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职教体系的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研究与实践

2015-04-29 21:38贺星岳
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21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探索

摘 要 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是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三大园区建设为平台,进行了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的理念探索、机制探索、实践探索,构建“学园城一体化”的产教融合实践平台,把职业教育融入产业,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现代职教体系;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探索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21-0061-04

一、新常态下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的理念探索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面对新常态,需要反思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以新思维探索新实践,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将产教结合与校企合作归结为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她在《切实加强产教结合,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一文中指出:“要实现教育与产业的结合,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要把职业教育融入产业的背景下,这样才能办好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1]“实行产教结合是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的新机制;要组织行业组建指导机构,建立产教协作新机制;专业体系要适应产业体系,明确产教对接新机制。”

职业教育产教结合始于学者福斯特(Philip J. Foster)的“产学合作”办学形式,福斯特的观点体现了“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院校、专家学者对于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理论共识”[2]。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美国等在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保障、实施与运行机制和实践模式,如“双元制”“合作教育”“产学合作”及“三明治”等。产教结合在我国的探索也可以追索到近代的实业教育,其后是建国初期的“半工半读”,再到如今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并形成了多种有效的模式,如“专业教学+校内示范基地、骨干专业+校办企业、校内学习+定点企业实习、学校+公司+用户、校企结合,联合办学、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直接结合”[3]等产教一体化或产教融合模式,产教结合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在我国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充分体现出现代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既是一种职业教育的方法,也是实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实践平台,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有机地将教学与平台、理与实、方法与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有效破解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两张皮”的瓶颈。由于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是一个主体多元化联合平台,受到学校内外多种因素的制约,在现代职教体系的实践中需要契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突出区域特色、院校特色,使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校企协同,构建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融合,这一举措是以组织方式使“产和教”、学校和企业集合为一个共同体,强化教育、学习、实训相融合,创新顶岗实习形式,有力地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当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缺少的不是资金、不是合作的对象,所缺的是长效机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只有从政府主导的‘向度、高职教育的‘高度、协同育人的‘深度、社会服务的‘宽度等方面系统地架构和探索[4],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二、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机制探索

校企一体化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各利益相关者长期博弈、合力推动的结果,政府、学校、行业企业是校企合作中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他们以市场为契约,以利益共赢为目标组成利益关联共同体,通过人才培养这条纽带,实现各自的利益需求。地处浙江温州的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秉承温州人的市场意识精神,在办学实践中探索出具有“浙工贸”特色的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探索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的长效机制与教学规律,构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生态链。学校利用自有资源,建立浙江创意园、温州市知识产权服务园、国际服务外包园,三大园区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园区建设于一体,在引领区域产业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的机制探索

校企一体化是高职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是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探求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之间相融互化、互利共赢的结合因子,通过机制构建维系、保障彼此的利益。校企就本体而言是独立与分离的两个组织概念,由于其内在的某些关联与利益共性的诉求,使其具备了超越形态的相互深度融合,而具有了“一体化”的某种需要。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是校企深度的结合,学校与行业企业是两个独立的主体,但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同的价值诉求与某些利益关联,通过合作、共建等多种形式,能够构建实现共同需要的平台或载体,使学校与企业通过这些平台可以获得各自的利益,实现互利共赢。作为教育主体,学校可以借此创新教学方式,使教学性生产与生产性教学找到实践的具体形式,即校企一体化模式,这是我们所探索的产教融合的基本的初步的形态。

通过一体化构建使学校主体的“教”与企业主体的“产”相互融合,这种融合需要各参与主体发出内在的主动性,这种主动性以利益追求为驱动,以契约为纽带,以共有平台为依托,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因此,学校从参与主体的内在融合出发,构建“政产学研市”即政府、企业(产业)、学校、科研、市场“五位一体”联动的办学机制,使五个主体间资源共享、利益共赢、责任共担,并以契约为纽带使机制运行具有市场特征和生命力,从而确保校企一体化“产教”的深度融合[5]。

