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慧
奥丁之剑冷若冰霜,深深地刺向地球最北面的端点;漫天飞雪萦绕在拉普兰的罗瓦涅米上空;欧若拉游荡着妙曼动感的曲线,将黯黑的世界点缀成红橙黄绿蓝;极地特快风驰电掣,呼啸而去赛过了奔跑驯鹿拉着圣诞老人的雪橇—一这就是北欧之国的白描场景。若要让这样的景色鲜活立体起来,你一定不能错过这五个国家:干湖之国芬兰、诺贝尔的故乡瑞典、峡湾彼岸挪威、美人鱼王国丹麦、冻火两重天冰岛。国人从媒介报道中可获悉,北欧诸国以其完善的社会福利、顶尖的公民素质、良好的自然环境闻名。殊不知,这些令人艳羡的优势,与其高度发达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自从进了十月份,瑞典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就显现无疑,连日的阴雨似乎已经成了生活习惯的标志。慢慢变短的白昼似乎也在无声宣告着时间的流逝。下午四点钟就已经席卷的长夜,似乎也在告诉我,离开的日子就要来到。是的,转眼间,来到这片陌生的国度已经|央四个月了,交换的课程已经进行了大半,对于瑞典式的教学也有了切身体会。
瑞典,这个北欧发达却低调的国家,有着强悍的科技水平,有着举世闻名的诺贝尔奖,有着众多名校,原以为瑞典会像北欧人的性格一样温柔,低调沉稳得没有波澜,但是在深入了解之后,瑞典却给我无限的惊喜。
独特的学制
如果说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学习最大的不同,我一定会说其独特的学制。在国内或者是大多数学校都是一学期同时学习数门课程,然后会有期中期末进行考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课程则是不同的模块课,也就是一学期一共分成四个月,每一个月是一个模块,大部分课程是在一个月内完成。在这一个月里,集中教授一门课,在月底的时候进行考核,然后下个月继续学习其他课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在一个月内接受系统的知识学习,加深印象,同时减少由于交叉几门学科学习带来的压力。
刚开始的时候觉得这样的课程设置很是奇怪,不免感到一个月内只学习这一门课程有点枯燥,而且考核在月底进行,下个月学习的其他课程也跟这门课没有什么关系,总是淡忘得很快。但是在接触了一段时间之后却也发现了它的好处,也就是在一个月内能够对某一门课程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能够集中精力做一个领域的探索。同时由于每天都能够见到教授,能够跟教授有着很好的沟通和交流,同时能够与教授和同学们很快熟悉起来,在共同的交流中学习。相比于国内的同时学习多门课程,这样的学习还是很新鲜,也让我收获了不少。与教授每天碰面,与同学深入交流和讨论都使得我对学习课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多元的学习氛围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是以国际化著称的瑞典顶尖的大学之一,瑞典作为欧洲第五大城市,北欧第一大城市,自然吸引了来自欧洲乃至世界各国的同学。就我选择一门课的讨论小组来说,一共六名同学,两个是瑞典当地的学生,一个是来自中国的我,另外三人一个是来自德国,一个来自英国还有一个来自俄罗斯。而我们的教授却是一个曾经在九个国家教书工作过的马来西亚人,这样的组合在斯德哥尔摩大学的课堂里是极其普遍的事。国际化与多元化似乎成了这里的常态。你可以跟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交流,你可以倾听不同地区的声音。不同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在这里都被包容和理解。原以为北大是足够的兼容并包,但是来到斯大之后发现斯大的兼容并包丝毫没有逊于北大。这样的环境让学习变得更加有挑战性和趣味性,也超越了课本上学习东西的局限性。
团队合作和讨论课
如果说在斯大交流最大的收获,我想一定是团队合作和频繁的讨论课。Seminar成为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分小组的讨论使得每个人都必须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去。案例学习和小组研讨让本身空洞的理论变得更具有实践性和现实性。小班教学让每个人的参与度都有所提高,同时小组作业也让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极大地锻炼。选择的课程中每一两个lecture之后就会有与之相关内容的seminar出现,每次都能够在seminar中将之前所学的知识巩固。
一学期的瑞典的交换学习,时间太短,没有办法更深层次地体会斯大教育模式的魅力,但是斯大门口大草坪上三三两两坐在一起讨论学习的学生,错落有致散布着几百年历史的教学楼,来去匆匆对人和蔼的教授,还有一到月底考试满考场都是手提行李箱的景象给我的感受都是那样的亲切。一学期的交换即将进入尾声,很珍惜这段交换时光带来的不一样体验,也很庆幸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在这样一个陌生的国度学习,这将是我大学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事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