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亭立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东南大学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6)
明宣府镇辖地“东至京师顺天府界,西至山西大同府界,南至直隶易州界,北至沙漠,广四百九十里,轮六百六十里.”[1]包含了今河北省北部张家口市大部和北京市北部地区(图1).有明以来,先为宣德府,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隶于大同都司,八年改山西都司,二十八年设宣府镇.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重开宣府(旧宣德府于洪武四年废),宣德五年(公元1340年)设万全都司.
“宣府自东徂西,边长一千余里,雄据上谷,藩屏陵京,譬则身之肩背,室之门户也,肩背实则腹心安,门户严则堂奥固,其关涉岂细细哉”[2].可见,宣府镇已成为卫戍京畿、防范残元复辟的重要防线.
宣府镇是明代最早设置的北方四镇(蓟镇、宣府、大同、延绥)之一,并较早开始修筑“边墙”.靖难之役以后,朱棣返还北京,即着手修筑了东起北京四海治,西至今怀安县西洋河以西马市口堡的内、外两道长城.并且以长城为主线,在两侧的广大区域内筑建了众多的卫、所、堡城(本文统称之为兵城).
明代军事制度实行(总兵)统、(都司)领兵权分设.不过,宣府镇设立以后,总兵官已经成为这一地区事实上的最高军事长官,并以都司所领的卫、所(万全都司,统领15卫、7守御所)为重点,筑建了镇、卫、所、堡城77座(见表-1),同时还筑有大量的民堡[3].
表-1 明宣府地区兵城
注:本表以筑城先后为序,同年筑城以包砖先后计.资料来源《宣化府志》、《宣府镇志》以及该地区部分县志资料.表中的少数城堡为明前旧有城池,明后有展筑,所记筑城时间为本朝初展筑时间.
由上表可见,宣府镇兵城的修筑时间大致较为集中于三个时间段,一是明初的洪武年间,计11座,是随着明军驱赶北元而筑建的,属始建阶段.主要集中在洪武二十五至二十七年,其中二十五年筑城4座,二十六、七年各一座.二是宣德年间,计16座,主要集中在四至六年之间,即设置万全都司前后.分布在北部的“冲要”之地,这一区域后被称之为宣府镇的“北路”.其中7座位于“极冲”,两座为“次冲”之地,有力的弥补了北线长城上的防御薄弱环节.到正统5年,地处“极冲”之地的16座城堡已经筑建了11座,为完善阶段.三是嘉靖年间,计15座,据史籍记载,俺答曾于嘉靖32-37年连续侵扰宣府一线[4],这一时段的集中筑城应是由此而起,是根据实战需求的重要补充.三个时段共筑建兵城42座,约占总量(有筑城时间记载部分)的一半以上.
从逐年的统计数字来看,筑城3座以上的年份有洪武25年(4座),宣德5年(8座)、6年(3座)、10年(3座),嘉靖37年(3座).可见,随着宣府镇的设立,筑城明显增多.并且,战争对兵城的形制演化也有明显的促进,反映出兵城的军事防御功能.
根据驻地区划及辖管方式,已有的研究成果多把明代的卫所分为实土、无实土、准实土三类[5].实土卫所大部分为单独筑城,无实土卫所多是附郭于地方城池之中,而准实土卫所的筑城方式介于二者之间.宣府镇的兵城除少数卫所附郭于保安州、隆庆州、蔚州的城池之内,其它卫所治地均不驻有地方行政长官,应为实土卫所.卫所种类和城内居住军口、民口数量比例的差异影响到城池的功能与性质,致使筑城的形制也产生了明显的区别.
军事防御的需要决定了驻军的规模与位置,兵城筑城受到驻军需求、交通条件、地理特点的影响.宣府镇卫所面对的犯敌主要是来自边墙之外的蒙元残部.因此,按外敌来犯的路线,将辖区分为东、西、北、中四路设防,兵城沿线布置(图1).
