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辣椒主要类型的分布研究

2015-04-29 13:32:39詹永发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辣椒贵州

詹永发等

摘要依据辣椒类型在某个区域范围内的栽培比例达70%为标准,将贵州辣椒资源划分5个集中分布区,即牛角椒集中分布区,朝天椒集中分布区,线椒、牛角椒集中分布区,线椒、簇生椒集中分布区,朝天椒、小山椒集中分布区。文章从海拔、农业产业政策与经济环境、民族文化等方面分析了影响辣椒资源分布与形成的重要因素,以期为贵州辣椒研究与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辣椒;资源分布;贵州

中图分类号S6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9-092-08

贵州辣椒栽培历史悠久,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民族文化多元,辣椒经过在不同地域的长期种植和人为选择,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优良的地方品种资源[1-2]。随着辣椒生产的发展,栽培集中化、品种单一化的趋向开始显现,贵州辣椒资源的多样性及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面临严重威胁。虽然近年来贵州省内在辣椒种质资源的收集保育、研究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其系统性、深入性仍然十分有限。特别是对贵州辣椒种质资源的起源与传播、多样性研究与保护、资源分布规律、辣椒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涉及较少。该文通过实地调查、试验研究等方法,对贵州辣椒资源分布进行了较系统分析,以期为贵州辣椒研究与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贵州辣椒资源的收集调查

1.1.1调查方法。

以贵州行政区划图为标准,在目前划分的贵州省主要辣椒生产区、辣椒资源富集区、不同生态气候区、不同海拔区、不同民族聚居区内,按随机抽取与典型选择相结合方式,抽取30个县进行资源的收集调查。

采用訪问村民、实地调查、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即每到一个调查村,首先通过访问村民,向村民了解当地辣椒资源的来源、辣椒生产现状、村民的食辣椒习惯、民俗文化、作物种植结构、经济状况等,然后由村民当向导,到田间实地调查取样,测量采集点经纬度,对辣椒生长环境、果实性状、伴生作物等进行记录,并对其进行拍照和采集果实标本。对于不能通过访问和实地调查的数据,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补充。

1.1.2调查内容。

调查记载内容包括时间、地点、海拔、经纬度、年均气温、降雨量、土壤类型、作物结构、农业人均收入、民族、民俗、人口、辣椒资源背景、辣椒俗名、辣椒性状、辣椒栽培面积等。

1.2贵州辣椒种质资源的分布研究

1.2.1海拔对贵州辣椒资源类型及分布的影响。

将贵州省按照不同海拔(≤500 m、501~1 000 m、1 001~1 500 m、≥1 501 m)为标准划分成4个海拔区域,调查每个区域内辣椒资源类型及栽培比例,分析海拔与贵州辣椒资源类型及分布的关系。

1.2.2居住民族对贵州辣椒资源类型及分布的影响。

将贵州省按照不同民族居住情况(汉族、土家族、侗族、苗族、布依族、水族、回族、仡佬族)划分成8个民族聚居区域,调查每个区域内辣椒资源类型及栽培比例,分析民族习惯与贵州辣椒资源类型及分布的关系。

1.2.3农业产业政策与农业经济环境对贵州辣椒资源类型及分布的影响。

通过实地调查资源收集点实行的农业产业政策(特别是辣椒产业政策)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以农业人均收入为主要指标),结合辣椒栽培类型与辣椒产业发展水平调查,综合分析农业产业政策与农业经济环境对贵州辣椒资源类型及分布的影响

1.2.4文化背景对贵州辣椒资源类型及分布的影响。

通过对黔北文化区域、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区域等文化区域居民食辣习俗、辣椒在其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对辣椒的审美、辣椒用途、辣椒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文化背景对贵州辣椒资源类型及分布的影响。

1.2.5栽培区域对贵州辣椒资源类型及分布的影响。

1.2.5.1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均为贵州省辣椒研究所保育品种,由贵州省辣椒研究所提供。试验材料为独山皱椒1号、独山皱椒2号、大方皱椒、绥阳锥椒1号、绥阳锥椒2号、遵椒2号。

