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绍军
(新沂市人民医院,江苏 新沂 221400)
正容汤治疗面部、肢体麻木临床研究
艾绍军
(新沂市人民医院,江苏 新沂 221400)
目的:观察古方正容汤治疗偏瘫及神经麻痹致面部、肢体麻木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面部、肢体麻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配合针灸、康复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毒副反应发生。结论:古方正容汤治疗中风、面神经麻痹、颈腰椎疾病所导致的麻木效果显著,且无明显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麻木;正容汤;临床研究
临床上,中风合并肢体麻木、面神经麻痹患者遗留面部麻木、颈腰椎疾患导致肢体麻木等情况较为常见,目前尚无治疗麻木的有效药物。采用药物辅助康复综合治疗麻木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者症状,但与预期疗效有不小差距,且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笔者采用古方正容汤治疗中风研究发现,其对麻木症状的缓解有一定帮助,原方适当加味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原方记载白附子与半夏医家常按反药论,附子与白附子来源于同科植物,但附子来自乌头,而乌头与半夏相反,白附子来自黄花乌头,二者不是同一类型植物,故并无与半夏相反一论。本文采用古方正容汤治疗偏瘫及神经麻痹致面部、肢体麻木患者40例,临床疗效显著,且无明显毒性反应发生,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面部、肢体麻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治疗组中风偏瘫合并面部、肢体麻木患者25例,对照组27例;治疗组面神经麻痹合并面部麻木患者8例,对照组6例;治疗组颈腰椎疾患导致肢体麻木患者7例,对照组7例。治疗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2~74岁;对照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31~7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给予常规处理,配合针灸、康复等治疗。
1.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患者给予正容汤加减方口服,方剂组成为:羌活10g、防风10g、秦艽10g、白附子(制)6g、胆星5g、白僵蚕10g、半夏(制)10g、木瓜10g、川芎10g、当归10g、鸡血藤10g、甘草6g、黄松节(即茯神心木)10g,加生姜3片。水煎取汁300mL,分早晚饭后半小时热服。上肢麻木者加桑枝、桂枝,下肢麻木者加寄生、牛膝,面部麻木者加用川芎、防风,面部肌肉痉挛者加全蝎、地龙等,肌肉疼痛者可加乳香、没药,肢体痉挛疼痛者加伸筋草等。治疗20天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1.3 疗效标准
痊愈:麻木症状完全消失;显效:麻木症状明显减轻,精神放松,不影响日常工作生活;有效:麻木症状有所减轻,但对工作生活仍有一定影响;无效:麻木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n)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n)
临证研究表明,偏瘫、筋急、口歪与麻木大多有着相同的病机,多责之于风痰闭阻经络,致气血不畅,脉络瘀阻、筋肉失濡发病。正容汤具有祛风化痰、舒经活络之功效,主治风痰痹阻经络、口眼歪斜、仪容不正、肢体麻木等疾病。由于乌头反半夏,而附子又来源于乌头,故多数医家认为该方中白附子与半夏互为反药,故临床运用受到一定限制,实则多因将白附子与白附片混淆使然。《本草纲目》云:“白附子乃阳明经药,与附子相似,故得此名,实非附子也。”据1995版《中国药典》记载,白附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干燥块茎,属化痰药,其味辛甘,性温,具有祛风痰、燥湿痰、止痛止痉、解毒、散结之功效,主治中风口眼歪斜、惊风癫痫、破伤风、偏头痛及瘰疬、毒蛇咬伤等症。根据1995版《中国药典》记载,白附片是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子(侧)根附子加工品,属温里药,其性味辛甘热,具有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之功效,主治亡阳症、寒痹痛剧及阳虚所致之阳痿、宫冷不孕、脘腹冷痛、泄泻、水肿等症,常用于救急,被誉为“回阳救逆第一药”。因此,根据药物及原方来源、功效、主治等方面,正容汤应为白附子而非白附片,不存在与半夏相反一说。但白附子自身有毒,误服或过量会出现口舌麻辣、咽喉部灼热梗塞感、舌硬、言语不清、肢体麻木、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而并非与半夏相反使然。
白附子辛散温通、性锐上行,善逐头面风痰,具有较强的止痛作用[1]。现代研究表明,白附子含有机酸、β-谷甾醇、胆碱等成分,其中β-谷甾醇有祛痰作用,生、制品与巴比妥有协同镇静催眠作用,还具有抗惊厥、抗破伤风作用[1]。该方以白附子、半夏、胆星、白僵蝉祛痰止痉,羌活、防风、秦艽散寒通络。风祛痰消则经脉畅通、气血流转、大病可去。风性善行,故麻木走窜,紧扣病机,笔者于原方中增加川芎、当归、鸡血藤以活血养血,血行则风灭,进一步加强驱风之功效。其中,川芎乃血中气药,可上达巅顶、下行血海,具有通达气血的功效,可治一身之瘀。川芎、川芎提取物、川芎生物碱、酚性成分均可抑制药物引起的血管收缩,改善脑血流及微循环,增加心肌血流量,川芎嗪具有明显的扩血管作用[2]。黄松节(茯神心木)可平肝熄风、宁心安神。《卫生宝鉴》云:“茯神本治心,而中抱之木又属肝,以木制木,木平则风定,风定则心宁。”《药性论》云:“治中偏风,口面歪斜,毒风筋挛,不语,心神惊掣,虚而健忘。”因此,该药可平肝解痉,还可缓解疾病造成的精神抑制,有点睛之妙。诸药合用,共凑养血活血、祛风化痰、舒经活络、定惊安神之功效。研究显示,乌头、白附子与半夏合用,可改变小白鼠心电图心肌缺氧状态[3],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后患者心电图的变化无明显差异,进一步佐证该方所用为白附子,与半夏并无相反作用,且方中活血通络药物对患者心脏供血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综上所述,古方正容汤加味治疗偏瘫及神经麻痹致面部、肢体麻木患者疗效明显,且副作用小,方中白附子与半夏并无相反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钟赣生.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302.
[2] 彭成.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53.
[3] 黄文权,程相岭,肖鸿,等.中药十八反中部分禁忌中药的毒理实[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1):45-47.
(责任编辑:李岚春)
2015-03-02
艾绍军(1974-),男,江苏省新沂市人民医院副主任中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西结合神经内科临床及神经康复。
R277.1
A
1673-2197(2015)14-0128-02
10.11954/ytctyy.201514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