(二)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教育流程探索

高职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教育流程,是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表现与应用,是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所构建的教学性生产和生产性教学具体结合的实现形式,是校企在教育中具体合作的运行机制。校企一体化教育流程只是高职教育流程中的一个层面,其重点是针对校企关系的合作;“流程”的关注点和切入点是教育主导,而非生产主导,以确保利益双赢。通过建构高职校企一体化教育流程的基本范式,从高职与企业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着手研究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的教学规律。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校企一体化教育流程以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改革研究为切入口,打通“教学性生产流程”与“生产性教学流程”的“链系统”,“探索教学与生产一体化,企业(行业)全面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校企协同育人的规律。进而形成校企一体化的办学模式、产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做一体化的学习模式,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实现毕业证、职业资格证、顶岗工作实习证‘三证并举,形成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三三制模式,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6]。

(三)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的质量保障及评价体系

为进一步保障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有效运行,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学园城”一体化的新平台。这是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质量保障的前提,其着力点是以学园城一体化的新平台为依托,着眼社会发展及其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建设、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在此基础上,构建多主体评价体系。基于多主体合作的特殊性,探索社会需求、政府主导下的合作满意度评价体系,行业企业利益多赢的合作发展度评价体系,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校企一体化评价体系涉及四个方面:学校、学生、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形成四个一级评价指标:学校(教学、管理)、学生(学习、成长)、社会(行业企业、家长等)、教育主管部门(投入产出、效益)。评价指标以教学评价为核心,突出“教学性”与“生产性”两大特性,并依此确定各自评价的关键要素。其中,校企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采用多元评价法,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和企业师傅,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合成评价系统。

三、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模式的实践探索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高校体制机制创新的改革自觉性、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实践自主性,搭建了“学园城一体化”实践平台,通过园区化人才培养、园区化创业实践、园区化社会服务,使教学、生产、技术资源、课程、师资、校企利益等要素能够协调有效地调配,育人与生产有机地结合,实现“产”与“教”在过程上深度融合,进而“探索课程范式项目化、课程组织多样化、课程实践生产化、课程成果产品化的‘一体化课程[7]”,把职业教育融入产业,从而在根本上改变校企合作“两张皮”的状态,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构建“学园城一体化”的产教融合实践平台

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实践平台建设始于学校发挥高校人力、智力、技术、文化等资源服务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理念。2009年以来,在温州市中心城区先后建成浙江创意园、温州知识产权服务园、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园三大园区,以此为基础,形成了资源的集聚效应。学校将园区资源、城市社会资源进行聚合,反哺学校教学需要。学校协同“学园城”各方主体,借用生态系统论理论,以教学性生产和生产性教学为核心,以校企共赢为目的,以资源共享为平台,实现生产与教学两个系统的融合,即“产”与“教”的一体化,构建“学园城一体化”的产教融合实践模式,使理念创新转化为实践创新。

浙江创意园的建设有力传递了政府引导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意向,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新兴创意产业集群,教育与市场的隔膜被穿透,学校与企业的壁垒被打破,多方共赢的效应突显。2013年园区成为温州市唯一的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2014年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又落户该园。创意园真正成为助推学校内涵发展的“发动机”。学校推出以园区化校企一体教育教学改革为主题的教改创新项目,内容涉及园区化校企一体实训基地共建共管、园区化校企一体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价及园区化校企一体运行体制机制的创新研究等。在园区发展的基础上,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传媒大学合作,创办了温州文化创意学院,培养本土文化创意人才。学校鼓励二级学院在园区建立自己的实训中心,要求不仅在园区开展实践教学,并且在园区开辟教学区块,将部分相关的理论教学放在这里进行;同时园区还为教师研发、学生创业提供便利,使学生专业能力得到真刀真枪的锻炼。

温州市知识产权服务园是温州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重点支撑项目,也是国家级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现在已经成为专利、版权、商标等服务项目的“一站式”平台。学校以知识产权服务园为载体,开展高职知识产权教育,发挥园区入驻企业在师资、案例教学、就业等方面无缝对接优势,实现产教融合无障碍落实,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及就业质量。在知识产权服务园基础上,2013年建立了温州知识产权学院,培养专业的知识产权应用型人才。