同时,根据兵城所在位置,宣府镇的兵城被分为极冲、次冲、又次冲和一般城堡四个等级.其中地处极冲地方的城堡(红色)有柳沟营城、独石城、万全右卫城、柴沟堡、四海治堡、马营堡、云州堡、龙门所、滴水崖堡、赤城堡、新河口堡、新开口堡、膳房堡、张家口堡、洗马林堡、西洋河堡等16座.地处次冲地方的城堡(粉色)有宣府镇城、永宁城、葛峪堡、龙门城、长安岭堡城、万全左卫城、怀安城等7座.地处又次冲地方的城堡(绿色)有顺圣川西城、延庆州城、怀来城、岔道城、保安新城、保安旧城、顺圣川东城、深井堡、蔚州城、广昌城等10座.余者为一般城堡(蓝色).据此派驻总兵、参将、游击将军、千总、把总、守备等各级军事首长统兵.在这些城堡中,以北路的独石口堡最为重要,堪称咽喉要地.余下的东路四海治、中路的葛峪、西路的张家口和西洋河等处,都是重要的关隘[6].
总之,宣府镇的兵城是以长城为主线,以宣府镇城为中心,以密集的卫所城堡为依托,将这一地区的兵城构置成与长城防线平行,以线布点、以点控面的防御体系.形成了分路设防、步步为营、保有一定战略纵深的军事重地.
自从古代筑城之始,城池的形制就一直围绕着军事防御、日常使用、传承文化三个主要功能演进.并且,根据城池的性质,三个主要功能在形制上的表现各有侧重.毋庸置疑,筑建兵城要突出的肯定是军事防御功能,表现出独特的形制特点.
表-2 宣府镇兵城形制简表
受封建等级制度的限制和影响,一般地方城池的规模(城周)大小与行政等级高低有着较为明显的对应关系[7].不过,受军事防御功能的影响,兵城规模与等级的对应关系不甚严格.但是,从表-2的统计来看,宣府镇兵城的筑城规模与等级仅表现出大致的对应关系.而位置相对冲要、交通便利、地处战略要地的兵城等级较高.
在所统计的77座城池中,宣镇城的规模最大(周24里),城内驻有宣府镇衙门、万全都司衙门、宣府衙门和宣府六卫(镇三卫、府三护卫)以及兴和等卫所.在城周规模4里以上(不含4里、奇、许)的21座城池中,有卫城10座(占47.6%)、州城3座(占12.5%)、所城2座(占9.5%),在余下的6座堡城(占28.6%)中,马营堡、西洋河堡地处“极冲”之地,葛峪堡地处“次冲”之地,顺圣川西城地处“又次冲”之地,仅永丰堡、赵川堡未处在“要冲”之地,但也是地处长城附近的防元前线.
重要的城堡中多驻有各级军事长官,规模较大.在宣府镇所辖的诸兵城中,除宣府镇驻有总兵官外,余下驻有参将、游击将军的城堡有独石城(周6里24步)、万全右卫城(周6里30步)、柴沟堡城(周6里108步)、永宁城(周6里13步)、葛峪堡城(周4里292步)、顺圣川西城(周4里13步)、柳沟营城(周1里276步)等7座.在这8座城池中,仅柳沟营的规模在城周4里以下.
有行政区划的三座州城中驻有地方首长,蔚州城周7里13步,保安州城周4里148步,延庆州城周4里130步,由于军民相附,并驻有行政衙门,城周也较大.
兵城的平面布置突出了以军事防御功能为中心的理念.虽然大部分兵仍然保有矩形形状,但已不再追求严格的方正,根据所在位置的地形特点,长宽比例各异.一般山区城堡,表现出沿路随路(马营城,图2),沿河随河的特点(开阳堡城,图3).一般沿路(河)一侧的长度较大,朝向也不再追求正向(面南)布置.怀安古西洋河(图4)“城方位偏东迤西,每日11时许,阳光直射全城,故又称向阳城”[8].
