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视野下羌族服饰与刺绣色彩运用模式研究

2015-04-29 02:27:39周梅
民族学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刺绣

摘要]在当下市场经济驱动下,催生出所谓的民族色彩经济的概念,但民族色彩语言的设计运用有表面肤浅的倾向。本文从侧重分析羌族色彩的运用模式研究,结合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象征意义,解析该民族的文化密码。以满足羌族产业化发展的需求,对羌族服饰色彩语言传承、发展与创新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服饰色彩;刺绣;色彩模式

少数民族色彩语言是人们在生产实践的积累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要受自然环境、原始宗教信仰和民俗习惯、以及与周边其它少数民族漫长的历史文化融合等因素的影响。它是一种表达民族情感的载体,又是一种反映民族特征的文化元素和文化符号。可以说通过对少数民族色彩审美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解析该民族的文化密码。

目前,社会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产业,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好的现象: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在开发民族民间工艺的时候急功近利,对民族色彩文化认识显现出片面、表象的趋势,催生出了所谓的民族色彩经济的概念。对于川西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而言,简单、表面地理解和运用它们的代表色:凉山彝族的赤、黑、黄的“三色文化”特征;而藏族则被称为“五色文化”,即蓝、白、红、绿、黄。羌族的代表色就是“白、黑、红、蓝”。在民族文化研究的角度上,虽然也有不少人对色彩的象征寓意进行过分析。但总的来说,少有站在实际运用的角度分析各个民族独特的色彩表现规律和法则,这也导致很多人对民族色彩错误的认识:认为少数民族色彩就是“大红大绿”,开发的时候一味地追求色彩单纯明快,讲求平面的色块对比,仿佛让人们觉得只要是高纯度的色相对比,就是代表民族特色的色彩。这对我们发展民族文化是不利的,其原有的民族色彩语言中的精神因素不但没有传承,而且被削弱和洗劫。

“5.12地震”后,羌族经济需要复苏。我们在大力发展民族艺术产业化的时候,在满足市场发展需求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延续羌民族的历史文脉。而色彩是最有意味的元素,通过对羌族民间艺术独特的色彩体系特征加以梳理分析,加深我们对羌族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并对设计者们提供启发。

一、羌族服饰刺绣色彩的特征

色彩在民间艺术的“有意味的形式美”中占据重要的作用。羌族色彩较为集中地体现在羌族服饰上,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符号和标志,它凝聚着羌人的历史、生活、习俗和思想感情,表现了羌族人们的宗教信仰,折射着人们的审美意识,通过它可以审视该民族的美学特征和文化品格。认真研读羌族民间服饰刺绣的色彩规律,有着与其他民族不同的色彩偏好和欣赏习惯。而不同支系不同地区的羌族服饰,色彩风格也大不相同,有的深沉凝重、有的喜庆热烈,并非简单的“黑、白、红、蓝”代表色就能概括得了的。只有认真研读这些独特的色彩艺术形式,才能真正感受羌族人民生命本能的感情色彩,体悟到那和谐的色彩律动。

(一)装饰性

川西羌族聚集区地处高山河谷,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相对落后的经济条件,约束了羌绣原材料的获得。羌族服饰以及刺绣中的图案都高度概括简练,没有采用写实的色彩语系,没有微妙的色彩层次变化,呈现出大色块的对比与组织。色彩种类的局限性,并没有影响羌绣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效果。羌族妇女巧妙搭配色彩,“色要少, 还要好,看你使得巧不巧”, 往往追求单纯的色彩基调,强调强烈的补色对比、高纯度色调对比,同时运用黑白分割使色彩面积、点、线、面构成关系达到和谐,使整个羌绣呈现出平面的装饰效果。

