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浸入模式对双语案例教学的实践探析

2015-04-27 09:27金丽丽
企业导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双语教学案例教学

金丽丽

摘 要: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存在着许多困境和阻碍,如何使专业课双语教学实现专业和语言的双目标 ,成为双语教师们一直讨论的论题。本文以高校营销类双语课程为例 ,通过分析目前该类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困境和阻碍 ,引入案例教学 ,建立双语案例教学的语言理论基础 ,从而提出双语案例教学实践的建议 ,以期提高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不完全沉浸法;案例教学;双语教学

一、高校营销类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困境

(1)学生语言基础参差不齐。学生语言基础参差不齐,使得教学中中英文授课的比例很难调和。在必修课的教学中,这个问题尤其严重。所以学生对所授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会有很大的差别,使得专业和英语都不能得到很好地提高。(2)实用专业教材的欠缺。教材作为学习输入的重要信息源, 对双语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常,双语教材分为国外引进教材、 国内出版教材、 学校自编教材。目前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中使用的教材主要是从国外原版教材中遴选。可选的数量不多,而且有很多营销专业内容及具体案例和我国的国情与现实不符。同时学生往往把教材学习当作了翻译练习,原版教材是国外作者按照英语思维习惯,国外教学教法的特点编写的,大多与我国教材编写特点不同。由于我国双语教学实施的时间不是很长 ,因此国内专家所选编的优秀教材少之又少。(3)外语记忆与思考的特殊困难。当我们用母语记忆时,可以迅速记住所看或所听的内容。然而面对英语,记忆却要艰难得多。很多当时理解的东西,也许事后也很难回忆完整。除非是能够熟练运用英语思维的同学,这使得知识的传授需要加倍的时间,从而影响整个专业知识的完整摄取。另外在英语语境下思考枯燥的逻辑关系,也会不那么畅通。在这样的障碍下,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循序渐进地使用英语,就非常有必要。

二、浸入模式与双语案例教学的结合

关于双语教学的模式,主要有沉浸式、 保持型和过渡型三种。沉浸式双语教学适于从小孩子开始,要经历几年的时间,它的主要目标在于语言的培养。而对于大学生来说,母语是其最频繁使用的语言,英语则一直作为第二语言学习,他们无法完全脱离母语的思维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双语教育的模式做一定变通,创造出符合中国高校专业双语课教学的不完全沉浸法,是双语教学一种较好的选择。尤其当学习的主导目标是专业知识而非语言的时候,即在进行双语所授课程的学习的时候,不完全沉浸法就能使学生在逐步熟悉英语的过程中,进行完整的专业思考。

不完全沉浸法强调总体沉浸在英语的氛围中,使用原版英文教材,课堂及课后阅读都是英文资料。课堂上用简单的英语进行授课和交流,基本不使用母语,但是针对一些专业词汇给予中文名称,必要时进行一定程度的中文解释。

不完全沉浸法给双语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确保专业词汇理解无误的前提下,选用英文案例进行讨论,或者通过角色扮演来激发学生语言和专业学习的兴趣。在不断的阅读和交流中培养英语思考的习惯,使语言得到强化,并有助于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三、案例教学提高营销类课程双语教学的效果

(1)相关资料的收集增加了专业知识的积累。针对课堂的小案例,建议学生课后去收集相应的英文背景资料。比如案例企业的背景以及与专业相关的部分内容,企业的经营状况 、战略思想、人力资源状况及营销策略等。以便更好地分析案例中涉及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由此增强了专业阅读能力 ,拓宽了专业知识。(2)头脑风暴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每章教学内容开始之前,用一些典型的企业小案例来引出本章重点内容。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一开始便有了强烈的兴趣。同时在阅读案例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英语阅读的水平。当对整个案例的内容完全把握之后,就能发现该章节的重点是什么以及做此研究的重要意义。由此,在进一步启发学生探讨案例中的主要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发散思维训练时,建议学生习惯用英文思考,并尝试表达。课堂上积极地用英文讨论,同时也允许学生使用一定的中文来补充阐述自己的观点。课堂讨论取得了头脑风暴的效果,针对课堂内容间或进行的角色扮演更是让很多同学兴趣倍增。这样逐渐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学生的积极性也由此不断增强。(3)课堂陈述提高了外语表达的水平和专业思维的逻辑性。在案例教学中,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课堂陈述,这是集体讨论成果和个人展示水平的综合体现。由每个小组的代表来做小组讨论成果的英文阐述,大大训练了利用语言进行英文思维和口头表述的能力,并在清晰的逻辑脉络下更好地展现学生的专业思维。(4)课外训练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技巧。对于案例教学,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多准备工作要由学生课后完成。这包括相关资料的收集 ,课后讨论并形成最后的成果报告。在小组课外作业中,需要推举领导,分配角色,分工合作,需要召集会议讨论,解决争议达成一致。这就大大训练了团队合作的技巧和能力。通过集体讨论,大家形成一份书面的成果报告,也锻炼了学生撰写书面报告的总结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四、高校营销类课程双语案例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案例教学在高校营销类课程的双语教学中的作用在英语学习、 专业思维和团队合作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为了得到更好的案例教学效果,现给出几点对策与建议:

(1)案例内容的选取。营销类的案例很多,在选择过程中需要根据课堂案例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来决定。课堂案例如果是作为来使用开篇案例的,所选的案例需要短小精悍,内容不强调具细,而要求简单生动,有足够进一步思考的空间。如果作为大型讨论甚至综合讨论的案例,需要强调内容涵盖所要探讨的专业知识点,企业有较好的代表性,并且在时效上也较新。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讨的热情,才能更好地实现专业培养的目标并与时俱进,使研究和探讨有较好的现实意义。(2)学生课后的讨论准备。案例的有效选取帮助学生建立了课后讨论的浓厚兴趣,因此也愿意花费课余时间来进行这样的活动。但是课后的讨论准备需要有教师的指导,这在一开始的时候尤其如此。对于课后准备的内容,需要教师明确界定学生案例讨论的目标,明确讨论的期限,需要形成的成果。另外需要对资料收集的大致范围进行抛砖引玉并提供收集方式的指导,提醒团队工作的注意事项,并使学生了解所需阐述的部分以便做好相应准备。(3)案例教学中课堂互动的把握及讨论总结。案例教学中课堂互动的效果直接影响了整个教学效果。学生的大量参与使得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大增,但如果互动把握不好则会起到完全相反的效果:学习兴趣下降、 课程内容不能完整传授和吸收,因此课堂互动需要双语教师适时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根据课程安排并结合课堂状况适时安排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提供必要的语言的帮助。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小组代表陈述后激发其他同学提问和探讨,并在学生表述后给予总结和点评,帮助其理清思路,也帮助其他同学加深理解。展示的结果会加深小组成员的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也因此会期盼进一步的讨论合作。

结论:双语教学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通过不断地摸索、 实践、 效果验证和经验总结之后,我们努力改进了高校营销类课程的双语教学效果。实践提供经验,实践促进思考。但还有很多问题仍然存在 ,本文仅以高校营销类双语课程为例,通过案例教学的使用,建立学生的语言理论基础,同时锻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达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卓林. 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模式评价[ J]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4) : 56.

[2] 吕良环. 双语教学探析[ J ] . 全球教育展望, 2001( 4) .

[3] 张璐, 赵若英. 国外双语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J] . 当代教育科学,2003, ( 16) .

猜你喜欢
双语教学案例教学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