1.2.5.2试验地点。

分别在遵义县、绥阳县、花溪区、清镇市、独山县和黄平县辣椒区域试验点进行。

1.2.5.3试验方法。

按照贵州省辣椒区域试验方法进行田间试验的设计与调查,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按1.2 m连沟开厢,厢面宽80 cm,行距60 cm,株距28 cm,厢植2行,每窝2株。每小区包括连续的3个小厢,小区间不设走道,小区面积10.8 m2,规格1.2 m×3.0 m×3厢,3次重复,重复间设走道,宽70 cm。走道和厢沟深35 cm,试验地四周设置保护行(2行以上)。试验不考虑土壤、栽培时间等因素,栽培管理相同。

1.2.5.4调查与分析。

调查不同地方辣椒品种在贵州不同辣椒生产区(朝天椒生产区、牛角椒生产区、线椒生产区)的生长、产量、品质和形态性状表现,分析不同栽培环境对辣椒品种资源类型及分布的影响。

1.2.6土壤对贵州辣椒资源类型及分布的影响。

1.2.6.1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均为贵州省辣椒研究所保育品种,由贵州省辣椒研究所提供。试验材料为独山皱椒1号、独山皱椒2号、大方皱椒、绥阳锥椒1号、绥阳锥椒2号、遵椒2号。试验土壤为黄壤和石灰土,在贵阳市花溪区采取,黄壤为微酸性土壤,pH 4.92,全氮含量1.690 g/kg,碱解氮含量为0633 g/kg,全磷含量0.665 g/kg;石灰土为微碱性土壤,pH 657,全氮含量1.150 g/kg,碱解氮含量为0.688 g/kg,全磷含量0.455 g/kg。试验地点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内。

1.2.6.2试验方法。

采用盆钵法,按不同土壤和不同品种设计试验处理,共12个处理,每个处理设重复3个,每个重复10盆,共360盆,单株定植,常规管理。

1.2.6.3调查与分析。

调查贵州地方辣椒品种在黄壤和石灰土上的生长、产量、品质形态性状表现,分析土壤对贵州辣椒品种资源类型及分布的影响。

2结果与分析

2.1贵州辣椒主要类型的分布

贵州辣椒的类型主要有牛角椒、线椒、朝天椒、簇生椒、小山椒等[10-11]。调查结果显示,虽然贵州辣椒一些类型(如牛角椒、朝天椒等)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内都有分布,但不同类型在不同地理区域内的栽培比重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些类型仅能在特定的适宜区域栽培(如小山椒等)。在同一个区域,栽培某1个或2个辣椒类型的比例超过70%,则将该区域划分为该类型辣椒分布区。根据调查结果,贵州辣椒资源可划分为牛角椒集中分布区,朝天椒集中分布区,线椒、牛角椒集中分布区,线椒、簇生椒集中分布区和朝天椒、小山椒集中分布区等(图1)。