(2)象征性

民族服饰色彩象征是具象的色彩和抽象意义之间的一种关联,这就是所谓的“象征功能”或“象征意义”。[1]象征,就是借助某种固定的事物或者符号来表现出与其相类似的事物。黑、白、红、蓝四色作为羌族的代表色,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首先,受原始宗教信仰的影响,羌族人对白色和红色尤为偏爱。“白为善,红为喜”。羌族对白色的崇尚源于白石崇拜以及羊图腾崇拜,以白色为吉,以白色为善。羌族人“黑白分明”,善恶分明,白色代表公正合理,黑色代表邪僻不正,这里的黑白就直接具有了好坏、正邪的属性。[2]传说中的白石在羌人大迁徙时用作指路的标记,所以白色象征光明、神圣。藏族也崇尚白色,但是白色象征着吉祥如意。白族崇尚白色,则与族源有关。红色的喜爱源自羌人崇尚火、太阳,传说红色与羌族祖先炎帝有关,《白虎通·无行》说炎帝“其色赤”,赤即红色,羌族与炎帝同源于古氐羌。羌族有尚红习俗。如“挂红”礼仪,以及新娘着红装等等。在日常的服装中,红色是极其重要的色彩。茂县凤仪地区永和乡腊呼寨的羌族服饰,对尚红的意识表现得尤为独特,坎肩、绣花围腰、绑腿都缠红色。古羌人以黑为贵,据何光岳先生在他的《氐羌源流史》里写道:“允姓之戎即黑姓的羌戎,衣服尚黑,以后的析支、塞种也都以黑为贵。”彝族、纳西、拉祜等民族同源古代的氐羌族群,因此都有尚黑的习俗,但是各自的象征意义不同:对羌族人而言,黑色显现了羌人不屈不挠、坚强、刚毅的性格;彝族视黑色为尊贵与尚祖的象征;拉祜族予以黑色以“宁静与肃静”的含义。蓝色源自蔚蓝广阔的天空,羌族人认为蓝色是生命永恒的象征。

(3)程式性

羌族服饰将白、黑、红、蓝四色的巧妙运用,形成羌族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地域特点,并形成较为固定的程式性。男子着装色彩较为单一,多为黑色、蓝色。而女子衣服色彩比较丰富,主要基色为白色、红色和蓝色。服饰绣花主要集中在托肩、领口、袖口、斜襟、叉子和前后摆处。羌族妇女往往依据服装的底色来选择花边的颜色:白色衣服就配以黑色、红色、蓝色或黄色、绿色来装饰, 而红色、蓝色衣服,则搭配白色、黑色和黄色,以此类推。而羌绣色彩分素色和艳色两种,在运用上也各有特色。素色主要用于半襟和满襟围腰,多以黑色或天蓝色为底色,用白线挑花或勾花,或者在白布上饰蓝、黑花,淳朴典雅,风格独特。艳色多用于服饰的领口、袖口、前襟、下摆、头帕及部分围腰上的图案,用色丰富,或一纹一色,或一纹多色,彼此调配,色彩冷暖配合协调,并以黑色底布为地色进行统一协调。由于羌族居住的地理环境的不同,在颜色搭配上亦存在一些差异,从而形成个体认同与区分的界限,使色彩本身成为反映族群归属与认同的典型性符号。

二、羌族服饰与刺绣的色彩应用模式

红、蓝、黑、白四色是饱和度极高的未经调和的原色,如果处理不好,容易产生过分刺激与不和谐的色彩效果。要想使红蓝黑白的纯色搭配和谐统一,必须按照一定的色彩规律及运用相应的配色方法。羌族妇女在长期实践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与与程式,实现强对比中的和谐统一。

(一)色彩对比

羌族妇女服饰色彩运用大胆,保留了长期生活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形成的色彩观念—鲜艳、明快、对比强烈的特点。白、红、黑、蓝四色是对比色相。常在红黑两色的基础上,重点施以青绿色或墨绿色,视觉上是红绿两色对比造成的艳丽明快的强烈块面,再加上黄、白、蓝等对比色加以调和,颇有节奏感,充满生命活力。羌族妇女通过色彩并置与搭配从而显现出明快、亮丽的色彩美。因为多种色块并置后产生了色彩混合,色彩既相互分离又相互连接,提高了色彩明度,犹如新印象派的点彩画法以及马赛克镶嵌的壁画,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并置补色”的手法。羌族妇女根据自己的用色习惯和本民族群体认同的审美标准,编织出多层次的艺术空间。

