立独立运营的新品牌,全力开拓渠道。2014年10月,联想宣布将成立一家全新的子公司,基于互联网的模式推出互联网终端,新公司于2015年4月1日正式开始运营,届时将拥有独立的公司名称及全新的子品牌;之前,酷派也推出了旗下第二个子品牌IVVI,摒弃了互联网思维,重新回归线下渠道。显而易见,酷派推出IVVI的目的在于建立品牌价值,扭转多年来低调老成的品牌形象,走差异化竞争之路。这种不盲从互联网思维的做法值得肯定,但把未来全部押在这根救命稻草上也是不明智的。毕竟,如果产品本身没有太大的革新,建立再多的新品牌也无济于事。
写在最后
互联网手机在经历了2014年的乱象之后,势必要回到品牌战略和差异化竞争的轨道。目前,已有不少手机厂商开始向品牌战略转型。可以预见的是,2015年将成为国产手机品牌战元年,一场波及整个国产智能手机行业的品牌改革浪潮已经初露端倪。但无论如何,互联网手机厂商们都要时刻铭记: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之下,只有通过软件、硬件、体验功能与外观设计的全面整合,给用户带来独特美妙的体验,才可以避免陷入机型同质化和价格搏出位的泥沼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