2.2贵州辣椒资源的分布形成分析

2.2.1海拔与地方辣椒品种资源分布的关系分析。

由表1可知,在调查的30个县、37个镇、37个自然村中,牛角椒的村级分布频率为91.89%,乡(镇)与县(市)级分布频率为100%,牛角椒在每个海拔上都有分布,500 m以下的低海拔地区牛角椒的栽培比例最大,达55%,其次为1 500 m以上的高海拔区域,达44%,再次为海拔1 001~1 500 m的区域,达24%,最后为海拔501~1 000 m的区域,达15%。线椒的村级和乡(镇)级分布频率为75.68%,县(市)级分布频率为90%,线椒在每个海拔上都有分布,以1 001~1 500 m的海拔区域内线椒的栽培比例最大,达40%,其次为1 500 m以上的高海拔区域和501~1 000 m的海拔区域,达30%,再次为海拔低于500 m的区域,达20%。朝天椒的村級和乡(镇)级分布频率为72.97%,县(市)级分布频率为100%,在每个海拔上都有分布,以海拔为501~1 000 m的区域内朝天椒的栽培比例最大,达50%,其次为海拔1 001~1 500 m区域,达22%,低于500 m的海拔区域,占20%,高于1 500 m的海拔区域,占15%。簇生椒的村级和乡(镇)级分布频率为3243%,县(市)级分布频率为46.66%,在每个海拔上都有分布,以1 001~1 500 m的海拔区域内簇生椒的栽培比例最大,达12%,其次为1 500 m以上的高海拔区域,达10%,再次为501~1 000 m的海拔区域,占4%,最后为海拔低于500 m的区域,占2%。灯笼椒的村级和乡(镇)级分布频率为43.24%,县(市)级分布频率为63.33%,在每个海拔上都有分布,除海拔低于500 m的区域其栽培比例为09%外,其余海拔区域的栽培比重均为1%,灯笼椒主要为外来品种,地方灯笼椒品种分布范围较小,主要在遵义、湄潭、凤冈和石阡一带有少量分布。野山椒的村级和乡(镇)级分布频率为10.82%,县(市)级分布频率为13.33%,在调查的30个县(市)中,仅在兴义、册亨、罗甸、赤水发现有多年生野山椒,一般分布在海拔低于500 m的河谷区域和低纬度区域。黄辣椒仅在剑河县南明镇有栽培,当地的海拔低于500 m。以上分布情况说明,尽管多数类型的辣椒在不同海拔区域内都有分布,但不同辣椒类型在不同海拔区域内的栽培面积比例差异较大,海拔低于500 m和高于1 500 m的区域,主要栽培的是牛角椒品种,海拔501~1 000 m的区域主要栽培的是朝天椒品种,海拔1 001~1 500 m的区域主要栽培的是线椒品种,簇生椒品种在海拔1 000 m以上的区域分布较多,野山椒品种则分布在低于500 m和低纬度区域。

2.2.2辣椒品种类型在不同民族地区的分布。

由表2可知,在调查的19个以汉族为主的自然村中,朝天椒的栽培面积占辣椒栽培总面积的70%,线椒占15%,牛角椒占12%,灯笼椒占1%,簇生椒占1%,野山椒占1%,说明以汉族为主的自然村以栽培朝天椒为主。在调查的8个苗族自然村中,线椒栽培面积占辣椒栽培总面积的60%,簇生椒栽培面积占30%,牛角椒占6%,朝天椒占3.5%,黄辣椒占0.5%,说明苗族居住村辣椒栽培以线椒为主,簇生椒的栽培比例也较大。以线椒栽培为主的还有侗族和水族。在侗族聚居的铜仁市万山特区鱼塘乡阳光村,线椒的栽培面积占辣椒栽培总面积的85%,朝天椒占10%,簇生椒占5%。在水族聚居的三都水族自治县停牌镇新仰村,线椒的栽培面积占辣椒栽培总面积的85%,牛角椒占15%。仡佬族和土家族聚居的地区以栽培牛角椒为主。在调查的2个土家族自然村中,牛角椒栽培面积占其辣椒栽培总面积的70%,线椒占20%,朝天椒占10%。在调查的3个仡佬族自然村中,牛角椒栽培面积占其辣椒栽培总面积的80%,朝天椒占15%,线椒占5%。综上结果说明,贵州辣椒资源类型的分布与不同民族对辣椒类型的喜好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但贵州辣椒资源分布带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不同辣椒类型对区域气候、土壤等环境的适应性。辣椒生产的产业化程度也是形成辣椒资源带的重要原因[15]。

