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品鉴》记者探访天津手工艺的第二天,因家里忽然出现一些小麻烦,接了电话之后心情有些抑郁,原本打鸡血般的探访忽然变得无比沮丧,几番犹豫,差点改变原本约好走访一个手工艺家族的行程。最终过不了“守信”这一关,决定无论如何要完成这次探访。
这一场探访,让记者无比感激。
刺绣,生活中最美的点缀
记者所去的是位于天津市西青区芥园西道东姜井的陶家。早前引荐人对记者说:你会有许多意外的收获的!那时并没在意。
才至门外,便听到今天要采访的主人陶崇芳爽快的笑声,热情地将我们引进门。她穿着跟一般老太太并无区别,是老人们常穿的毛衫,头发也随意别着,一半黑一半白,在她身上,倒没有穿现在十分流行手艺人爱穿的中式服装,而是普通家庭妇女的模样。
她绣了近7米长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长长的十字绣整个客厅也不够放,打开精美的刺绣,记者问:“这一定很艰难吧?”而陶崇芳却是十分轻描淡写地说:“没觉得多艰难,就是因为喜欢,就一直绣下去了,到刚好两年的那一天恰恰完成。”
进门后不久记者就发现陶崇芳身上有着普通妇没有的东西,每当说到生活,说到刺绣,说到所编制的小玩意儿,她双眼总是散发出幸福的光芒,似乎从来也没有经历过生活任何的苦难和沉重,只有憧憬和希望。那时上午的阳光正透过窗户,洒满了整个房间,在冬日里一片温暖。
记者曾经自己学绣过十字绣,但总也半途而废,工艺虽不复杂,但坚持下来尤为艰难,更何况是七米长的清明上河图!陶崇芳已经完成了10多件大幅的十字绣作品,像《清明上河图》《万里长城》《花开富贵》等。
其实陶崇芳的生活并没有那么一帆风顺,在她退休后不久,老伴便老年痴呆了,生活无法自理,她既需要照顾老伴,也需要打理生活琐事,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不堪重负,会陷入怨天尤人的状态。而她不是这样,而是更多的把一切生活的麻烦当成必然,既不逃避也不自怨自艾,面对和处理,安之若泰,轻松应对。做这些手工活对于她来说,不是一种麻烦,而是一种向上的力量,让她觉得生活充满了生趣和快乐,用心地去做每一幅刺绣,或大或小,对于她来说,都能让她快乐。
虽然常年刺绣,但陶崇芳并没有落下颈椎腰椎的毛病,可能是她总坐得笔直笔直的,又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做事吧。不唯刺绣,在她家里,还随处可见她用珠子编制的纸盒、灯笼、小摆件等。“环保圣诞树”是她的得意之作,五颜六色的彩珠点缀在小松树上,分外逼真。圣诞树里面连了小灯泡,晚上打开会一闪一闪,十分好看。她说:“现在提倡节能环保,用串珠制作的圣诞树细加保管,明年还能接着用。”
“我们老年人平时写写毛笔字,唱唱歌,跳跳舞,每天都过得非常快乐、舒心。”闲暇之余,她还手抄《唐诗》等,“我是觉得人怎么活也是一辈子,何不多找点有意义的事做呢?”
泥人,捏出来的快乐
从陶崇芳家里出来,在同一个院子里,我们去了她哥哥家,她嫂子孙文凤专门制作泥人,人们都开玩笑叫她“泥人孙”。都知道天津有出了名的“泥人张”,可是孙文凤的泥人也丝毫不逊色呢。
泥人是北方流传的一派民间彩塑,天津的泥人同剪纸、年画风格有相似之处,与绘画、戏剧、民间木版年画等艺术相互融合,题材有小说中的人物、劳动着的人、各种美人、门神、以及各种历史剧中人物,如《红楼梦》中人物就是常用的题材。
“泥人”所用材料是含沙量低、无杂质的纯净胶泥,经风化、打浆、过滤、脱水,加以棉絮反复砸柔而成为“熟泥”,其特点是粘合性强。辅助材料还有木材、竹藤、铅丝、纸张、绢花等,再经过自然风干。风干后彩绘,最好使用丙烯色,因为这种颜色覆盖力强、不爆裂、不脱落、不易褪色,干后不溶于水。
每一个泥人都很重,整个是完全实的,其中没有一点空心。一些金色的泥人,跟铜制成的并无二致,但发现原来也只是上的色。泥人在手中捏、挤、拉、抻,手中的工具随时配合搓、拍、压、滚等,一个小小的泥人也要费上几天的工夫。
在孙阿姨的作品里,记者尤其喜欢这样一组:老太太正在摊煎饼,勺子、油条、葱花惟妙惟肖,而最让人动容的是老太太的表情,弓着身子专心地摊着饼,恬静中有无限生趣,没有太多欲望;
另一组是几个不同的老头儿围着桌子喝茶,有的抽着大烟斗,有的端着茶杯欲喝,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表情,组合在一起,非常和谐,像一幅民间风情画。在作品中,能看出手艺人是在内心安静、满足、其乐融融的状态下完成的。
“手艺是让这些素材的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正是手艺人的工作,也是让物品看上去有性格,与众不同的缘由所在。这些手艺的活计是带着制作人的体温的。而工厂追求的则是统一的不需要有性格的。有性格的是要被处理掉,也就是要被扔掉的。” 孙阿姨说。
孙阿姨说,有时没有灵感的时候也是怎么也捏不出一个人物来,而有时则一次就可以捏得很好。老伴则成了她最好的帮手,乐呵呵地在旁边帮忙,和泥搬弄,甘愿做个背后默默工作的人。
与陶崇芳家里一样,在孙阿姨家也能感受到爱和欢乐的磁场,那种磁场来自这些小物件,也更来自一个家庭物质与精神的和谐,这是在别的地方很少见到的氛围。
在这里,可能并没有多少人关注一个默默刺绣和捏泥人的普通老人,也因此,她们并没有被商业化,而是以此为乐趣,为生活方式,不愿意把时间打发在麻将桌上。因此平凡而又不平凡。
走进这个热爱着手工艺的家庭,感受到的绝不是商业和利益,也不是关于“现状与传承”的沉重话题。那种以此为乐趣的生活方式,那种健康积极向上又与名利无关的幸福感, 就如阳光欢乐洒在屋子里的每一个角落。
打动我们的,不是手艺,而是生活态度,或许我们一生也做不到如此和乐幸福充实!但我们应该知道,人生哪里需要那么计较!生活是如此可爱!如果手工艺能如此融入人们的生活中,有这种向上的力量,那么自然也不会被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