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分层作文评改能力的有效策略

2015-04-27 04:19梁春笑
师道·教研 2015年2期
关键词:民风佳作习作

梁春笑

一、遇到“瓶颈”

自从申报了省级小课题《小学分层作文研究的有效策略》后,我们致力于小学分层作文研究的有效策略,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第一阶段时,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分为A、B、C三组,A为优等组,B为中等组,C为初等组,作为作文教学的三个层次。如下表:

为了提高各层次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特别重视作文的批改。面对每个单元作文,起码批改三次以上:细批初稿,了解情况;学生修改后,再次认真圈点,并写评语;单元检测时,再三认真批改。每次的批改总是不厌其烦地圈错别字、画病句、订正标点……如此精细劳作难道真的有效吗?答案是否定的,特别是B、C组的学生,效果并不明显。为此,第二阶段的研究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评改”能力上。通过有效的“评改”策略,努力达到新课标中提出的要求:“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具体策略如下:

一、 “三个回合” ——读中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最好的修改方法就是读——“三个回合”,即:自己读,自己发现;别人读,我来发现;我来读,别人发现。通过三个回合的读,引导学生对自己习作的一个方面作全面的修改。一般是在学生完成习作初稿后,我会粗略地阅读所有的习作,然后根据习作情况,出示修改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修改。

如,我教六年级的第二单元作文《民风民俗》。习作要求:把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写成一片习作。可以是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突出这一民风民俗的特色,表达清楚。

根据这次的习作要求,我特制订了如下的修改任务:

1. 错别字以及语句的不通顺。

2. 标点符号使用。

3. 材料不恰当,主题不明确。

4. 试着用上好词好句、修辞手法。

在实践过程中,我提倡学生用读的方式来修改习作。“第一回合”要求默读,从头至尾读,在发现问题的地方做上记号,待全部读完后,再回过头来逐一推敲,要求用修改符号逐一击破。“第二回合”要求“别人”一句一句地读,“作文的本人”认真听,一句一句地改,发现了问题就停下来,反复读几遍,随即推敲修改,改后再往下读,发现问题再来改。“第三回合”是作文本人有感情的朗读,邀请A组的同学来听,让学生在读读改改、改改读读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丰富自己习作的语言。当学生习作经过修改变得更通畅、更具体、更生动时,我会趁机利用课前一分钟、作文分享会、班级佳作园地等展示他们的“佳作”,从而激发学生愿意写作的欲望。

二、 “佳作引路” ——悟中修改

自读自改固然重要,但如何修改,对于B、C组的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这时,我们要注意适时地为学生提供一些“佳作”,让学生从“佳作引路”中获取一些表达的智慧和修改的灵感,来提高修改的质量。

方法一:完美的“佳作”,汲取全部精华。

过去,我一般是采用自己的下水文或作文书上的例文等作为“范文引路”。通过两年的针对性作文训练,班上已经出现了一些善于写作的“小作家”——A组成员。如,我教六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作文有三个作文要求供学生选择:1. 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的一员。2. 选取生活中的几种音响,编故事。3. 介绍暑假生活。我是先浏览全部作文,了解此次作文共同的优、缺点,发现有好多学生都对第一个话题感兴趣。于是,我从A组中选择一些写得好而又有代表性的文章作为“佳作引路”——张博艺的《我是一条小溪》,指导同学们在课堂上集体批改。用实物投影把作文展示出来,让作者来朗读作品。我们一起来讨论习作的优、缺点,提出修改意见,由本人执笔,结合同学的建议进行自主修改。通过这样精细的批改,让B、C组的学生收获大:拓宽他们写作的思路,启发他们创新思维;为学生自改作出示范,让B、C组的成员可以有路可循……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在“佳作”语言的影响和感召下,在老师及时的启发和暗示下,都若有所悟,都在全神贯注地修改自己的习作。在学生的精心修改下,他们的习作变得生动了、精彩了,稚嫩的脸上都荡漾着甜蜜的微笑!

方法二:个性美的“佳作”,汲取部分营养。

我不提倡独角戏,我喜欢让众人也有“威风”的机会。因此,我在初次阅读学生的习作时,我是带着目的去挖掘B、C组同学的习作的“个性美”的地方,如优美的开头、精彩的细节描写、创新的选材、回味无穷的结尾等等,哪怕是一词一句,我也不放过,务求让他们能在同学面前“露露面,显现威风”。

片断: B组的可晴同学的开头:

世界上还有几个居住的是一种甘栏式建筑的竹楼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是以大米、糯米、粳米为主食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是有自己独特的历法的呢?

老师的即场评语:

班上还有几个同学以反问的句式突出“傣族特色”呢!

班上还有几个同学是巧用课文的写作手法呢!

班上还有几个是善于发现其他民风民俗的特点呢!

这就是我在课堂上“大夸”可晴同学的聪明。此后,班上的同学更认真的听课,更善用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更善于模仿书中的写作手法,更善于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佳作引路”过程中,我退居后勤,用商量的口吻参与评改,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心,激发其写作热情。此外,我们还试着把“作文评改课”上成“作文欣赏课”,这样的做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同学互评——评中修改

在学生习作中,小至用错的标点、错别字,大到用词造句的准确性、篇章结构的合理性等等,这些作文的本人往往是不易觉察的。因此,在学生自改之后,我们还应该充分发挥各组互助的作用。在作文评改上,根据学生作文的差异,有所区别,侧重对待。这学期,我也做了新的尝试:

——“偏心”C组。让他们专门“批改”A组的作文。美其名“批改”,实际上是让他们赏识A组同学的“杰作”,要求他们圈点出“好词佳句”,并写上旁注。目的是再次阅读更多的“佳作”,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圈点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锻炼”B组和A组。先让B组与A组自发结对子,协助批改并提出修改意见。再让学生充分地阅读同伴的习作,在读中评议。要引导学生依据本次习作的要求,边评边改,共同商讨,相互启发,相互修改。在评改的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既要虚心学习别人习作中的优点,取长补短,也要大胆“挑刺”,找出别人习作中的不足,提出修改的建议,并尝试写一些鼓励性的评语,从而提高评改的能力。互评互改之后,学生要推敲斟酌别人的修改意见,并能够根据别人的修改建议,再次动笔修改自己的习作。对不同意见亦可以展开讨论、争辩,在争议中明理,在交流中进步,在合作探究中逐步提高修改的能力。这样做,虽然费时多了一些,但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习作评改的过程中来,使学生在鉴赏中享受自改完善后的喜悦,体会习作成功的快感,增添习作自改的信心。

责任编辑 黄日暖

猜你喜欢
民风佳作习作
佳作欣赏
佳作展示
浅析明清时期地理环境对王家营地区民风的影响
《春酒》中的民风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