2.2.3辣椒栽培与农业产业政策、农业经济环境的关系。

2.2.3.1辣椒品种类型分布与农业产业政策及农业经济环境的关系。

农业产业政策和农业经济环境是直接影响地方辣椒品种类型分布的因素之一[16]。随着辣椒产业在贵州的日益壮大,辣椒产业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出台了许多做大做强辣椒产业的政策和规划。如在贵州辣椒产业发展规划中,将贵州规划为6个辣椒产业发展带,其中黔北产业带包括遵义县、绥阳县、湄潭县、余庆县、凤冈县、仁怀市、赤水市以及铜仁地区的思南县、沿河县和德江县等,规划发展的特色地方品种主要是朝天椒;黔西北产业带包括大方县、金沙县、毕节市、织金县、纳雍县等,规划发展的特色地方品种主要是大方线;黔南产业带包括独山县、三都县、平塘县、都匀市、福泉市、瓮安县等,规划发展的特色地方品种主要是独山皱椒;黔中产业带主要包括贵阳市的花溪区、乌当区、清镇市、平坝县、开阳县、普定县等,规划发展的特色地方品种主要是花溪平板椒,黔东南产业带包括台江县、雷山县、剑河县、黄平县、施秉县、镇远县和丹寨县等,重点发展的特色地方品种主要是台江辣椒;黔西南产业带包括贞丰县、册亨县、镇宁县、六枝特区、兴仁县、望谟县等,重点发展的特色地方品种主要是小山椒。这个规划通过政府的大力落实,将规划品种类型推广到了相应的地域,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地方原本种质的地方辣椒品种类型并非为该品种类型。如朝天椒类型的品种因为产业规划的落实,扩展到了原本种质牛角椒类型的铜仁地区的沿河等县。另外,辣椒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一些辣椒品种类型向其他区域扩张,这也是形成辣椒品种类型分布的重要因素。如随着朝天椒产业的大发展,其不仅在规划区域内种植得到发展,而且扩张到了石阡、印江、黄平等许多地方。所以,农业经济环境是影响辣椒资源类型分布形成的重要因素。

2.2.3.2辣椒开发程度与农业经济环境的关系。

统计结果表明,农业经济环境是影响辣椒开发程度原因之一。辣椒栽培面积是体现辣椒开发程度的指标之一。在表3中,户均栽培面积≥267 m2的村有遵义县永乐镇三堡村、遵义县鸭溪镇后坝堰村、绥阳县洋川镇诗乡门村、绥阳县黄洋镇洗马池村、绥阳县洋川镇兴隆村、大方县羊场镇桶井村、万山鱼塘乡阳光村、石阡白沙镇琶沟村、独山县基场镇茶亭村、三都县停牌镇新仰村、瓮安雍阳办事处云星村、黄平县重安镇榔木村、施秉县杨柳塘镇板屯村、剑河县久仰乡久仰村、平坝县安平办事处大寨社区八角村共15个村。这些村的共同特点是:①每个村都是某1个或1个以上的贵州著名地方辣椒品种的出产地或者地处辣椒产业带上,如遵义县永乐镇三堡村、遵义县鸭溪镇后坝堰村是遵义朝天小辣椒的出产地;绥阳县洋川镇诗乡门村、绥阳县黄洋镇洗马池村、绥阳县洋川镇兴隆村是绥阳朝天椒和绥阳小米辣的出产地;大方县羊场镇桶井村是大方线椒的出产地;万山鱼塘乡阳光村是鱼塘线椒的出产地;独山县基场镇茶亭村、三都县停牌镇新仰村是獨山线椒的出产地;瓮安雍阳办事处云星村、黄平县重安镇榔木村、施秉县杨柳塘镇板屯村是黄平线椒和福泉线椒的出产地,剑河县久仰乡久仰村是剑河簇生椒的出产地,石阡白沙镇琶沟村毗邻凤冈,受到了黔北朝天椒开发的影响。②这些村的辣椒开发程度与经济发展程度紧密相关,经济发展程度越高,辣椒的开发程度也越高。由表4可知,辣椒栽培面积≥667 m2的村有4个,辣椒种植的商品率达90%以上,其辣椒产业发展程度处于贵州省的最高水平,其所在县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在4 716~5 403元。辣椒栽培面积≥467 m2的村有6个,辣椒种植的商品率达70%以上,其所在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在3 338~5 403元。辣椒栽培面积≥267 m2的村有15个,辣椒种植的商品率达50%以上,其所在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 929~5 403元。辣椒栽培面积≤200 m2的村有22个,辣椒种植的商品率低于30%,其所在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 760~4 702元。辣椒栽培面积≤133 m2的村有11个,辣椒种植的商品率低于10%,辣椒种植基本处于自给状态,其所在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 760~

3 126元。以上结果说明,农业经济发展与辣椒开发程度间存在较紧密的联系。辣椒作为经济作物,形成有规模的生产,一定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辣椒生产区都在农业技术水平较高、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如遵义、绥阳、湄潭等都是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而同样具备政策支持和名椒的地方,如大方、黄平、独山等,其辣椒生产规模无法与之相比。调查结果显示,辣椒与烤烟等存在种植冲突的作物,能同时在同一个村长期存在着大面积栽培的情况,而且相互发展,说明贵州没有形成统一规划的格局,或者说没有形成明显的特色化、区域化、高度产业化格局,或者说农业产业仍然处于相对较低的自然培育和发展阶段。

