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磊
摘要以龙岩石锣鼓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为例,对湿地公园的植物选择、不同类型植物景观设计、不同分区植物景观设计进行探讨,结合当地的人文内涵以及历史文脉等,旨在营造出具有人文特色、地域特色的湿地公园景观。
关键词石锣鼓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湿地植物
中图分类号S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9-171-03
湿地公园是指拥有一定的规模和范围,以湿地景观为主体,以湿地生态系统为核心,兼顾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展示、科普宣教和湿地合理利用示范,蕴涵一定的文化或美学价值,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可供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并需要特殊保护和管理的湿地区域。湿地公园既不同于自然保护区,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公园,它是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是湿地与公园的复合体。湿地公园除了要具备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维护湿地公园生态服务、湿地生态过程的功能,还应具有较强的观赏功能。湿地公园现已成为我国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重要模式,是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实现湿地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植物是湿地公园最重要的要素,是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最能体现生命活力和乡土气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植物景观设计在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是指从植物生态功能出发,按照植物的不同生态习性和湿地公园的特殊环境,根据园林艺术构图原理,创造出多种配置模式的植物群落,并将其构建成稳定性强、生态系统多样和具有丰富多彩的自然美的植物景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有利于维护和提升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改善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湿地公园的植物根据生活习性和生态特征分为水生植物、湿地植物和陆生植物3种,水生植物分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3种。水生植物和湿地植物是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湿地植物景观营造和湿地生态效益的发挥中起着其他陆生植物无可替代的作用。
1研究区概况
石锣鼓湿地公园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龙津河畔,新区滨河一期对岸,东临曹溪路,西至新罗区法院,北侧为电力公司宿舍居民楼,南临规划中的石锣鼓路和莲南路,交通便捷。石锣鼓湿地公园是在石锣鼓传说的文化背景下,恢复锣鼓湖,以湿地展示、湿地保护为核心,以科普教育、滨水休闲为主要功能的第一个龙岩中心城区小型湿地公园,包括15.17 hm2的河道保护区域,其中水域面积占51.8%。
石锣鼓湿地公园位于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度带,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8~20 ℃;雨量充沛,平均降水量在1 031~1 369 mm;日照时数在1 804~2 060 h;无霜期长,全年无霜期达300 d以上,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因此该地区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据统计,石锣鼓湿地公园有152种,隶属于65科。蕨类植物1种,隶属1科1属,其中以禾本科、百合科、桑科为优势科。在水生植物中,沉水植物1种,为狐尾藻;浮水植物1种,为睡莲;挺水植物14种,包括再力花、鸢尾、梭鱼草和荷花等。
2不同类型湿地植物景观设计