羌族服饰和刺绣的色彩都离不开黑色和白色,因为黑白二色能与任何色彩相配均能达到和谐的效果。黑白色的运用,犹如两个最高、最低的音符,打破平静,增强了节奏。在羌绣中白色的运用是 “惜墨如金”。由于羌绣品多绣在黑色布料上,大量的红、绿等色运用其中,其色彩明度较为接近,而白色点缀其中,打破了沉闷,犹如气眼,起到美妙的换气作用,也使画面变得明快。白色点缀的是局部而非整体,形成富于变化、跳跃生动的点缀色彩。而黑色是羌族色彩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既可统一协调对比的色彩关系,又可作陪衬,使整体色彩明快。如赤不苏一带的妇女爱穿红色长衫,腰间配黑色腰带,鲜艳的红色在黑色的映衬下显得沉稳而庄重。

(二)色彩的调和

羌族服饰刺绣色彩讲究对比中求得视觉效果的变化与统一,这需要讲究技巧。羌族服饰较多使用对比色,尤以红绿对比为多,原本很难协调的两个色彩,但是羌族妇女很巧妙的调和在一起:方法一,在羌绣中用多种对比色彩混合配色的时候,往往以某种或一组色彩作为主色调,而其他对比色彩则采用面积、形状的大小和聚散的不等值配置的手法,作为主色调陪衬的点缀色,从而使对比色配色在大调和小对比的组合中达到色彩的调和统一。方法二,羌绣不按照色彩的色相,而是通过按照色彩的明度进行排列,即将色彩从高明度到低明度(从浅到深)或从低明度到高明度(从深到浅)进行排列、推移,从而使整体色彩秩序化,产生强烈的、和谐的韵律美。方法三,黑色是羌族服饰中不可缺少的色彩,这与四川羌族地区的生态环境、植物染料有关。黑色作为背景色,作为统一各色的纽带,起到统帅的作用。即可统一协调对比的色彩关系, 又可以清晰地衬托出其他色彩的微妙关系,从而显得光彩四溢。

三、影响羌族色彩应用模式的文化因素

色彩意识是以原始性、 质朴、 高亢的表达方式反映出人群潜在的精神意识和日常生活习俗,这是地理因素和人为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羌族色彩集宗教文化一身,又融合了西北地区和观物取向的文化审美趣味。因此要认识羌族民族色彩,需要从历史、文化及发展的角度深入地对色彩背后的文化内涵挖掘、探讨,从而了解羌族在漫长的交融、流变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艺术表达方式。

(一)崇敬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审美观

羌族是一个多神崇拜的民族,至今仍保留比较原始的宗教习俗,盛行万物有灵,多神信仰的灵物崇拜。对养育自己的自然环境如花草、树木、山等,怀有敬畏、感激、珍爱之情,

在这样的宗教影响下,形成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合一的自然审美观念。羌族被称之为“云朵上的民族”, 羌族人的色感与最初接触的的生活物品、自然环境的色彩密切关联,洁白飘动的白云,皑皑的雪山,漆黑的夜晚,火红的太阳,蔚蓝的天空,还有各色花朵,如雪白的梨花、李花,红艳艳的桃花、羊角花等,直接感知的色彩便是白、黑、红、蓝的本色 。民间有诗云:“蓝天雪域为景,碉楼青山为台,霓虹白云为幕,长河清流为韵”。[3]这些具有生命象征感知的大自然色彩影响着羌族人的色彩审美情趣和标准,并逐渐形成极具语言性的、生活化的色彩观念。尽管羌族色彩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但在色彩表达方式上并不是被动对自然作机械的模仿,也不受原有色彩的束缚和限制,民间艺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大胆地、自由地施色,对自然界色彩提炼、夸张、归纳、对比,使自然形象的特征更集中,鲜明突出。色彩最终成为了情感信息符号,一切为表现审美情感服务。       (二)历史渊源和人文环境深刻烙下了本色的印记。

首先,古羌人从天高地阔的西北草原迁徙到高山峻岭、江河激流的川西北岷江上游,这样的生态环境给人以博大、壮丽之感。受自然环境在人们审美心理上形成的物化结果,羌族服饰呈现出博大、刚健、壮丽之美。羌人的白石崇拜,白石的神性不在石头,而是在于白色。这是古羌人和北方游牧民族宗教习俗的存留。羌族早期的主要活动地区在西北地区,以游牧为主要生存方式。按《说文·羊部》解释:“羌,西戎牧羊人也”。尚白和黑白对应,是北方游牧民族在原始社会时期相当普遍的宗教习俗。在游牧民族中以淡色和白色为主,契丹用白马祭天,拓跋族和元人用白羊祭天等等。这也为羌族尚白找到很好的历史渊源,体现出现代羌族人对祖先习俗的传承,也与羌族人的认知体系有关。