2.2.4不同辣椒类型在不同生态气候区的生长表现。

通过对6个重要的贵州地方辣椒品种在遵义县、绥阳县、独山县、黄平县、清镇市、贵阳花溪区的栽培试验(表5),结果显示,不同辣椒品种在不同地域的生育期和园艺表现性状存在差异,并且几个地方品种的产量、品质、植株生长均表现为在资源形成地区或者主产区优于非资源形成地区或非主产区[17]。这可能是在贵州辣椒种植没有能形成统一品种的格局,而是形成了众多不同特色的辣椒生产小区域的原因,如以遵义县、绥阳县、湄潭县为核心的黔北散生朝天椒生产区,代表品种主要为遵义虾子朝天小辣椒、绥阳朝天椒、绥阳小米辣、湄潭团籽等;以大方县、毕节市、黔西县为核心的线椒生产区,代表品种主要为大方皱椒和毕节线椒等;以独山县、三都县、平塘县为核心的皱椒生产区,代表品种主要为独山皱椒;以贵阳市、平县为核心的黔中牛角椒生产区,代表品种为花溪牛角椒;以剑河县、台江县、雷山县为核心的簇生朝天椒生产区,代表品种主要为剑河朝天椒;以兴义市、安龙县、册亨县为核心的野山椒生产区,主要品种为兴义回篼辣椒等;以黄平县、施秉县、福泉县为核心的线椒生产区,代表品种为黄平线椒和福泉线椒等。

进一步分析发现,线型辣椒品种如独山皱椒1号、独山皱椒2号、大方皱椒等在遵义县和绥阳县等以朝天小辣椒为主的区域栽培,其生育期会显著缩短,植株较原产地要小,果长显著变短,果宽约变宽,产量约低于原产地,商品品质显著降低。在清镇市、贵阳花溪区栽培,表现为向牛角椒趋近,如果长明显变短,果径明显增粗,生育期约短于原产地,产量也没有原产地高。散生朝天椒品种如绥阳锥椒1号、绥阳锥椒2号、遵椒2号等在独山县和黄平县等以线椒为主的区域栽培,也会出现植株全生育期变小,产量降低,商品品质降低等。但果实会呈现出变长变细变弯的趋势。在清镇市和花溪区等牛角椒生产区栽培,主要是呈现果实变长变粗的趋势,椒果的商品性有所下降,其他方面变化则不明显。

以上结果说明,贵州辣椒类型的形成与区域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人为选择作用受到了环境的较大制约。所以,在黔北以散生朝天小辣椒为主的区域,引进地方线椒品种较为困难。同样,在以线椒为主的区域,栽培地方朝天椒品种,效果没有原生地优良。

2.2.5不同辣椒类型在不同土壤条件下的生长表现。

通过对独山皱椒1号、独山皱椒2号、大方皱椒、绥阳锥椒1号、绥阳锥椒2号、遵椒2号共6个地方品种在微酸性土壤黄壤和微碱性土壤石灰土上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表6),在常规栽培管理条件下,6个地方辣椒品种在2种土壤上栽培的植株生长、产量等性状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微酸性土壤黄壤和微碱性土壤石灰土均适合栽培地方辣椒品种。贵州微酸性

