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岐朋
2015年BISAM轻武器技能大赛的机枪比赛科目共4个,前2个为小组比赛科目,第3个为对抗射击,第4个则为与步枪的合作科目(班组进攻战斗射击)。比赛科目的基本要求为:目标距离200~600m不等,不允许使用光学瞄准镜,可以使用两脚架射击,武器口径7.62mm,必须采用弹链供弹,两名射手在规定总时间内同一距离上均要对同一目标射击相同的弹数,两名射手必须轮流提枪跃进,到达位置后提枪者首先进行射击,除班组科目外可以进行单发射击,两个人的成绩总和为小组成绩,每个科目成绩最好的两个小组的成绩总和为本科目的团体成绩(角逐团体前三名)。
在机枪科目的比赛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我军选手成绩不理想,仅获得一个团体第六的成绩。文莱国际轻武器技能大赛(BISAM)及环太平洋的澳大利亚轻武器技能大赛(AASAM)中所有的科目均根据实战要求设置,但为了体现技能竞赛的特点,计分方法高于实际作战需求。比赛中,一些经验教训值得总结。
1月21日,与步枪同时开赛的机枪第一个科目在本次比赛的综合靶场进行。带着急于了解对手的心情,上午7:10,教练和队员便早早来到等待区。到场地发现,印度尼西亚队及新加坡队已经开始披装,进行场地适应练习了。按照我们的赛前预案,教练组织队员进行热身,翻译与队长负责观察对手的武器及其细节动作,以便了解学习。8:00,所有参赛的13个参赛队的选手均已到达场地(有5个国家临时取消机枪比赛)。通过现场对参赛国的武器观察,我们深感竞争对手的职业化——武器及其配件非常精良,队员之间分工明确,从预备工作到赛前的武器保养及调试,都显示出射手的训练有素。赛前传统强队印度尼西亚、文莱、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均将武器分解,利用铅垂绳对枪管及机件进行擦拭,并用喷剂或打火机对准星、照门进行熏烤(熏烤后的机械瞄具呈深黑亚光色)。
科目一共设置3个距离,分别为500m、400m、300m,目标为3个1.2×1.2m目标靶,每名射手使用弹数60发(3个弹链);目标出现后,第一射手提枪快速跃进100m后装弹射击20发枪弹(单、连发不限),而后将武器交与副射手重新装弹射击20发,时间自目标显示起计时53秒,时间一到目标自行隐蔽,间隔20秒后下一个目标出现,射手重新发现目标后,第二射手提枪继续跃进100~400m射击地线、射击完毕后第一射手再提枪跃进100~300m距离进行射击,成绩计算为两名射手的总环数。
8:10,主办方宣读比赛规则,要求每个国家派出一名中立军官,负责监督赛事的组织、成绩的登统等。由于我军选手无法独立用英语交流,我们放弃了这一资格。
为体现实战要求,组委会明确要求所有参赛选手均不得佩戴有色眼镜。此时强烈的阳光使我军机械瞄具产生极大的虚光。由于我军没有配发喷熏剂,加上我们对此问题准备不足,发现问题后只能利用蜡烛简单进行熏烤。
比赛开始。由于我军使用的67-2式机枪的供弹位置在右侧(其他国家的武器均为左侧供弹),而射击地线的右侧均有一个掩体,从而影响了副射手的协助与动作速度。因为每一个射击距离均要求正副射手在规定的时间内跃进100m,而后分别射击规定弹数,累计两个人的环数为小组成绩。第一组比赛结束,射手发现只有我军选手在射击过程中捡起了空弹链。经过交涉,举办方的答复是由于其他国家的弹链均为可散式(射击完毕后,弹链一个个散开),所以在比赛完毕后可以不回收,听到这种解释我们只能表示无语——我们比赛后必须收回,否则下一个比赛无法供弹。
当天的成绩公布,我们与其他代表队的水平差距较大,仅获得个人第10名以及团体第6名的成绩。
1月22日,机枪进行第二个科目的角逐。
科目二共3个距离,分别为400m、300m、200m,目标分别为120cm目标靶、43×120cm身靶与30×30cm钢板靶。射手首先于500m位置卧倒,目标出现后,第一射手提枪快速跃进100~400m射击地线装弹射击(单、连发不限),射击完毕后副射手重新装弹射击,55秒后目标隐蔽;当目标再次出现后,第二射手提枪跃进100m装弹射击,在此距离上,有两种目标(身靶与钢靶),可以两个都打,也可以放弃不打钢靶,70秒后目标隐蔽后不得再次射击;第三个距离200m的目标显示60秒钟,两名射手各自射击20发。成绩评定同第一科目。
在总结前一天比赛的经验后,我军选手学习外军的优秀做法,并通过私下交流取得了一瓶喷熏剂。通过交流我们了解到,参赛国家均采用比利时的米尼米机枪或其改进型,有的武器在改进中采用了高精狙的加工技术,其精度已非传统机枪所能比。