为满足实战需要,与地方城池相比,兵城的城门设置数量明显偏少.宣府镇的77座兵城,除16座无明确记载外,在余下的61座中(表-2),4门者7座(仅占11.5%),3门者9座(占14.8%),2门者28座(占45.9%),1门者17座(占27.9%).其中,设有4门的城池或是因规模较大,或是因驻有军政衙门,是为礼仪的需要而设.宣府城在洪武二十八年展筑时,曾设7门.“靖难”之后,也改设4门.万全左卫城周10里,仅设2门.许多卫、所、堡城多设2门,所城以下的军堡设1门者也不在少数.
同时,城门设置一般都尽可能的避开北向.在77座城堡中,仅4门者保持四向设门.3门者均未设置北门,2门者除因沿(或穿城过)南北向道路设置北门外,也多不开设北门,1门者文献未记载朝向,但从实地考察所见,城门也多不居北.究其理由,有两种说法较为令人信服,其一是气候原因,当地冬季北风强烈,二是犯敌多来自北方.也有些城堡在北城墙的城门位置设有庙观楼宇,如蔚县在北城墙上建有高大的靖边楼(图5)
宣府镇兵城的城墙体系要素也反映了偏重军事防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城墙墙体和城关两个方面.
⑴城墙的形制特点
兵城的墙体高度较大.即使在等级偏低、规模偏小的堡城上,仍然采用“高筑墙”的筑城方式.在有数据记载的73座各等级兵城中,墙体高度在3丈(含3丈)以上的为59座,高度在2-3丈之间的14座,其中四海治城垣高度最小,也为2丈.在周不足1里的五座城堡中,仓上、周四沟、刘斌、石城峪四座堡城的城墙高度都为3丈5尺,仅黑石岭堡城墙高3丈(见表-2).
不过,为减少筑城的工程量,与高等级城堡相比,等级偏低的城堡墙体厚度偏小.宣府镇城的墙厚“如墙高”[9](2丈8尺),而土木堡的墙厚为1丈[10],沙城堡墙厚仅6尺5寸[11].
⑵城门的形制特点
城门设置数量的减少是为了提高城堡的军事防御功能,因此,在必须设置的城门外,多设有瓮城.其中卫、所以上等级城池设置瓮城较为普遍.甚至在一些民堡中,也采用了城门两侧设置城台的方式护佑城门.蔚州城附近的单堠堡城(图6)就是如此.
⑶城墙的包砖
城墙包砖已成为明代筑城的主要内容,既可以防止城墙雨侵,也提高了军事防御效果.宣府镇几乎所有的城堡均为包砖城墙,从表-1可见,城墙包砖主要集中于隆庆和万历年间,分别为14座和30座,仅隆庆3-5年间就包砖城12座.这也是同时期边境战事较频的反映.
兵城是中国古代筑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宣府镇兵城形制的探究,有两点应作为本文的收获,一是关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信息整体性理念,二是兵城形制的特殊点.
历史文化信息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内容,各种有形的历史文化遗产仅仅是它们的载体.历史文化信息具有完整型特征,宣府镇兵城的形制演化过程就有着明显的完整性表现,各种形制表现因果关系明晰.首先,这一地区的兵城是有明一代北方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长城同时筑建,建筑相互配套,功能相辅相成.因此,兵城的研究无法脱离长城的研究,二者属同一范畴.其次,应注意区域建筑的整体性.宣府镇兵城是依托长城建造的,筑建目的同样是为了防范来自北方的侵略.如前所述,宣府镇根据区域地理特点、交通条件、犯敌路线等因素,分四路设防筑城,是一个完整的区域防御战略体系.这就使兵城之间相互关联,各路之间关系紧密.上述关系确定了这一区域的兵城规模及形制特点,无论是城墙的平面布置,还是要素的形制,都有别于一般筑城.