黄壤土和微碱性石灰土的分布较为广泛,由此推论土壤条

2.2.6民族文化对地方辣椒品种类型形成的影响。

人为选择是辣椒地方品种形成的重要因素,这是无容置疑的。贵州地方辣椒品种如此丰富多彩,除了与地形条件复杂多变,辣椒引进来源广泛等因素有关以外,还与贵州的多民族文化背景有关,形成了许多相对独立固定的民族文化环境单元,在每个民族文化环境单元下,有其自身的审美情趣、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和文化追求。这些植入人心的潜在因素,在对辣椒品种的引进、改造的过程中充分物化出来,如体现在对辣椒产量的追求、辣椒果形的美观、辣椒种植的省力、辣椒辣味的强度和辣椒的药用价值等方面。辣椒最早就是以驱寒祛湿、开胃健脾的药用价值而存在的。直到今天,在贵州广大农村,仍在使用刨糊海椒下酸汤面发汗来治疗感冒疾病。在剑河、雷山、台江、习水、绥阳等境内的一些高寒、雾重、湿度大的村寨,当地农民选择栽培极辣的簇生朝天椒品种,其目的之一就是利用辣椒具有的驱寒祛湿功能。在这些地方,辣椒的辣味强度是选择辣椒品种的关键性因素,于是形成了剑河朝天椒等辣味重的辣椒品种。牛角椒在贵州分布最为广泛,几乎只要有辣椒栽培的地方就有牛角椒,可见牛角椒是适应性最强的品种,但牛角椒栽培最为集中的是黔北东北部和铜仁西北部的导真、务川、沿河等县,黔中地区的贵阳和平坝等市(县)。调查发现,这些地方的村民认为,牛角椒粗大、鲜红、表面光滑、易于采收、干鲜皆宜、辣味中等,在他们的审美要求中,粗和大成为重要的选择要求。这些地区著名的牛角椒品种是花溪牛角椒和遵义牛角椒。线椒的栽培在区域范围最大,除黔北外,几乎所有地区都分布有重要的线辣椒生产区。耿广东等[10-11]研究分析了不同果形间辣椒的亲缘关系,认为相似果形间的辣椒品种其亲缘关系也相对较近,贵州牛角型辣椒与线椒的亲缘近于圆锥形等其他形状的辣椒[10-11]。由此可以推论,牛角椒和线椒可能具有相同的来源,由为人们的审美追求,形成了粗大和细长两大类型的辣椒品种,即牛角椒和线椒。在栽培线椒为主的地区,如黄平、施秉等县,村民们有将辣椒捆成把作为礼物送人的习惯,送人的辣椒均是主人通过精心挑选的最细最长的辣椒。在三都县,辣椒是祭奠祖先的必需祭品之一,他们选择上好的辣椒做成辣椒酸,在一些节日里作为祭品供奉祖先,这些上好的辣椒,要求细长、鲜红、没有病虫害等。由此可见,这些地区的民族是将细长作为一种审美要求。在贵州,著名的线椒地方品种较多,如独山线椒、大方线椒、黄平线椒等。黔北是贵州食辣最重的地区,除该地区出产辣味较重的朝天椒外,受四川、重庆食辣文化的影响也是重要的原因。在遵义等县,人们在吃辣椒时,把辣度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辣度越高,受欢迎的程度也越高。黔北地区流行着许多关于喜欢辣椒的谚语,如“白米饭来红辣椒,金碗盛来银筷挑。龙肉下饭吃不饱,辣椒下饭乐滔滔”“宁可三日无肉吃,不可一日无辣椒”等,充分说明了黔北地区人们对辣味的喜爱程度。在这些地方,辣味重、产量高的虾子朝天小辣椒、绥阳小米辣椒等栽培面积较大,是当地的主要地方品种。在贵州,由于喀斯特地貌特征,交通极不发达,经济文化封闭落后,外来品种不易入侵,许多较原始的辣椒资源因此得以保存,如剑河朝天椒、南明黄辣椒等。

3结论

(1)以栽培某1个或2个辣椒类型的比例超过70%为依据,将贵州辣椒资源划分为牛角椒集中分布区,朝天椒集中分布区,线椒、牛角椒集中分布区,线椒、簇生椒集中分布区和朝天椒、小山椒集中分布区。牛角椒集中分布区主要包括道真、务川、沿河等县所在区域;朝天椒集中分布区主要包括黔北大部和铜仁中西部地区;线椒牛角椒集中分布区范围最为广泛,包括毕节、六盘水、贵阳、安顺、黔南和黔东南北部、黔西南北部等在内的区域;线椒和簇生椒集中分布区主要在黔东南南部地区;朝天椒、小山椒集中分布区主要包括兴义、安龙、册亨、罗甸和赤水等縣所在区域。

