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读后感中的“感”

2015-04-27 04:20黄河清
师道·教研 2015年2期
关键词:感点焦裕禄老汉

黄河清

写好读后感是进行有效阅读的关键,但孩子们写读后感大部分停留在主要内容的摘抄上,未能联系实际进行有感而发。从指导孩子们写读后感和批阅他们的读后感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有读无感;读感分离;重读轻感。

写读后感,如果把重点放在“读”上,就成了好书介绍了。所以我认为重点应该放在“感”上,而“读”只是“感”的一个诱因或者说是酵母。只有这个“诱因”或“酵母”与读者的思想、情感、体验、经历或者想象等发生共鸣的时候,才能产生感受,得到提升。否则,“读书”只能说是看文字而已。

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许多老师在“感点”的指导上只是一带而过,还没到点子上。学生对感点的联想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下面以我给五年级学生上的一节“读《桥》有感”的指导课为例,阐述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中的“感”。在第一、二课时学习课文的基础上,第三课时拓展为 “读《桥》有感”的指导训练。重点在“感点”的指导上下功夫。这节课我设计了五个环节:一、读读课文感触最深的语段,“找感点”;二、谈感受,“排感点”;三、你的感受联想到什么,“联感点”;四、自拟题目,写一篇读后感,“写好感点”。五、修改定稿,“突出感点”。

第一环节主要让学生重温课文,“找感点”。从学生读出的语句来看:(1)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3)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4)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5)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6)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他们的感点都集中在“老汉”这个主要人物的身上。我设计了一个“议一议,填一填”的练习:同样是老汉,在不同的情况下态度有着强烈的反差、鲜明的对比。这一“揪”一“推”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呢?让我们走进老汉的内心吧!作为一个党员,当他从队伍里揪出儿子时,他心里想作为共产党员,你要把群众放在第一位,不能只顾自己而不顾群众。而作为一个父亲,在最后关头,推了儿子一把,他心里想我要把生的希望留给儿子。引领学生再次走进老汉的内心。

“老汉”的形象有许多感人的好品质,怎样让学生把“感点”最深刻的找出来呢?

第二环节帮助学生“排感点”。先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谈感受,然后引导他们把自己对“老汉”印象最深的一点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写在黑板上。学生畅所欲言后稍加思索,纷纷在黑板上写下这些语句:“面对可怕的洪水,你临危不惧,沉着镇定。”“舍己救人”“先人后已”“一心为民”“不徇私情”“你是群众心中的大山”“爱民如子”“父爱如山”等等。同学们被老汉在人民群众心目中高大如山的形象感动了。这个环节,其实是让学生在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确定下来。

第三个环节是难点,“联感点”。我点拨学生把“感点”与社会实际、生活实际、自己实际相联系。首先是相同联想:我重点指导他们怎样与社会实际相联系。为了让孩子们更近距离领会老汉“如山”的形象,我下载了“焦裕禄与人民群众一起劳动”“清明节人们自发到兰考缅怀焦裕禄”等相片,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像“老汉”这样优秀的共产党员在我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接着,我让学生读读珠海特区报登载赞扬焦裕禄的一首诗《致焦裕禄同志——一位倒不下的共产党员》:

风沙吹走了岁月带走了贫穷与忧伤

您长眠的地方早已是春的盎然秋的金黄

滔滔黄河水流淌着乡亲们深深的怀念

兰考大地上您洪亮的声音仍在清晰地回响

枣子又红了油菜花又开了泡桐树成材了

当年被您摸过头的孩子还记得您裤腿上沾满着泥巴

多少间农家的小屋里有您拉过的家常挑灯的座谈

您带头跳下洪水中筑起的人墙就是党群连心的堤坝

无情的死神带走您虚弱的身躯却带不走您不朽的灵魂

您在课本中银屏上电视里依然高大而鲜活

今日的我们只能用潮湿的双眼表达着感动与崇敬

人民的儿子用生命点燃着时代的激情与荣光

历史的车轮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印迹滚滚前行

无数的您用血肉做圈用精神做轴无怨无悔着

一座座矗立在人民心中的丰碑/恒久在天地间如山之高海之阔

学生们把课文中“老汉”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形象与现实生活中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融合成一体,真切地感受到像老汉这样优秀的共产党员在我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也深入地领悟到课文题目的含义:木桥虽然塌了,但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党群之桥却搭建起来了。接着我又让学生读一读赞扬老汉的一首诗《一座山》,再次感受老汉的大山形象。

一座山

我不知道

你的姓,你的名

但我知道

你有一个动人的称呼——老汉!

哦,老汉!

你是一座山

一座镇定的山

征服了肆虐(nüè)的洪水

一座刚毅的山

抵挡了可怕的灾难

更是一座深情的山

留下了高贵的人格

哦,老汉!

你将牢牢驻留在我们心间

永远,永远!

在这个品、悟、联的过程,老汉的高大形象已让孩子们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接着,我趁热打铁,让学生结合自己实际,说说“我是这样当班干部的”“我是这样当值日生的”“我是这样管理班级的”,让深入联系群众的共产党员伟大精神在孩子们心中默默传承。这是相似联想。至此,这个与实际相联系的感点就非常明确了。学生写起来就顺理成章了。

第四个环节是自拟题目,写一篇读后感,“写好感点”。从孩子的写好的作品来看,每篇读后感都比以前写的读后感有了很大的进步。单纯介绍文章内容的读后感不见了。三言两语泛泛而谈感受的读后感也不见。出现了富有真情实感的名符其实的读后感。学生们有的联系自己观看的电视剧《焦裕禄》谈感想,有的联系带头致富的村支书谈感想,有的联系本村的居委会人员谈感想,有的联系送课下乡的老师谈感想,还有的联系自己当班干部的具体情况谈感想……内容丰富多了,感情真挚多了。

第五个环节是修改定稿,“突出感点”。学生边读边改,削除横枝,突现主题。

相信学生以后写读后感不会再走弯路,不会再迷迷糊糊了。他们懂得在读中、悟中 “找感点”,“排感点”,并在“相同联想” “相似联想”中“联感点”,找到生活中的实例而有感而发。

我觉得这节课上得非常成功,真正把读后感的“感”指导到位,不是停留在理论的讲解上,而是可操作性地指导学生“找感点”“排感点”, 在“相同联想” “相似联想” 中“联感点”,找到生活中的实例而有感而发,让学生受益匪浅。老师们听完课也感觉到确实达到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中的“感”的预期目标和效果。

责任编辑 黄日暖

猜你喜欢
感点焦裕禄老汉
紧扣“感点”,亮出“观点”
刘老汉笑了
《城南旧事》深度阅读之引导学生找“感点”
人大代表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的“三股劲”
焦裕禄墓前(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