石锣鼓湿地公园在植物选择上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当引种外来树种,增加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植物群落层次和结构。石锣鼓湿地公园植物景观根据不同的湿地环境分为水生植物景观、岸线湿地植物景观、湿地陆生植物景观、乡土花境植物景观和观赏草植物景观。
2.1水生植物景观
2.1.1水生植物种类选择。
水生植物首先应选择适應力、净化能力强,且容易管理,能形成优美景观的水生植物。石锣鼓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充分发挥水生植物的形状、色彩、线条等自然美和观赏价值高的优点,近自然地模拟植物群落,科学合理地根据水域的大小、深浅、形状营造植物景观。沉水植物由于大部分植株沉于水中,可以营造宁静、神秘的景观效果,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以观赏草为主。但石锣鼓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沉水植物只有狐尾藻一种,种类单一,应丰富植物种类。浮水植物植株的叶子和花朵浮于水面上,使水面的色彩丰富,达到美化水面的效果。石锣鼓公园在水域面积比较大的地方适当点缀睡莲或荷花,丰富植物景观层次,增添水面的色彩(图1)。挺水植物适宜种植于水体的各种位置,并且植株高大,类型多样,花色鲜艳,是湿地公园水体中应用最广的植物。石锣鼓湿地公园挺水植物有荷花、鸢尾、再力花、美人蕉、梭鱼草、花叶芦竹、旱伞草、菖蒲等。
2.1.2模拟近自然植物群落种植。
水生植物的景观设计是根据不同高度、不同花期、不同色彩的水生植物,通过点缀、散植、群植等配置手法在水岸边模拟近自然植物群落进行种植,展现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的静态美,实现水生植物的合理配置。石锣鼓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的主要组团有:梭鱼草、美人蕉、花叶芦竹、蒲苇组团;美人蕉、慈姑、再力花组团;菖蒲、梭鱼草、花叶芦竹组团;慈姑、美人蕉、金鱼草、荷花、再力花组团;芦苇、梭鱼草、美人蕉组团;旱伞草、金鱼藻、梭鱼草组团等(图2)。
2.1.3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依据不同的环境和水面景观效果合理地种植水生植物,使它们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水生植物在种植设计上不宜种植过密,否则会影响景观效果。因此,邻水的桥下,亭子和水榭附近一般不宜种植水生植物,应留出适当的水面空间,以便观察水中优美构筑物的倒影,使植物、水面景色和周围构筑物形成特色和优美的湿地景观环境(图3)。
2.2岸线湿地植物景观
岸线湿地植物是指湿地水际岸边的植物和生态交错带的部分水生植物,包括陆地上的乔、灌、草、花木。岸线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在城市湿地公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陆地和水面的过渡,既能增强水体植物景观的立体效果,又能柔化和美化水岸线的边界。此类植物种类丰富,利用不同的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进行合理配置,营造出陆地和水面自然过渡的植物景观,以及具有自然野趣的独特湿地景观(图4)。
2.2.1水较深区域。
水较深区域考虑到游人的安全性,不适宜使游人亲近水面。石锣鼓湿地公园种植挺水植物进行护岸,并选择耐水湿的垂柳、红叶乌桕、木芙蓉、碧桃等湿生乔木相结合,采用自然式种植,形成过渡自然的岸线湿地植物景观,并设置些亲水平台,使游人欣赏到美丽的水面和植物景观(图5)。
2.2.2水较浅区域。
从岸边道路到水面高缓坡,可采用疏林草地的自然种植形式,延伸到水域中和水生植物形成和谐的植物景观。石锣鼓湿地公园植物种植以多种水生植物群落混植为主,适当进行单种种植,营造出丰富的植物群落景观(图6)。
2.2.3岸边植物景观。石锣鼓湿地公园主要是自然式土岸为主,辅以石岸,选用耐水湿的植物来护岸。在岸边植物景观设计时选用鸡冠刺桐、鸡蛋花、秋枫、垂柳等乔木,并配以幌伞枫、鸡爪槭、鹅掌柴、三角梅等灌木,地被层选用杜鹃、艳山姜、肾蕨、蜘蛛兰等,水际岸边配以鸢尾、美人蕉、梭鱼草、再力花等水生植物,形成丰富多样的水岸立面,同时也丰富了水面的景观,形成动人的倒影。
2.3湿地陆生植物景观
湿地陆生植物种类相对于所能选择的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种类较为丰富,以乔木、灌木、地被、草的合理搭配营造出稳定的植物群落,形成自然、优美、丰富的自然植物景观。石锣鼓湿地公园陆生植物景观主要以乡土树种为基本骨架,包括红榕、樟树、天竺桂、重阳木、小叶榄仁、盆架子等树种,采用多层次的配置方法,形成高低起伏的林冠线和丰富的林缘线。
