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佳娴
【摘要】童声合唱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形式对少年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很多学校都组建有少年合唱团。但有些音乐教师在合唱团的初期训练中只注重音准、节奏、吐字等方面的训练,而忽视规范、和谐的科学训练。本文就如何在合唱团的初期阶段抓好基础训练、进行科学发声训练和简单合唱等方面谈谈一些粗浅的经验和做法实践证明,在合唱团初期阶段进行科学、规范的训练,能有效提升合唱水平。
【关键词】合唱团;基础训练;科学发声;集体主义
一、坚持抓好基础训练
(1)识谱是学习音乐的一种重要手段,又是学习合唱时必须采取的步骤。因此在基础训练巾,应加强学生的乐理知识学习,提高他们的识谱能力,通过提高识谱能力,为学生打下牢同的演唱基础。
(2)统一的节奏、准确的音高是唱好合唱的基础。因此,在前期训练中须重视节奏、音准方面的训练。这样的练习宜由浅人深的进行,训练音准能力时,先从听单音和唱准上、下行音阶开始,从简到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的音准能力就会得到提高。训练节奏能力时,可结合已有的练习曲节奏进行训练,也可以让学生练习平常易接触剑的一些较有特点的节奏,如模仿马蹄声节奏、鼓号谱节奏等,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节奏感。
二、注重科学声乐训练
(一)重视养成良好的歌唱姿势
良好、正确的歌唱姿势是唱好歌的前提。如果没有正确的歌唱姿势,就会影响发声、吐字等,从而影响歌曲的演唱效果。少年儿童的模仿能力强,开始训练时不重视正确的歌唱姿势训练,很容易养成不良的歌唱习惯,时间一久,便难以纠正。为了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从训练一开始就应严格要求学生,首先要精神饱满、表情自然、颈部肌肉放松,注意力集中;其次身体要保持自然而端正,头部保持正直,眼睛平视,胸部略微挺起,双肩微微向后;站立时,采用立止或两脚分开的姿势,坐着背不要靠在椅子上,腰杆要挺直。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注意学生的歌唱姿势是否正确。
(二)重视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有人说:“歌唱就是呼吸”,古人也有“善歌者必先调其气”的说法,由此可见歌唱呼吸的重要。在合唱训练初级阶段,应把呼吸训练放在重要位置,因为它是发声和歌唱的动力。
怎样才能训练学生掌握止确的呼吸方法呢?针对小学生呼吸浅、不会控制气息等错误的歌唱呼吸方法,采用形象贴切的学生完全可以理解并接受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叹气式呼吸法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叹气时都是下行,放松的,所叹的部位又是腹部周围,这符合止确歌唱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所以,在训练时可经常提示学生先叹后吸,即叹到那又从那吸,在唱的过程中也注意保持叹气状态。
2.下支点呼吸法
提示学生吸气时感觉气息是在衣服第四颗扣子处吸,好象没有用鼻、口似的。呼气时身体好象胀大的汽球慢慢的放松、放气,但第四颗扣子处仍保持支点感觉,这种感觉可以让学生把手放在肚子上去感觉体验。
3.闻花式呼吸法
闻花式的吸气,没有声音,吸得深,动作也小,发声器官易放松,学生易掌握。呼气时,让步学生想象前面有一支蜡烛,需要慢慢地吹灭,一边呼气一边要求学生用腹肌来控制气息。
(三)注重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
发声训练在合唱训练中占有重要地位。一个合唱团如果不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来演唱,即使练得再多也是徒劳无益。因为不讲究科学发声的合唱不但没有较强的表现力,也谈不上声音统一和谐、悦耳动听,失去了合唱艺术之美,而且长此以往,还会造成学生发声器官受损、声带病变、声音嘶哑等不良发声现象,因此,发声是合唱训练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如何才能根据儿童的特点进行发声训练呢?
