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男,1944年生,现为吉林农业大学菌物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农业科学院外籍院士。兼任吉林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双辽市职业中专专家顾问。曾获“第六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
入选理由 作为科学家,在他的身上,教育情怀与科学情怀一样的矢志不渝。他推动县域职业教育深化产学研合作,造福当地百姓。他推动省域职业教育注重内涵建设,做实做强。
人物印象 李玉院士是世界上第一个为黏菌新种定名的中国人,也是我国第一个对黏菌属、科、目级进行系统分类的学者。30余年,他致力于菌物科学与食用菌工程技术和产业化研究,建成了位居国内前沿水平的菌类种质资源库。在食用菌领域,他带领团队筛选培育出39个品种,6个通过国审;创新改进了全日光栽培黑木耳等8项关键技术,改变了传统栽培模式;累计推广50多亿袋(菌包),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60亿元。
2014年,在吉林省工作的这名“大”学者与该省办在镇子里的一所“小”职校结缘——他正式受聘担任双辽市职业中专学校顾问,并欣然承诺,每年来校办公不少于4次,重点帮助学校做好4项工作:一是帮助学校规划农牧实训基地,建设现代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经济;二是为双辽把握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方向,使食用菌产业成为全市最大的农业特色产业、最大的富民产业、最大的劳动力转移产业;三是指导学校现代农艺专业的科研、师资力量的培养,加快专业建设及新产品的研发、新技术的推广;四是帮助学校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深入探索。不做则已,做即做好,对兼任学校顾问之职,李院士并不想让它成为一个空头衔。在双辽职专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他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提供智力支撑,推动这所创办于1982年的国家重点校、示范校真正服务于“三农”,成为全国一流的县级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2014年,李院士与职业教育的另一个缘分是,出任吉林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出身高校,曾担任吉林农业大学校长的他主张,要充分借鉴其他教育类型的有益经验,来把握职业教育教指委的工作定位。他的观点是,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人才,所以要深入研究经济发展、产业变化与教学工作的关系,为全省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把舵护航;职业教育要按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人才,所以要深入研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推动职业教育与岗位要求对接、与生产过程对接,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要搭建中高职衔接、职教与普教沟通的立交桥,实现人才培养的系统化、多元化,所以要深入研究各类教育之间的教学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推动不同教育类型和层次之间的专业、课程有机衔接,建立具有吉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体系;职业教育要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要求的高度契合,所以要深入研究社会需求变化,及时开发相关标准,组织开展好评估工作,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引导教学改革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吉林省首届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了未来工作的4项重点任务:第一,扎实开展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业建设评估,促进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的优化;第二,加快构建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平台,整合多方力量,促进体制机制改革;第三,组织研制职教师资建设规划,加强对师资培养培训工作的指导,促进教师素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