2.4花境景觀花境在植物景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丰富植物景观空间层次和色彩,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它主要以花灌木、宿根草本为主,在边缘呈带状自然式种植。花境景观不仅可以展现植株的个体美,而且可以展现植物群体美。石锣鼓湿地公园在公园入口处、林下或者水系边缘选择时令花卉、多年生花卉或水系边缘营造出花境景观。石锣鼓湿地公园主要的花境景观有美人蕉、三角梅、翠芦莉、金鸡菊、黄金菊、葱兰、鸢尾、扶桑、丰花月季、梭鱼草等,营造出色彩丰富的植物景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形成湿地公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图7)。
2.5观赏草景观
随着野趣园林风格的流行,回归自然意识的转变和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观赏草景观作为特殊观赏价值的类群,具有自然优雅、柔软飘逸、朴实刚强的特点,受到景观设计师的青睐,也成为城市湿地公园表现自然、野趣的重要手段之一。观赏草对生长环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并且养护管理简单。更为奇妙的是,观赏草轻盈的摆动和轻柔的声响使湿地公园充满生机,这是其他任何植物都无法比拟的。石锣鼓湿地公园根据环境的特点,有的与多年生开花植物相结合,给花境增添丰富的动感、质感及声音,使整个花境的过渡更加自然,联系更紧密。有的在岩石配置观赏草植物,观赏草柔软纤细的叶子与坚硬无比的岩石在质地上形成明显的对比,显得野趣十足(图8)。有的配置在驳岸周围,柔软纤细的叶子可以打破驳岸枯燥、僵硬的线条,使周围景物和水体相协调。
3分区植物景观设计
石锣鼓公园根据不同的用地性质、不同的重点和保护程度,对植物进行分区规划设计。石锣鼓湿地公园将植物景观分为4个区,并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进行植物景观设计。
3.1湿地净化区该区是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重点,以湿地展示、湿地保护为主,水生植物丰富,湖中筑岛,形成湖、溪相结合的公园湿地植物景观。植物以水生植物、湿生植物、陆生植物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营造。
主要植物选择:鸡蛋花、红千层、小叶榄仁、黄花槐、垂柳、秋枫、扶桑、水杉、红榕、四季桂、鸡冠刺桐、碧桃、红叶乌桕、幌伞枫、黄槿、蜀葵、羊蹄甲、大叶伞、三角梅、芭蕉、海桐、花叶良姜、蜘蛛兰、朱焦、红花檵木、杜鹃、黄心梅、狼尾草、花叶芦竹、芦竹、蒲苇、旱伞草、梭鱼草、荷花、睡莲、再力花、水生美人焦、花叶芒、菖蒲等。
3.2湿地科普区该区以龙岩居民建筑风格为主,植物景观设计主要考虑与建筑以及龙岩石锣鼓湿地公园周围环境相协调,生硬的建筑轮廓通过植物在周围环绕得以软化,植物柔软的枝条与规则的建筑形体相互衬托。
主要植物选择:美丽异木棉、紫薇、红榕、芭蕉、樟树、凤尾竹、鸡蛋花、红叶乌桕、三角梅、羊蹄甲、蜘蛛兰、朱焦、翠芦莉、黄婵、扶桑、狼尾草等。
3.3滨水休闲区该区以观景、休闲健身为主,继承和发展石锣鼓传说,种植自然草地,并配以乔木、灌木、地被,形成丰富的植物景观空间。
主要植物选择:紫薇、杨梅、樟树、秋枫、福建山樱花、幌伞枫、鸡冠刺桐、黄花槐、花叶榕、四季桂、琴叶珊瑚、观音竹、凤尾竹、扶桑、红花檵木、红背桂、栀子、三角梅、黄心梅、九里香、麦冬、丝兰等。
3.4湿地缓冲区位于公园的外围,位于公路旁边,以乔木为主,起到隔离尘嚣的作用,营造观赏花灌木、地被的稳定植物群落。
主要植物选择:秋枫、高山榕、银杏、樟树、鸡冠刺桐、橡皮榕、杨梅、紫薇、红叶乌桕、观音竹、幌伞枫、芭蕉、竹柏、大叶伞、黄槿、扶桑、木槿、红花檵木、苏铁、蜘蛛兰、花叶良姜、龙船花、巴西野牡丹、希美丽、红背桂、毛杜鹃、千年木、丝兰、沿阶草等。
4结论
以龙岩石锣鼓公园湿地公园为例,对湿地公园植物景观
的植物种类、不同类型的湿地植物景观设计、不同分区的植物景观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依据石锣鼓湿地公园的特点和生态环境,遵循生态学原理,以近自然的植物景观设计手法,并充分与石锣鼓湿地公园的文化相融合,营造极具地域特色的湿地公园植物景观,展示出湿地公园的景观品质。
参考文献
[1]
李文英.我国湿地公园建设管理现状与展望[J].中国城市林业,2010,8(3):50-52.
[2] 黄成才,杨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4,23(3):26-29.
[3] 刘碧云.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框架探讨[J].林业勘察设计,2010(1):126-129.
[4] 周恺,孟祥江.重庆迎风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2):668.
[5] 周厚高.水体植物景观[M].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6] 兰茜J·奥德诺.观赏草及其景观配置[M].刘建秀,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