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琳
(安徽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基于学分制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构建
孙 琳
(安徽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可以更加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合理自主分配自己的学习、生活时间,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在测评指标体系上从德育、能力、文体和智育素质四个方面进行设计,使测评科学合理,并加强实施过程中的监督,保证测评客观公正。
学分制;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随着选课制度的普及、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推广运用,与之相协调配合的、全面系统的、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应运而生。在学分制背景下建立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既要放眼于全局考虑学生的整体素质,又要着眼于局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兴趣、学科规律的前提下,要创新育人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并采取积极灵活多样的对策,使得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和不同类型的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机会。开展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模式的探索创新,是高等教育办学定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和实践创新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大学生综合素质是其“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接受教育和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而发展的主体性品质,即人的智商、情商等方面的品质及其表现能力的系统整合” 。[1]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推广,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逐渐向更深、更广层次发展,逐渐形成了各高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结合各自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和特色,采用科学、合理、适用的方法对大学生的德、智、体、美、能等方面制定一系列量化指标与实施细则,并据此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实践等主要活动方面中反映出的各类素质的表征信息,对学生做出价值或量值的综合评定及判断”。[2]
近年来,高校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将大学生综合素质分德、智、体三项进行测评,主要以智育为主。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指标设计一般是以国家颁发的《大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作为依据。各高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传统的学生评价体系进行了修正和补充,但实质上大都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从评价目标上看,重终结性评价,轻发展性评价,忽视教育激励性功能;从评价内容上看,指标体系过于陈旧,标准区分模糊,权重分值缺乏科学依据;从评价方法上看,测评形式过于单一,重群体相对评价,轻个体差异评价;从评价结果上看,与社会测评相脱节,存在为测评而测评的现象。尽管现在也有部分高校开通了大学生毕业综合素质测评系统,包括测试职业规划、个性、人格、心理健康等,但这只是作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一个参考。[3]
针对测评对象所涵盖的各类影响因素的全体集合即为测评指标体系。在学分制和选课制下,同一年级的学生因为所学的专业和课程不同,选择的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也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专业班级的学生因为学期所选课程不同,导致学生课程学习内容和学期学习进度也不尽相同,这就无法对同一班级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绩进行横向比较,进而给每学年的学生评奖评优工作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因此,新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设立必须体现学分制背景这一特点。以测评目标与测评指标的适度性和一致性、测评各类指标相对独立性、实现测评指标的可量化为原则,并按照可测性、完备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进行设计(见表1)。
表1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
从表1中可以看出,将所有指标分为两级,一级指标上分为德育素质、能力素质、文体素质和智育素质四个方面。其中德育素质、能力素质和文体素质权重分别为15%、10%和10%,其一级指标分值又分为基本分(70%)和素质加减分(30%)。基本分采取考核记录与班级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计算得出,基本分的组成分为达标分、班级同学互评分、辅导员评分三方面,达标分由辅导员、班主任、班级综合测评小组根据学生在校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实际表现,结合《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实施办法》进行评价。智育素质权重为65%,依据必修课成绩、专业选修课成绩和学分计算得出。各类一级指标加减分采取量化方式得出,以学分制背景下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时限实际情况为依据,参考《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修订)》进行评分。具体公式如下:
综合测评分=智育分(65%)+德育分(15%)+能力分(10%)+文体分(10%)
德育分或能力分或文体分=基本分(70%)+素质加减分(30%)
基本分=达标分(70%)+班级同学互评分(20%)+辅导员评分(10%)
在学分制背景下,高等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应改变现行单一的评价方法,其指标体系应灵活多变,“评价方法要采取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的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身性评价相结合,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多项综合评价相结合等方式” 。[4]
(一)成长档案评价
每位学生要建立自己的个性化综合素质成长档案,可以作为综合素质测评加减分的重要依据。成长档案中的记录卡统一制定,学生对本人成长档案中的记录卡片要做到认真对待、及时填写、定时交流和集中保存,作为每学年综合素质测评的班级查证参考资料之一。这样,教师和家长在横向上就可以根据综合素质测评表中的得分了解到学生德育、能力、文体等三个方面大概情况;在纵向上就可以根据成长档案中记录卡片的明细全面掌握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某个阶段或时间节点上的信息。此外,每年校内外毕业生招聘会时,用人单位就可以结合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表和成长档案记录卡,能够较为系统、完整掌握毕业生在校期间各方面的表现,从而避免招聘过程中面试的误判和短时间评价学生综合素养的依据缺乏。
(二)观察与情景化评价