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园是以温州电子信息研究院为核心的省级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2013年培养服务外包人才规模经国家商务部核定位居浙江省前列。学校以此为平台,引导温州企业实现经济产业从制造外包向软件、服务外包的转型升级和战略调整。发挥温州电子信息研究院的资源和实力,组建创业工作室模式,其中致远工作室还申请成立了师生创业公司,以工作室+公司的方式推进教育创新。

(二)学园城一体化的实践路径

作为教学实践的载体,学校创建的“三大园区”已经形成园区化教育教学平台、园区化社会服务平台、园区化创新创业平台。学校按照现代产业尤其高新产业发展的需要,创新设计“高教+科技+创意”的现代服务业形态,使现代产业与高等教育相融合,基本形成了“学园城一体化”产教融合实践路径。学校“学园城一体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表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是复杂的社会性问题。多主体下的协同育人,需要协同的体制机制保障,需要协同的利益分配,更需要协同的价值认同。

路径一:开放式的高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在现代科学技术广泛普及、学科边际日益模糊、跨领域工程近乎常态的社会背景下,高职教育的改革决不是孤立的,它必定是国家总体改革的一部分。“学园城一体化”改革是学校以其创业型高校的实践探索为基础,释义高职领域综合改革理念:即学校以协同育人为中心,园区以集聚资源为优势,城市以和谐发展为共识,政产学研资源共享、利益共赢、责任共担,协同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路径二:互动式的市场配置资源有效整合机制。教育与经济相关,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更为紧密。只有遵循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规律,高职教育改革才会取得成功。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提升,不仅表现在新型劳动力培养质量提高,还表现在富集的高校人力、智力、技术、文化等资源服务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提升。“学园城一体化”正是从经济体制改革的主旋律中思考、探索市场配置高职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机制。

路径三:协同式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路径创新。教育作为现代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高等院校以其创新力、文化力成为现代都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引擎,推动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实力。近年来,学校发挥创业型高校的机制活力,积极整合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协同政府和社会力量,以知识资本、技术资本和物质资本相融合,组建了多家集教育与生产为一体的法人实体,并以园区为平台促进创业型人才培养、创业型经济发展、创业型城市建设的协同推进,走出了一条协同创新、联动发展的特色路径。

(三)成效

浙江创意园将社会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与人才培养有机融合,实现园区、产业、教育一体化探索。学校工业设计、动漫设计、广告与包装设计、鞋类设计与工艺等6个设计类专业入驻,带动专业建设,同时为学生进行创意类产业创业提供便利和优惠条件,以真实的产业集聚区影响和鼓励学生创业团队入驻,构建创业型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市场主体。毕业生中先后有7支创业团队入驻浙江创意园,共有340人参与创业实践。入园企业每年接纳相关专业教师进行为期6个月的实践,目前共接纳了127人次到园区企业实践,提升了教师专业实践技能。浙江创意园还鼓励各专业在园区建立工作室,动漫工作室以动漫和广告设计专业师生为团队,与温州动漫网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融产业经营与教、学、研于一体。有效地构建了教师实践、学生实习、竞赛辅导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易的设计”工作室融合工业设计、鞋类设计与工艺、艺术设计、眼镜设计与工艺四个专业资源,对外开展产品设计、手板制作,还有学生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开展独立的创业历程。学校面向社会、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培训,服务园被温州市知识产权局授予“温州市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基地”称号。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参 考 文 献

[1]鲁昕.切实加强产教结合,深入推进校企合作[J].职业技术教育,2011(4):54-56.

[2]马铮.德、日、澳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1下):20-23.

[3]蒋国平.高等职业教育建立产教结合新机制和办学模式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5(1):150-154.

[4][7]邱开金.产教如何才能水乳交融[N].中国教育报,2014-3-3(7).

[5][6]陈衍.贺星岳:建构校企一体化高职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14(8):60-61.

Research on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nd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He Xingyue

Abstract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deepen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  How to explor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development pattern in the New Normal?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provided by Zhejiang Industry &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is worthy of study and reference. Constructing the three major zones as a platform, through building the practice mode o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of college-city-zone integration ,  Zhejiang Industry &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has carried on the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concept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school enterprise integration, system and mechanism, and practice mode, and  has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Key words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exploration

Author  He Xingyue, president of Zhejiang Industry and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Wenzhou  325003)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探索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