(三)二元认知体系对羌族色彩搭配的影响

羌族的宗教观是一种二元认知体系,所谓二元,指世界的起源于基本结构是二元性的,他们互相依存、互相包容,促成了世界的存在以及变化、发展。也就是羌族在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的基本方法和特征时,将一系列一般概念表示为一种单纯的二项对立,如好与坏、高与低、好看与不好看。二元认知体系反映在服饰色彩审美上,表现为黑与白,已经超越了颜色的概念,而成为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吉祥与灾难、是与非的象征。正如羌族人好坏之分十分明显,不管是人还是神还是物和事,羌族人都习惯以好和坏相对的标准来加以衡量。释比服饰色彩纯色搭配,对比强烈,关系明确,无中间色调介入,是羌人二元世界观的很好体现,表现出羌人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而在造型上则表现为强烈的对称审美观,对称和谐和稳定平稳,是羌族的审美心理。

(四)五行对色彩的影响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色彩体系受五行说的影响,五色即“黑白赤黄青”,被视为“正色”,   与五常“仁义礼智信”、五行“水木金火土”、五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相对,反映出人与客观现实的实践关系,以及从中蕴含的现实功利内涵。“五方正色”观念是人们对色彩的认识基础,但是,古代民间并不是将“五方正色”简单划分为阴色阳色的,而是根据不同的场合,用“吉凶”观念来解读这“五方正色”的。羌族服饰中最具特色之一的云云鞋常用五色布拼接为底,上面压上卷曲的红色云云纹。五色布并不是严格局限于“黑白赤黄青”五色,也常用绿色、橙色、桃色等色彩作为复色,补充到五色中。云云鞋五色布的运用除五行这一文化意味以外,羌族妇女为其提供了更加生活化的语义解释:认为五色代表着生活中的五味杂陈的滋味。[4]妇女们正是用手中的彩线描绘出充满情感特征的心中世界的形态。除了云云鞋之外,释比服饰所带的五花帽以及仪式中系在重要宾客的脖颈上的五色布条,除了受藏传佛教的影响,也受五行的影响。

四、结语

羌族经济要发展,必然会走向产业化发展之路,而民族活动赛事也常与色彩文化紧密关联,这都需要有清晰的色彩文化理论的指导。目前对这个方面缺乏深入研究,所以在举办活动赛事或者民族产品开发的时候,民族色彩的运用片面肤浅,没有真正释放出具有现代民族色彩文化魅力。研究民族民间色彩是为了学以致用,要满足现代消费者需求,设计者就不能照搬拼凑民族传统色彩,而是整理和发掘其中的文化,强调元素的内在特质而非表面的形式。

现代社会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随之也带来全球文化的趋同现象,这对民族传统文化是严重挑战,也带来了文化的认同危机。民间艺术的开发,需要设计者用敏锐的触觉,结合现代消费市场心理,创作出有文化底蕴的民族艺术商品。建立完善的传统色彩资料库,包括色彩的种类、风格特征、形成因素、设计规律等方面。吸收其精华,进行提炼,发挥其特长,赋予新时代所特有的现代性。研究民族独特的色彩视觉语言,探求其艺术形式结构,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吸收民族养分,为我们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同时,延续民族的历史文脉,从而推动中国民族艺术以更加稳健的脚步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国民族服饰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3:59.     [2]周梅.从“美”字原始意识探寻羌族民间艺术的审美渊源[J].民族学刊,2012,(5):79.     [3]鞠斐.论羌族民艺地域性设计的人文价值[J].美术大观,2009,(6):114.     [4]张蔚.羌族云云鞋装饰艺术的符号语义解析[J].装饰,2010,(6):115.

猜你喜欢
刺绣
张秀琴刺绣作品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数码刺绣在毛呢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刺绣:一针一线勾勒中国魅力
学生天地(2020年34期)2020-06-09 05:50:52
清新唯美的刺绣
刺绣织成的日本传统美食
小演奏家(2019年2期)2019-03-27 01:08:04
刺绣西瓜钥匙包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海峡姐妹(2017年12期)2018-01-31 02:12:15
直苴彝族的刺绣与服饰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7
刺绣风尚
都市丽人(2017年8期)2017-08-14 20:4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