有了第一天的比赛经验,22日的比赛我们初始进展得非常顺利,揪心的一幕出现在第三小组,由于赛前的紧张备战,队员的身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伤病,参赛队员胡冲冲的右肘更是出现了严重的水肿。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咬紧牙关完成了比赛,虽然最终没有取得佳绩,但他敢于拼搏的精神赢得了地线裁判及中立军官的高度赞扬。
1月23日,机枪科目最激烈最扣人心弦的对抗射击比赛开始了。往届比赛,该科目为每个国家派一个小组参赛,本届比赛应参赛国的一致建议,组委会调整为每个国家可派两个小组参赛,各比赛小组分成上、下半区。
根据抽签,我军代表队两个小组均分在上半区。
科目三的比赛条件为首先跃进100m,而后对距离200m的10个30×30cm的钢板靶射击,每名射手使用弹数10发,成绩评定以命中且击倒所有目标、用时最短者获胜;用时相同时,射弹少者获胜。射击方法可以是单发,也可以是连发。
文莱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比赛当日的天气如同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阳光明媚,一片乌云飘过,大雨立马落下,组委会刚要暂停比赛,雨瞬间又变小了。按照组委会的要求,小雨天气比赛继续进行。在北方长期生活的我参赛选手面对这种天气只能望天兴叹,加之我军武器很难控制单发,因而在本科目中,两组选手均在第一轮就淘汰出局。
1月28日,比赛进行最后一个科目——步、机枪班组进攻战斗射击比赛,即机枪手与步枪手组成一个战斗班,其中机枪的射击距离分别为600m、400m、300m,目标分别为1.2×1.2m目标、三联体靶、身靶,显示时间均为55秒。射手听到班长的指挥后,轮流提枪分别快速跃进200m、100m对3种类型的目标射击,射击方法及提枪顺序同之前科目。除最后一发允许单发外,其余必须连发射击,每出现一次单发扣10分。各个距离击中环数,在计算环数的同时奖励20分,未击中则扣40分;机枪成绩与步枪成绩合并计算该科目总成绩。
为体现班组之间的协作分工以及班组间的协调作战能力,特别是班长的临机处置能力,目标的距离及出现的顺序均临时决定(每个国家的顺序都不一样)。机枪最远射击距离600m,虽然目标尺寸较大,但由于使用机械瞄具,加之强烈的阳光与雨天的交替考验,射击难度可想而知。最终我军选手由于无法独立用英语进行交流,没有很好地理解比赛要求,而无法在有效时间内及时下达指令,失去许多射击时机,仅获得第11名。
经过十几天的大赛磨练,检验了我们的实战能力。我们深感自身有很多不足,外军的优秀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近年,我们多次参加国际军人轻武器大赛,现将这次BISAM比赛与另一大赛——澳大利亚轻武器技能比赛(AASAM)的机枪比赛规则作一对比,从中会让我们有一些感悟与认识。
BISAM的机枪比赛科目均要求正副射手在规定时间内对同一距离上的同一目标发射相同的弹数,两个人的命中环数计入小组成绩。携带武器要求正副射手轮流提枪跃进,轮流为对方装弹上膛,稳固脚架。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正副射手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射击技能,树立团结协作精神,相信自己,相信队友、相信武器。AASAM则要求正副射手单独操作武器,单独计算成绩,成绩以命中目标的发数计算而非环数。
BISAM大赛中的机枪科目均采用卧姿射击且是双人组,不允许使用光学瞄准镜射击;而AASAM大赛中则要求射手单独进行射击且采用的姿势包括卧、跪、立3种姿势,使用光学瞄准镜射击。另外,BISAM追求的是小组的团队精神,而AASAM除此之外还要求射手必须具备独立作战能力。
两大比赛的共同点则是注重遭遇时的先敌开火。BISAM大赛中的所有科目,均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跃进100~400m,而后每名射手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射20发枪弹(每人一条弹链),发射时间最长的只有70秒,最短的则只有50秒。这就要求射手必须以绝对的速度运动到射击地线,而后快速装填枪弹射击,平均到每次点射的时间为2秒钟。因此,要求射手的射击技能必须稳固定型一次到位。AASAM中虽然不要求跃进,但无论哪种射击姿势都更加注重先敌开火压制对手,实现绝对地快、相对地准,每次射击根据距离不同显示时间略有不同,近距离每次射击只有1.5秒。
通过参加国际军人轻武器技能大赛,锻炼了队伍,打开了眼界,对切实提高军队的射击技能受益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