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萍 杜文鑫 唐丽萍 王宏伟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大,随之而来的马铃薯晚疫病也有愈演愈烈之势,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生产优质高产马铃薯,满足市场需求,减少对人体和牲畜的危害,笔者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对策选择进行分析。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 发病原因 防治对策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作物。因为其经济价值较高、营养丰富,被全世界各国广泛种植,我国更是成为世界第一大马铃薯出产国。我国马铃薯主要分布在西南、华北、西北、东北、华中、华东等地区。统计显示2007年我国马铃薯栽培面积已超过520万公顷,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4。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一种流行性毁灭性病害,在世界范围普遍发生,一般造成马铃薯减产20%~70%,重者可绝收。马铃薯最早起源于墨西哥,19世纪传入欧洲大陆。1830年在德国首先发现马铃薯晚疫病,随后在比利时、荷兰、丹麦、芬兰、法国、意大利、英格兰、苏格兰等国均有发生,给马铃薯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1950年我国许多地区爆发马铃薯晚疫病,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引进抗病品种,晚疫病一度得到控制,但八十年代起晚疫病的发病频率和流行程度逐渐加重。目前晚疫病已经成为限制马铃薯生产的第一大障碍。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原因及对策选择。
1 主要原因
1.1 生物原因
1.1.1 品种抗病性差:我国引进或育成的大多是垂直抗病性品种,抗病性容易因生理小种的变化而丧失,R基因不能提供持久抗性,也不能对非R基因的利用起作用。例如被广泛使用的克新1号、彩色薯等品种发病率高,程度重,减产损失大。
1.1.2 种薯带菌:种薯选用不严,带菌的块茎是病害的初侵染源。据调查,在东北、华北、西北夏播马铃薯主产区,55%以上的种薯为感病种。
1.1.3 土壤带菌:土壤中带有导致马铃薯晚疫病的真菌,例如番茄晚疫病菌同样可侵染马铃薯,马铃薯与番茄连作、套作以及重茬都可能导致病菌的积累和传播,可增加晚疫病的发生或加重发病程度。
1.1.4 气候因素:温度和湿度是决定侵染的重要条件。白天温度达22℃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5%,夜间温度达10~13℃,晚疫病即可发生。所以空气潮湿、温暖多雾、阴雨天多的气候条件下极易发病,流行趋势快。
1.2 社会原因
1.2.1 病害通过社会网络传播:如未经处理,工作人员、务农工具都可能携带导致马铃薯晚疫病的真菌进入田间,由此侵染。
1.2.2 不良的耕作习惯:由于传统耕作习惯的影响,多数地方的农民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病症和危害认识不足,存有侥幸心理,加上药剂防治成本稍高(喷洒常规农药1亩次需花费12元左右,一般每亩需要喷洒2次),考虑到生计需求,农民不舍得投资,尤其边远山区水的调运也相对困难,所以防控不力。
2 对策选择
2.1 针对生物原因防治对策
2.1.1 培育高抗品种:栽培抗病品种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有效措施。马铃薯不同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能力有很大差异,由于垂直性品种的抗病性容易丧失,所以当前选育抗病品种时多趋于水平抗病性育种,并且目前水平抗性育种的发展形势喜人,在确定育种目标时,应考虑当地地域性生理小种的特点,选择培育出适应地区性的抗病品种。
2.1.2 种薯脱毒:尽量选用当年调运的优质脱毒种薯,因为脱毒种薯经过严格的茎尖脱毒、组织快繁、扦插育苗等技术环节,能有效防止种薯带菌,切断初侵染源,能极大的降低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几率,优质脱毒种薯的选用对马铃薯防病增产具有明显作用,大力推广脱毒种薯应成为今后农技推广工作的重点。
2.1.3 田间消毒:建立无病留种地,可以极大的减少初侵染源,从而有效防止晚疫病的发生。留种地应采取严格的措施进行防治,留种地与大田相隔距离4.5千米以上,以减少病原菌传播的机会,严格执行单收、单藏、留种。使用合理的化学药剂进行田间消毒。
2.1.4 三年轮作:其它植物晚疫病如番茄、茄子也可侵染马铃薯,所以要避免马铃薯与番茄、茄子等茄科作物连作、临作和重茬,避免病菌的积累和传播。大力推广起垄播种、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措施,降低田间湿度;推行三年轮作换茬。
2.2 针对社会原因防治对策
2.2.1 联合行动,加强培训:广泛开展植保实用知识培训,把病害的识别、危害和综合防控技术宣传到马铃薯产区的每一个农民。
2.2.2 强化病害监测预警:健全病害监测预警体系,推广数字化监测预警技术,全面掌握病害动态,一旦气候条件适宜,及时指导农民喷施保护性药剂,严防病害发生。及早开展病害防治,田间一旦出现中心病株,立即作拔除深埋处理,并喷施治疗性药剂,预防病害流行。
参考文献
[1] 纪实刚.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J].上海农业科技,2007,(05):10-13.
[2] 韩雪.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0,(12):22-24.
[3] 王春荣.黑龙江马铃薯晚疫病将偏重发生[J].农药市场信息,2011(21):33-35.
[4] 郭俊峰.浅谈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治理[J].现代农业,2011,(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