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出生,黑龙江克山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黑龙江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美术学博士。
《艺术沙龙》:您怎样评价“70后”“80后”画家的艺术创作?
黄红涛:不能说评价吧,其实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又都有每一代人的时代烙印,所以每一代人的艺术创作实际都和时代背景是紧密相连的。
《艺术沙龙》:您觉得“新水墨”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吗?如何看待“新水墨”的发展?
黄红涛:主流与非主流是一个不断交替的过程,同一样事物看得多了也就腻了,但我相信一句话:流行的不一定经典,经典的永远流行。“新水墨”其实也是相对于“传统水墨”的一个求变的过程,“新水墨”留下来的也会成为新的传统,我觉得看一门艺术的发展过程,它应该是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的,而不是单纯地分析画面。“新水墨”怎样发展,要看社会怎样发展。
《艺术沙龙》:怎样理解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关于时代性,您有什么看法?
黄红涛:似乎一提到中国画,就要提到传承与创新,展览和研讨会也把传承与创新当成了不变的主题,似乎除了传承与创新,中国画就无话可说了。中国画究竟是技术还是艺术?如果是艺术,那就多在人文关怀上下功夫,不要整天地临摹古人或是创造新奇。绘画是一种情感认知的主观表达,不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更不是生儿育女的传宗接代,要回归到绘画的本质上来。
《艺术沙龙》:老一代批评家和青年一代批评家谁对您的影响更大?
黄红涛:说实在话,他们对我的影响都不大。首先绘画的灵感不是从批评家那里得来的,而是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敬畏。在绘画上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自己而非别人。
《艺术沙龙》:您更在意市场认可还是学术认可?
黄红涛:都在意又都不在意。绘画首先是满足自己,其次才是满足他人与满足社会。市场和学术本应该是同步的,学术价值高的应该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同样没有什么学术价值,它的市场价值也会相应地较低。市场是要从纵向与横向两个角度去说的,也就是一个是高度,一个是广度。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作品可以有很高的市场价值,但不一定会有广泛的市场认知,同样没什么学术价值的作品不会有较高的市场价值,但却可以有较广的市场认知。其实也就是奢侈品与普通商品的区别。
《艺术沙龙》:您怎样看待学生比老师的画价高?
黄红涛:画价是市场行为而非师徒行为。
《艺术沙龙》:媒体宣传对您有意义吗?您觉得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哪种媒体更适合展示您的作品?
黄红涛:媒体宣传当然有意义,艺术家创作出作品谁也不想只是放家里自娱自乐,都想让更多的人看到,进而找到更多认同感。不管是什么形式的媒体,我觉得都有它的意义,都是展示作品的窗口与舞台。
《艺术沙龙》:您订阅期刊吗?近期关注的报刊有哪些?
黄红涛:还真不好意思。原来期刊火爆的时候没钱订,现在条件好了,期刊看的人又少了,所以现在更多的是通过网络来关注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对报刊关注得很少。
《艺术沙龙》:您认为互联网对自己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黄红涛:了解世界更方便及时了。
《艺术沙龙》:您经常在网上购物吗?有作品在网络上成交吗?
黄红涛:很少网上购物。作品都是交给画廊的,至于他们是不是放到网上我就不知道了。
《艺术沙龙》:相比随时可被删除的电子邮件、140字的微博、符号化的短信,手书信件在当下已具有了别样的意义。如今,您还会提笔写信吗?
黄红涛:很少写,但很想写。
《艺术沙龙》:您有拖延症吗?日常生活中您如何管理时间、提高效率?
黄红涛:有拖延症,要不然也不会这么长时间才把这些问答整理好。我是一个随意性大于计划性的人,经常管理不好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