(2)牛角椒品种主要分布在海拔低于500 m和高于1 500 m的区域,朝天椒品种主要分布在海拔501~1 000 m的区域,线椒品种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1~1 500 m的区域,簇生椒品种在海拔1 000 m以上的区域分布较多,野山椒品种则分布在低于500 m和低纬度区域。说明不同海拔区域分布的辣椒资源类型呈现一定的规律,不同辣椒类型在不同海拔区域内栽培,不仅与人为选择有关,与不同辣椒类型对海拔范围的适应性选择也有一定的关系。

(3)贵州辣椒资源类型的分布与不同民族对辣椒类型的喜好存在一定的联系,以汉族为主的自然村以栽培朝天椒为主。苗族居住村辣椒栽培以线椒为主,簇生椒的栽培比例也较大。以线椒栽培为主的还有侗族和水族。仡佬族和土家族聚居的地区以栽培牛角椒为主。

(4)农业产业政策和农业经济环境是影响地方辣椒品种类型分布的因素之一。许多地方栽培的辣椒类型主要是因为产业政策规划形成的。农业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的地区,辣椒产业化发展的程度也越高,辣椒品种类型的单一化趋势越严重。反之,辣椒发展的产业化程度较低,辣椒资源的多样性保护相对较好。另外,随着辣椒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一些辣椒品种类型向其他区域扩张,这也是形成辣椒品种类型分布的重要因素。

(5)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辣椒果形、辣度、产量、用途的选择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文化环境影响下的人们有其自身的审美情趣、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和文化追求。这些植入人心的潜在因素,在对辣椒品种的引进、改造的过程中被充分物化出来,直接影响到贵州辣椒类型的形成。

(6)不同品种类型在不同栽培区域的形态性状表现会发生明显的改变,因此栽培区域环境因素是贵州辣椒品种资源多样性形成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辣椒在微酸性土壤和微碱性土壤中栽培,其生物学特性和经济学特征差异不明显。

参考文献

[1] 詹永发,姜虹,韩世玉,等.贵州朝天椒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08,36(4):8-10.

[2] 詹永发,杨红,涂祥敏,等.辣椒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11):12-15.

[3] 蒋慕东,王思明.辣椒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J].中国农史,2005(2):17-27.

[4] 詹永发,姜虹,韩世玉,等.贵州辣椒产业发展的形势分析与展望[J].贵州农业科学,2005,33(4):98-100.

[5] 胡明文.贵州辣椒产业发展现状与策略[J].贵州农业科学,2005,33(S1):98-100.

[6] 姜虹,杨红,韩世玉.贵州辣椒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考[J].辣椒杂志,2006(2):5-8.

[7] 沈瑾,赵毅,蔡学斌.贵州辣椒资源利用及加工产业发展策略[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07(12):48-53.

[8] 赵剑平.红辣椒红遵义[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1:205-206.

[9] 蓝勇.中国饮食辛辣口味的地理分布及其成因研究[J].人文地理,2001(5):84-88.

[10] 耿广东,张素勤,盛霞.辣椒种质资源主要表型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5):209-211.

[11] 耿广东,张素勤,盛霞.辣椒种质资源主要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J].长江蔬菜,2009(8):8-10.

[12] 詹永发,杨红.遵义朝天椒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005,33(5):94-95.

[13] 邹学校.中国辣椒[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41-49.

[14] 邹学校,周群初,张继仁,等.辣椒品种资源抗病性与起源地生态环境的关系[J].湖南农学院学报,1992(18):185-190.

[15] 吕洁杰.海南农村逸生辣椒分布环境特点与遗传多样性分析[D].海口:海南大学,2012:15-20.

[16] 杨庭硕.论外来物种引入之生态后果与初衷的背离:以“改土归流”后贵州麻山地区生态退变史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37-42.

[17] 邹学校.辣椒遗传育种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6-38.

猜你喜欢
辣椒贵州
关于辣椒的快问快答
你的辣椒结出果实了吗?
原来,你还是这样的辣椒
辣椒也疯狂
拣辣椒
中外文摘(2020年9期)2020-06-01 13:47:56
贵州,有多美
乡村地理(2019年2期)2019-11-16 08:49:28
寻味贵州——遵义
乡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1:08
寻味贵州
乡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1:06
沉醉贵州
乡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0:10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贵茶(2018年6期)2018-05-30 09:5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