观察评价方式的内容范围应确定在那些比较显而易见的行为表现上,如各种考勤、宿舍卫生、学风检查、违纪行为等。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有比较全面、系统、客观的了解。情景化评价方式应通过有趣的、场景化的、主题鲜明的活动展开,进而使得所有学生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才华。这种评价方式可以直接观察到学生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兴趣、特长和能力。
(三)课程多样化评价
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核心环节就是课程体系,因为课程体系决定着教学内容。课程多样化评价方式可以通过文理课程渗透、专业基础拓宽、学科交叉培养、整体模块优化、强化通识教育、考试评价多样等方式展开,来改变传统评价单一模式的不足。如采用书面考试、课堂观察、访谈交流、作业分析、口头测试、实践操作等方式实施评价。
(四)在线系统互相评价
注重运用新媒体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来辅助综合素质测评工作,是当前较为新颖的做法。教师、家长和学生利用在线综合素质测评系统实现学生管理网格化,同时也方便了他们在网上快速查询学生各种个人信息。因此,数字化、网络化、现代化的在线平台,不仅大大降低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庞大工作量,而且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动态性,实现了测评工作的现代化和成长档案的动态化。这样的评价方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互联网查看自己的综合素质档案,使得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导向功能得到最优化的发挥。
(一)建立学校审核监督制度
在学校层面应当成立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仲裁委员会,总揽测评工作全局,负责指导和督查全校测评工作。要按照四个一级评价指标相应成立德育素质、能力素质、文体素质和智育素质等四个测评小组,小组成员由校仲裁委员会在开展测评工作前一个月提名成立,并向学生公示。
(二)建立班级公示制度
测评工作以班级为单位,每学年测评一次,由辅导员和班主任组织实施。班级成立综合测评小组,小组成员不得少于班级人数的20%,班长、团支部书记、学习委员为测评工作小组当然成员,其它成员由民主选举的学生代表组成(普通学生不少于3人),团支部书记担任小组组长。综合测评小组将班级测评结果在班级内部公示,学生如对测评有结果疑问或意见的,于3日内向辅导员反映。综合测评小组根据学生反映的情况,对相关证明和实际情况进行复核,重新进行测评,并以公开的方式向学生、家长、教师做出明确的说明和解释。
(三)建立校内申诉和举报制度
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对测评过程和结果存有异议的,可向学校仲裁委员会提出举报或复查的请求。学生应本着客观、诚实的态度提出申诉;学校应坚持公开、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处理学生的申诉和举报。
为了更好地说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更能全面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质”的变化,而非单一学生学习成绩“量”的简单比较,我们选取两个学生进行比对。如表2:
表2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得分对比表
两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表得分对比分析:
从学分制定义来看,两个学生都通过了考试,在智育素质上都得到了高分,且拿到了相应的学分,虽然都很优秀且可以毕业,但这只是说明学生完成了学习成绩“量”的指标,即说明学生乙的考试成绩更优秀。
按照传统的平均学分绩计算方法,智育素质即为评定学生成绩的依据,学生甲的成绩(智育素质分)低于学生乙的成绩,学生乙优秀。但是从表2中可以看到,学生甲的德育、能力和文体素质分均高于学生乙。从另一角度分析,学生甲不仅要学好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程,还要积极参加组织各类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需要付出的努力更多、时间更多。通过公式模型计算,根据各类素质的权重,加权折算后的结果即学生在校学习“质”的指标(综合素质),也就是说在校综合表现学生甲比学生乙更加优秀。
运用该公式模型计算的学生综合素质分,兼顾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综合表现的“质”和“量”,从而使得学校、教师、家长能够迅速快捷地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学生毕业时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提供了参考信息。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可以更加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合理自主分配自己的学习、生活时间,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实践的深入,当今社会对高校培养的人才素质要求会越来越高、指标体系也会越来越多。因此,在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具体工作中,还需要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发现存在的诸多弊端,及时科学、合理、适宜地调整各类指标体系的数量和一级指标的权重指数,使得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质量和效果进一步让人满意,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和成长。
[1]唐宁玉.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49.
[2]朱慧新.国有民营二级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和实现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4):61-63.
[3]林钦松.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模型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237-239.
[4]周祥龙.学分制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J].江苏高教,2009(5):85-86.
(责任编辑 文双全)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for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Academic Credit System
SUN Li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HUT, Maanshan 243002, Anhui, China)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is beneficial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the efficient guidance of their independent and rational allocation of time in learning and living for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the index system is designed from such aspects as the moral education, capability, culture and sports, and the quality of intellectual education, which makes the evaluation more reasonable, gives more emphasis on the supervision in the implementation and guarantee the evaluation fair and objective.
academic credit system;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2015-07-10
安徽工业大学2014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辅导员专项)
孙 琳(1987- ),男,安徽无为人,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助教,硕士。
G647
A
1671-9247(2015)06-0143-03