1.首先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
刚开始时,老师要简洁讲解歌唱的发声原理和正确歌唱方法。为避免过多的说教,应尽量让学生听范唱对比,听录音对比,通过将白声和科学发声进行对比,让学生分辨止误,从而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
2.其次引导学生用中等音量或轻声唱
儿童的喉头和声带大约是成人的二分之一,正处于发育阶段,如果过多用嗓或大声喊唱,就会造成声音嘶哑甚至声带病变,因此,在发声时,引导学生用中等音量唱或轻唱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做不仪克服r喊唱造成的白声,使学生在发声时能自然舒适,而且轻唱能放松喉头,改善发声器官肌肉紧张造成挤、卡、扁等不良发声现象,为科学发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然后用启发式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
少年儿童和成人一样,声音也分高、中、低三个不同声区,但未经训练的学生音域较窄,唱歌时发声以自然的真声为主。要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教师首先自己要有过硬的声乐功底和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我们都知道声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还不高,思维能力也不强,要想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单靠纯粹的理论引导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经过一个较长时问的实践训练过程。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教师不能操之过急,一口就想吃成个大胖子,应该有耐心地,按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步一步提高学生的发声能力。而且,合唱训练的对象是少年儿童,如果在训练初期教师过多地讲一些“真假声混合”、“高位置”、“共鸣”、“头声”等抽象术语,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有的放矢的采用形象地具有启发式的方法训练学生,才能让学生尽快地、少走弯路地掌握发声方法。
发声前用半打哈欠的方法启发学生打开喉咙,放松下巴,然后用轻声作简单“U”母音或“a”母音的发声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保持吸气状态,喉咙、下巴、双肩也要保持放松状态。这样,坚持不懈地作打开喉咙、轻声发声的练习,久而久之,就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发声基础状态。
有了良好的发声基础状态后,就可结合气息控制,使音色逐渐趋于科学发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少说抽象术语,多采用启发式方法引导学生感觉体会正确的发声。如:
(1)采用“叹气”法发声
在歌唱中,发声和呼吸是一个不可脱离的整体,声音必须有较深的气息支持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在训练中,要让学生保持放松状态,将发声练习巾每个音都用叹气的方法使字贴在气息之上,不论高低或强弱都必须如此,在唱的过程一直保持叹气状态。这样的方法学生易懂易做,也使声音和气息能结合起来,做到科学发声。
(2)采用“支点”法发声
这种“支点”法是假设“支点”在衣服第二颗扣子处,让学生感觉“嘴巴”长在那里,将所有的字和声音都在这个“嘴巴”上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支点”部位。因为假设的“嘴巴”比实际的喉头位置要低,所以在发声时学生的喉头自然而然就会下降,喉咙就会打开,喉头也相对稳定,气息也得以贯通并保持较深的吸气状态。这样的方法能让学生避开不经科学训练发声时喉头紧、气息浅等毛病,使发声练习取得初步的成效。
合唱训练的初期阶段在发声练习时,应从简易的基本练习开始,不能过于复杂。在音域方面,应先练巾声区,等到中声区的音打好基础后,再半音半音地向上向下扩大音域。练习过程巾,应时时提醒保持放松喉头、下巴、双肩,并用中等音量唱,对于错误的声音要指出,对于好的声音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并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急于求成。实践证明,任何一种想绕开持之以恒的科学训练方法去“走捷径”都是行不通的,如果急功近利,到头来只能导致训练失败。
三、进行简单合唱训练
初期的合唱训练可以从轮唱开始,在齐唱的基础上进行简易的模仿复凋轮唱训练,使学生逐渐克服只能齐唱的习惯。也可以练唱简单的二部或三部合唱,锻炼声部的独立和互相配合的能力。
在训练巾要注意循序渐进,具体步骤是:
1.指导学生调节自己的音量,求得声部之间的均衡,防止越唱越响以至于出现“赛歌”、“喊歌”的现象。
2.指导学生体会声部问相互配合的效果,注意倾听其它声部,使自己的演唱与之协调。
3.注意节拍的强弱变化,纠正声部间速度不统一、节奏不稳定等现象。
另外在合唱练习时还要提醒学生用发声练习时的正确发声状态唱好歌,防止在唱歌时出现脱离正确发声回到原来白声的演唱情况。
四、培养集体主义观念
在合唱训练初期,不仅要着重于声乐技巧训练和听觉训练,以达到提高合唱质量的目的,而且在训练过程还要渗透德育。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就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德育内容。合唱训练是以集体的形式进行的,对于每一位初进合唱团的学生来讲,他们都具备着比一般学生更好的音乐素质和个人演唱能力,因此表现欲也强一些。特别是在训练二部合唱时,学生大都喜欢唱主旋律,而不乐意唱第二声部,因为一声部旋律性较强,二声部一般较难唱。针对这些问题,在训练时一边抓训练一边抓德育是十分必要的。在合唱时要渗透“建立团结和谐的合唱集体”思想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合唱是一项集体艺术,是由集体共同创造的音响来塑造艺术形象的,它所追求的是“合”而不是“个”,个人的声音再美也得服从集体,溶于集体,不然就是杂音;各个声部之问如果不合,唱得再好也是乱的,谈不上统一、和谐之美。这样通过渗透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知道以集体为重的重要性,进一步克服爱面子,出风头的倾向。
总之合唱团在初期阶段训练时应注意严格而科学的训练方法,把质的追求放在首位,不求多、不求快。坚持以易到难、从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达到提高合唱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