新的遗产保护理念和研究成果,将成为宣府镇兵城维护与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在此,对宣府镇兵城的保护与维修提出如下6点建议:
(1)通过认真的普查工作,全面了解宣府镇兵城的存世现状.对现存文物实施测绘,补充、完善文物的档案.进而编制保护规划,争取纳入省保、市保、县保文物的管理范围,包括兵城内独具特色的房屋、衙署、馆驿、戏台(图7)等建筑.
(2)提倡整体性保护,树立历史文化信息的整体意识.要把兵城单体放在整个宣府镇军事防御体系之中去研究,探求历史文化渊源,还原历史,保护历史文化信息的完整性.同时,还要注意到宣府镇的兵城是长城防御体系中的一部分,历史作用与功能是不可分割的,历史文化信息相互关联,形制演化相互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城堡与长城关系的研究,逐步将兵城纳入长城的保护范畴.
(3)提倡原状保护.目前最紧迫的工作是加强现状的保护,树立标志标识,划定保护区域,提高驻地民众的文保意识,注意现有文物的原状保存,防止文物的进一步损毁.不鼓励盲目的、无序的、借保护之名的拆建,以防历史文化信息的丢失.
(4)提倡科学保护.科学保护就是确立以保护历史文化信息为目的的遗产保护理念,对于具体的兵城单体,要结合现存实际,分别对待:
1),对于大部保存完好或基本完好的城堡,应以现状为基础,结合其它建筑(现存各级府衙、军营、戏台以及大量的民居)进行整体保护,分步维修,力争起到引领与示范的作用.
2)对于重要并已出现损毁的城堡和建筑,要进行专门的维护(包括必要的修复或复建).维护应该在大量的考察、充分的调研论证之后进行.
3)对于严重损毁或濒于灭失的城堡(如长安所城),要加强现有遗迹的抢救和保护,特别是长城脚下的城堡.要具有抢救的紧迫感.
(5)在有形建筑物保护的同时,还要注意无形的历史文化信息的保护与研究.以文字形式说明介绍这些兵城的位置与历史作用,提高历史文化遗产的品位与价值.
(6)提倡保护与利用并举,宣府镇地区毗连北京,毗邻津冀,有着发展旅游的地缘优势.特别是要以北京-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发展旅游产业.不过,在促进旅游与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注意遗产的保护,要防止杀鸡取卵式的短期行为,提倡分清主次本末,以用促保,以保带用.
旧日的经济不发达为我们留下了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今天飞速发展的经济条件下,保护与利用好它们是一项更加艰巨的工作.我们应该珍惜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研究它们,以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
[1][明]孙世芳修,栾尚约辑《察哈尔省宣府镇志》(明嘉靖四十年刊本).见:《塞北地方·第十九号》,1970
[2][明]霍冀主持,孙应元编辑《九边图说》(隆庆三年)宣府镇图说
[3][清]吴廷华修,王者辅等纂《察哈尔宣化府志》(乾隆八年修二十二年订补重刊本)卷之八·城堡.见:《塞北地方·第十八号》,1968
[4]沈起炜编著.中国历史大事年表[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第1版447~449
[5]郭红,靳润成.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明代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261
[6][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九十一·志第六十七·兵三.北京:中华书局,1974
[7]贾亭立.中国古代城墙规制溯源[D].南京:东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77~81
[8]刘徙主编.张家口历史文化丛书·之七·厚重的古城堡[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145
[9][清]唐执玉,李卫等修.田易等纂《畿辅通志》卷二十五城池.见:《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9
[10][清]吴廷华修.王者辅等纂《察哈尔宣化府志》(乾隆八年修二十二年订补重刊本)卷之八·城堡.见:《塞北地方·第十八号》,1968
[11]《怀来县志》清雍正间卷之一·疆域
图1 宣府镇兵城布置图
图2 马营堡平面实况
图4 西洋河堡平面实况
图5 蔚县城靖边楼
图6 单堠堡城城门
图7 蔚县某村戏台
注:本文插图:
图1、本人摹绘;图2、3、4、取自互联网“谷歌地球”;图5、6、7、本人自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